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維君
(常熟市董浜鎮經濟服務中心 江蘇 蘇州 215534)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在自愿和民主的原則上將生產者和經營者聯系起來,實現相互幫助和農村資源共享,提高農村資源的利用效率,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隨著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壯大,模式多元,涵蓋多個組織類型。其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以土地規模經營為主的專業合作社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合作社的業務范圍廣泛,涉及到農業和休閑旅游業等多個行業。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多樣,在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吸納大量的優秀人才和科技帶頭人,也可與其他企業合作,改變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實現農業經營主體的創新。
通過合作社能夠更好地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打造地區品牌農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幫助實現農民增產、增收,尤其是擁有自主品牌和特色產品的合作社帶來的經濟效益更高。
為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要重視地區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的開發,健全和完善與農民利益相關聯的機制,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重視對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幫扶,實現產業規模的提升。
從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情況來看,許多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由村民合作成立,但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管理培訓和運營培訓,整體文化素質偏低,市場營銷的能力差,沒有做好農產品的銷售和規劃,缺乏農產品運輸和倉儲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不重視對專業管理型人才的培養,致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受阻。
從當前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情況來看,許多地區的發展規模比較小,不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有些農村地區勞動力的短缺導致農民參與度不高。有些地區不重視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沒有做好商標的注冊工作,影響市場競爭力的提升。農民合作社是一種全新的金融組織形式,但是缺乏市場的支持,加之農業保險體系的不完善,給農業合作社的發展帶來很大阻礙。尤其是一些地區的政府部門不重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導致資金投入力度不足,且未制訂完善的扶持政策,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發展[1]。
受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我國有些農村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落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不能真正聯系廣大農民群眾,起不到輻射帶頭作用。一些地區農民合作社與種植業以及養殖業相關的合作社的總數可以達到80%以上,但是加工服務業和倉儲物業相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較滯后。
通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有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幫助農民拓展銷售的渠道,實現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和集約化[2]。在當地部門的指導下可以解決農民農產品的銷路問題,改變原有農產品售賣難的問題,為農民大膽、放心地從事農業生產提供幫助。此外,合作社成員之間可以實現信息的共享和溝通,結合市場發展需求從事農業生產,解決農產品生產過剩造成的積壓和銷售難等問題,拓展銷售渠道,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力。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利于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促進農業生產規模更加科學合理,拉動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
從當前農機推廣情況來看,有些農戶沒有認識到農業機械設備的重要性,而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提高農民的認知,提高農業機械設備推廣效率。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與農機推廣中心進行合作可以提高農業機械設備的社會影響力,讓更多農戶掌握新技能和新技術。有些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經驗豐富的農民組成,其成員懂技術和善經營,有一定的影響力,利用優秀的農業合作社成員可以拓寬技術推廣范圍,讓更多的農民認識到學習新技術的重要性,主動參與到新技術培訓中,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整體水平。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和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合作,加大對新技術的研發力度,開發出新型產品,積極帶動農民參與到新產品的應用中,提高農民應用新技術的能力,提高農民的整體文化素質,為優化農村的產業結構奠定基礎。
利用農民合作社可以加強城市和農村的聯系,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相關工作部門主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參與人員多為當地農民和技術人員,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有效落實國家的惠民政策,為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指明方向[3]。第二,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農戶可以向政府直接反映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真正了解農民的實際需要,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提出針對性對策,更好地推動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第三,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培育新型的農業生產主體,不斷拓展農產品市場渠道,解決農產品運輸難和銷售難的問題。
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將生產能力較差的農戶帶動起來,提高勞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農業的增產增收。此外,農民專業合作社能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有效緩解散戶經營和行業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農戶的市場競爭力,減少農產品的售賣風險。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能約束和規范農戶的行為,確保行業市場穩定良性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吸引更多優秀大學生下鄉扶持鄉村地區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減輕社會就業難問題。此外,還可以減少人才的流失,為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內在的動力支持。
農民專業合作社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合作社的發展,應鼓勵其學習最新的技術和知識,讓更多的農民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過程中,為了提高管理效果,要重視對管理人才和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另外,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法律知識宣傳,提高社員綜合素質,讓社員懂法守法。
通過完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各項規章制度來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建立專門的勞動獎懲機制,針對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和支持,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在信息化技術發展的今天,可以建立農業信息網,在農業信息網上構建農民合作社網站,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宣傳,還可以通過網站平臺宣傳農產品信息。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下,應該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確保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制訂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提高技術服務和培訓服務質量,增強農民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此外,建立完善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機構,通過規范制度使合作社行為更專業。
針對一些區域性的合作社組織,可以鼓勵和引導重組,推進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專業化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水平奠定基礎。此外,重視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者的整合,可借鑒先進地區和國家的農民合作社的經驗,在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礎之上提高市場競爭力,通過品牌效應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引導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新技術和新品種,并且采取標準化的生產模式。通過標準化生產,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創立自己的產業品牌,積極參加各種展銷會和推介會,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綜合能力,以此形成品牌效應,提高市場競爭力。
挖掘先進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借鑒先進地區的管理經驗,有些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時間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并且管理章程規范,組織健全,制度完善,能夠很好地貼近廣大人民群眾。應該樹立典型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對優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引導部分農民開展學習交流,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帶動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發展。
地區農業部門應發揮引導作用,利用本地特色農作物的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做好商品的注冊認證工作。相關部門可以成立專業指導機構,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農產品深加工和包裝的培訓指導,讓本地農產品被更多人熟知,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解決銷路難問題。為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競爭力,應該積極協調農產品的產銷對接并拓展農產品營銷渠道。
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發展能力,應提高合作社人員的話語權,真正提高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使其重視和支持合作社的發展。同時合作社能夠進一步發揮其在農戶中的帶頭作用,幫助更多農民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
農業專業合作社是一種盈利性的組織,農民通過專業合作社能夠獲得更多利益。要加強對內部管理機構的建設和完善,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要加強對農民的統一管理,引導農民規范化和標準化生產,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則進行利益分配,構建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真正保證農民的利益。
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土地資源,為了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應該開展土地流轉和產權評價工作,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產權交易市場,規范土地流轉,明確規定土地的經營權和使用權,可將土地的經營權轉化為股權之后入股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股份制的原則保證村民獲得應有利益。通過延長農業產業鏈的方式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經濟收入。利用合作社還可以為本地區的農民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農民學習到最新的生產技術,提高農民謀生能力。
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新型的農民生產組織機構,能夠帶動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促進農業的發展,確保農民增產增收,提高經濟收入水平,擴大本地區農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幫助農民更好地脫貧致富。為此,國家應該大力引導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利用農村地區的資源發展地區品牌效應,為推動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