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洪雪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 河北 秦皇島 066004)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是實現鄉村振興,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黨中央將鄉村振興戰略寫入黨章,足以證明國家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視。如何充分發揮審計的監督作用,促進建章立制,強化內部控制,對于做好鄉村振興戰略的“經濟體檢”工作至關重要。以秦皇島市審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為切入點,發現秦皇島市審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完善新時代秦皇島市審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路徑。
國外農村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與我國農村集體經濟模式不同,對于鄉村振興與審計方面的研究也存在差異,國外對鄉村專項資金審計和績效審計的研究較為充分,肯定了審計對于推進鄉村治理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性。國內學者圍繞鄉村振興審計展開研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審計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必要性和審計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兩方面。
劉亦晗(2021)[1]總結了鄉村振興審計相關的研究成果,并以8 份審計署公布的鄉村振興審計相關審計公告為樣本,發現目前鄉村振興審計存在實施頻率較低且覆蓋面不廣、審計滯后性明顯、審計公告披露不足和整改問責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劉勝輝和肖政華(2021)[2]認為,目前存在審計人員和機構缺少獨立性、審計滯后以及法律體系不完善等問題。眾多學者都肯定了審計工作對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積極作用,詳細研究開展審計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改進的意見建議,但對新時代地方審計工作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意義、面臨問題和具體實施路徑等方面探討較少,這正是本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審計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應努力實現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做到“治已病,防未病”。因此,秦皇島市審計機關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做好常態化“經濟體檢”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農”工作是國家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體現。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審計應充分發揮其監督和預防作用,2020 年秦皇島市完成全面脫貧工作,但在防止返貧且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仍面臨巨大挑戰。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國家先后出臺《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等文件,秦皇島市始終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促進秦皇島市鄉村振興戰略有序開展。審計機關根據相關政策文件和相關指示精神,及時跟進,有序開展專項審計工作,努力實現審計“全覆蓋”目標。發揮助農資金效益,促進黨中央和地方關于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能夠“落地生根”,并且成為重中之重,要圍繞目標做好審計監督、鑒定和評價工作。
在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進程中,亟須國家治理體系內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和配合,審計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又是重要保障。缺少監督的治理很難實現我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審計監督成為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的監控系統,對于鄉村振興政策貫徹執行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審計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目標實現統一,可以加快推進國家高質量發展。
2013 年,原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首次提出要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次年,國務院對審計監督全覆蓋范圍、目的等作了進一步明確,核心要義為審計監督全覆蓋是對國家各個公共事項進行全面的經濟和政治監督。2018 年第十九屆三中全會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重大部署和中央審計委員會的成立都明確要求擴大審計監督的廣度和深度,消除監督盲區,審計監督前移,其實質目標是努力實現審計監督的全覆蓋。
目前,鄉村振興戰略正有序推進,國家和地方投入大量公共資金和資源的同時,也提供諸多政策性支持,這會導致在權力運行過程中產生偏差問題,而審計全覆蓋將會提前預防此類問題的發生[3]。因此,審計機關必須在鄉村振興實施進程中充分發揮自身能效,及時糾正政策執行偏差,促進各類專項資金充分發揮效益,預防腐敗等一系列違紀違法行為的產生,以此推動審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全面覆蓋。
秦皇島市政府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連續3 個年度分別投入2.4 億元、2.44 億元和2.807 5 億元。越來越多的強農惠農補貼資金流入鄉村,審計理應充分高效地發揮“經濟體檢”作用。審計工作中需要大量的文件數據信息作為審計依據,但關于鄉村振興審計,我國在法律層面上的規定仍不夠完善,目前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和2021 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地方性法律規定處于近乎空白的狀態[4]。審計法律依據少,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法律地位較低的現象導致審計工作隨意性強,程序相對模糊,大部分違紀是行政處分,懲戒性不高,無法達到“審計一點,治理一片”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導致審計失敗。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表現出種類龐雜、資金量大的特點,鄉村振興戰略審計任務難度也隨之提高。審計隊伍的綜合素養對鄉村振興審計的效果和質量影響重大,為此,需加強審計隊伍專業化建設,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對審計的新需求。對秦皇島市審計機關調研訪問后發現,目前主要存在基層審計隊伍與審計新發展格局不匹配的現象,原因主要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在審計全覆蓋背景下,審計任務重,審計人員長期處于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審計人員配備和審計工作任務不匹配,審計人員嚴重缺乏。
其次,審計隊伍綜合素質差異大,年齡結構失衡,難以實現鄉村振興審計對審計隊伍知識和年齡結構的客觀需求。
再次,審計人員繼續教育體制機制不健全,欠缺長遠規劃,培訓內容沒有形成體系,后續繼續教育不完備。
新時期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和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手段對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對傳統審計方式方法的影響。國家和地方對審計工作應用信息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2021 年8 月,秦皇島市委書記、市委審計委員會主任王曦在市委審計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中強調,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依托大數據技術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可見,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審計工作中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重要體現。但在秦皇島市審計工作實際應用大數據技術時,與預期目標還存在較大差異。
首先,大數據采集內容和范圍與審計目標不能完全相匹配。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應明確本次審計的審計目標、范圍和內容,審計工作人員需要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做好數據調研,以審計工作的整體目標為核心,科學分析數據并從中找到審計重點,但真正做到將大量數據與審計目標完全匹配還存在較大難度,審計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5]。
其次,大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不高,存在不完整、重復甚至錯誤的現象,致使數據不合格。目前,審計單位面臨數據量大、類型復雜和結構各異的諸多難題,利用數據處理來提高工作效率至關重要,在實際工作中審計人員往往經驗不足,沒有抓住審計項目的特點和重點,導致審計數據不完整,出現重復數據,甚至錯誤數據。
秦皇島市審計參與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推進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和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的具體體現,審計應在鄉村振興整個體系中充分發揮“免疫系統”作用,以推動審計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實現“同頻共振”。
審計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力爭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充分發揮監督效能,審計工作中應有法可依、有理可尋,對提升鄉村振興審計質量和效率至關重要[6]。因此,面對國家和地方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應建立健全鄉村振興法律法規。立法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立法工作,明確鄉村振興審計法律責任,嘗試出臺《鄉村振興審計指南》,明確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的職責,審計內容、程序和結果應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尋,提升審計工作的效果。要保證審計機關和人員的獨立性,科學配備審計人員,獨立設置審計機構,剝離審計工作人員的考核制度與審計對象,增強審計的權威性。
為滿足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對審計隊伍的新要求,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在審計機關招錄工作中要嚴格規范,結合目前各審計機關隊伍建設情況,招錄有利于審計隊伍建設的專業人員。充分吸收社會審計專業人員和內部審計專業人才加入到審計機關隊伍中,提高審計隊伍專業性。
其次,注重審計人員后續培養,通過考取證書、參加培訓等方式進行繼續教育,形成培訓體系,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堅定、業務精良、紀律嚴明、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鄉村振興審計隊伍。
大數據時代對審計行業的影響毋庸置疑。鄉村振興戰略中項目數量多、資金大,應用傳統的審計方式方法,在獲取數據方面需要更大的資金和時間成本,影響審計效率和質量,增加審計成本,這與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對審計工作的要求背道而馳。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應合理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高對大數據的分析、處理能力,創新審計模式,從而提高審計效果和效率。
審計人員要更好地處理審計項目目標,并且與大數據協同,使目標數據與審計目的相符。同時,學會合理分析數據,降低審計檢查風險。只有審計機關與信息化技術協同發展,充分發揮資金效益,才能實現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