□胡玉蘭,韓 瑩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 鄭州 451100)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國家在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快速前進,尤其是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養成了網上購物的生活習慣,電商成為發展潮流。在這個背景下,農村農產品銷售渠道豐富,成為了提升農村居民經濟收入的重要途徑。
在互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全面覆蓋過程中,網絡電子商務能夠為農村農產品提供便捷的銷售網絡,有效提升農村農產品的知名度、品牌度,為農產品順暢進入網絡銷售市場提供了基礎保障。
農村電商就是利用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等,將農村的各種資源放置到網絡銷售平臺中,通過網絡的便捷性,將產品信息發布到網絡中,進而完成產品銷售。同時在農村電商發展過程中,也能為農民提供更為便捷的信息服務以及“三農”服務。這樣能促使農村電商實體終端深入農村、服務“三農”,切實貫徹“三農”服務政策,提升農村地區群眾的經濟收益。
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能讓更多的農村人口進入網絡中,也能有效促進國內消費增長。農村電商能通過互聯網讓農村人口接觸各種營銷方式和消費渠道,進而在網絡中選擇物品消費,滿足自身的生活需求,滿足龐大農村人口的消費需求,就能有效拉動我國經濟發展。另外,農村電商能為農村地區的群眾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擴大農村地區的就業率。
就目前而言,很多農村地區都出現了電商村、電商鎮,部分地區還發展出了獨特的品牌,為當地提供了很多就業崗位,吸引了很多農村大學生、農民工等返回家鄉創業、就業等。
已有的農村電商也會帶動周邊的農村人口進行創業,進而擴大農村創業就業范圍,農村電商的發展能助力我國農村扶貧政策。目前,農村電商在農村地區發展,不僅方便農民購買農資,也能促使農村地區的特色手工藝、民俗產品進入電商平臺進行銷售,這樣不僅能夠降低部分產品成本,也能有效推動構建農村特色旅游區,打造農業產品品牌,同時農村電商的發展能有效推動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電商的發展不僅需要部分基礎設施的支持,同時也能通過農村電商提升農村的經濟收益,促使農村基層政府加強基層基礎建設,以及電商發展配套設施,最終實現農村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1]。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全國網絡覆蓋率快速上升,實現“村村通”的農村越來越多,在這個背景下,農村電商的發展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基礎條件。與此同時,國家對農村電商發展潛力也高度重視,進而農村電商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就時間節點而言,尤其是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線下實體經濟快速加入線上電子商務平臺中。2020 年,農業農村部連續頒布一系列政策推動“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在政策方面的支持更是涵蓋了資金、技術、培訓、服務等多方面,力推農村電商進入快速發展。
國家在出臺政策推動農村電商的同時,也在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離農業強國還有一段距離,這些差距主要展現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低以及農業產品供需失衡,市場產品同質化的情況。在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的過程中,應有效匹配農業市場的供需,讓農戶能夠通過網絡了解市場需求,進而選擇合適的農產品進行生產,從而實現農業市場的供給側改革。
就當下而言,農村電商已經深入到了農村地區,而且運行狀態比較良好,電商基礎設施已經具備,農產品的采購、包裝、物流、售后也比較齊全。同時,農村電商的特點和優勢也漸漸凸顯,能夠有效幫助農民捋順銷售過程中的問題。同時利用電商網絡銷售農產品,開拓了農產品的流通渠道以及銷售量,提升了農村地區農民的經濟效益。
隨著基層政府不斷加強對農村的電商支持,部分農村地區已經出現規模化農村電商。比如甘肅成縣核桃產業,該地區通過種植核桃以及網絡宣傳,在地方政府的配套設施支持下,已經成為甘肅成縣支柱產業。同時,我國農村電商的發展出現地域性不平衡的現象,其代表特點就是沿海農村電商發展比內地農村要好很多。目前,江浙滬地區的電商普遍具備了規模優勢,而內地農村大多規模零散[2]。
雖然我國這兩年頒布了很多支持“互聯網+農業”的政策,農村電商發展速度迅猛,市場反應良好,但大部分農村地區電商發展仍舊遲緩。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各個農村地區的基礎條件不同,同時各地相關政策、資金的支持力度也不一樣。雖然大部分地區都有農村電商相關的政策支持,但大部分政策屬于鼓勵類,具體而言就是鼓勵、倡導發展農村電商,但都沒有實質性的政策或資金支持。
基于各地基層政府的不同情況,部分政府只能做宣傳、做口號,無法切實落實。另外,電商本質就是為了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不是為了社會效益,這就決定了資金流向潛力強的地區,導致了各地經濟差距越來越大。
雖然我國不斷推進新農村建設,但部分農村自身所處地理位置比較偏僻,尤其是部分內陸農村,其位置在山中,與外界接觸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雖然網絡能讓農村接觸到更多的信息,但因為其地理位置或條件造成配送困難,配送條件差就會導致物流費用偏高。同時,農村電商產品大部分是農產品,同比其他經過加工的產品,農產品不僅市場競爭力不高,也因為農產品需要保鮮,造成農產品物流要求較高,所以農村電商農產品的網絡銷售必然會面對物流成本偏高的問題。同時地處偏僻的農村地區其生產的產品大多是初級農作物,而且周邊缺少農產品深加工的條件,只能銷售初級原材料,導致經濟效益較差[3]。
目前我國境內基本實現了網絡全覆蓋,但從網絡使用普及和建設的角度來看,農村相比城鎮仍舊有很大的差距。另外,農村地區互聯網基礎設施也相對落后,這也造成農村地區網絡使用普及率有限,而且地理位置越偏僻,農民對網絡的接受程度越低,這不僅是因為網絡資費高的問題,還有使用習慣的培養。我國城市人口虹吸效應非常明顯,農村地區的青壯勞力基本都去城市打工、創業,農村留守的大多是高齡老人和幼齡孩子,老人的學習能力極其有限,而幼齡孩子也不能支撐農村電商業務的開展,這些問題都阻礙著農村電商的發展。
我國農村基本都是種植農作物,而隨著農作物的生產成本提高,其利潤在快速下降。同時,農村生產模式大多是家庭單位的小農經濟,這種生產模式已經落后于當下社會的發展,所以農業生產模式需要像規模化等形式發展。但農村現在大多是家庭承包制,農村的家庭生產方式阻礙了農業生產向規模化發展,所以農業生產模式發展任重道遠[4]。
目前,我國農村大部分生產規模較小,大型農機使用較少,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所以農業生產需要大量的人力、財力支持,這些都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偏高。另外,大型農機的價格普通農戶也無法承擔,導致生產效率較低。
在農村地區,農民對網絡及虛擬的電子支付信任感有限,所以電子商務在農民心中有信任障礙。另外,農村地區的農民因受教育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了解農村電商背后的機遇和經濟效益,同時也會忽略電商經營的風險,從而阻礙了農村電商發展。但農村電商的發展必須依靠農民,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不斷提高農民的綜合素養。
農村地區發展電商需要專業的人才,從電商線上營銷、包裝、塑造品牌、客服,到線下物流、品控等,都需要相應的技術人才。而農村地區青壯勞力進入城市發展,農村地區人口大多是留守兒童和老人,電商相關高校培養的人才大部分都進入城市工作,很少回到農村,這些都直接造成農村地區缺少電商人才,導致農村電商發展緩慢[5]。
隨著我國網絡覆蓋率的不斷上升,我國農村地區基本已經實現了4G 信號全覆蓋,但部分農村網絡信號因為障礙物的影響而不強,這個情況成為阻礙農村電商推進的主要原因。所以,在農村網絡信號全覆蓋的基礎上,快速提升網絡信號質量,提升農村地區對信息的收發,對接供需兩端,對促進農村電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農村地區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也要進行相應的優化,農村地區交通方面出現的問題會直接拉高農村電商物流成本,削減農村電商在網絡平臺的競爭力,對農村電商未來的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所以,加快推進農村地區交通相關基礎設施,實現城鄉一體化,優化物流體系和成本,能夠助力農村電商進入成長快車道。
我國國土幅員遼闊,農村分布范圍非常廣泛,各個地區的農村都有獨特的資源,所以需要根據地方的具體情況,合理開發探索農村電商的特色和優勢,充分利用地方優勢資源,擴大農村電商經濟效益。例如四川仁壽縣,其地方特產是枇杷,該地區枇杷皮薄肉厚口味上佳,且在全國負有盛名,為了進一步推動地方特產產業,擴大產品銷售渠道和銷量,仁壽縣聯手京東電商平臺,利用京東完善的銷售渠道,將琵琶銷售到全國各地。同時也因為京東網絡平臺自身具有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成功降低了枇杷的成本。另外,仁壽縣和京東也進行了深入的聯動活動,在網絡中合作舉辦了中國仁壽—京東枇杷節,通過這種線上線下聯合的活動,成功提升了仁壽縣的知名度,塑造了枇杷的品牌,也提升了仁壽縣枇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6]。
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人才的支撐,所以要培養農村電商人才。首先在農村地區可以通過講座、培訓、網課等各種形式,引導農民學習相關的專業理論和技能。
同時引導農民進入城市學習相關經驗,并在實踐中鍛煉所學技能和理論,從體力勞動者轉變為農村電商管理者[7]。另外,基層政府也需要關注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定期邀請外地電商專家作為農村電商發展顧問,加強和各地高校電商專業的聯動,通過高校的人才定向培養,以及產學研的合作方式,為農村地區輸送更多的電商人才,有效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8-9]。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和廣大群眾的需求,農村電商迎來了巨大的利好時期,同時也面對著巨大的挑戰。雖然農村電商目前面臨規模零散、市場不成熟、缺乏電商人才、基礎設施有限的問題,但也具備自身獨特的優點,通過克服各種問題,進而壯大農村電商群體,開發農產品市場,實現更大經濟效益,成為我國電商領域中的重要板塊。另外,農村電商的發展不僅能給農民帶來工作機會,提高農村地區經濟收入和農民生活質量,還有利于推動我國社會進入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