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成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就某一區域的經濟發展來說,鄉村人才的質量直接關系著經濟發展。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鄉村人才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質勞動力。另一方面,鄉村人才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與鄉村經濟發展狀況相匹配。
首先,就鄉村經濟發展來看,鄉村人才振興的優化,尤其是文化素質的提升,直接體現出鄉村勞動力綜合素養的提升,能夠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的勞動力不僅體現在專業素養上,更體現在綜合素養上,包括理論能力、技術掌握程度、行業前沿掌握程度、創新實踐能力等,一個地區勞動力所體現出的素質,直接作用于鄉村經濟的發展現狀與發展前景。由此可見,鄉村人才振興對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其次,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鄉村人才質量能夠生動地體現出鄉村經濟發展的狀況。如北京、上海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城市,其鄉村地區經濟體的主要構成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化產業,以及一些技術和理論要求較高的行業。這些行業的發展程度相對較高,這就決定了構成城市內最主要的人口是高學歷人群。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我國加速了經濟轉型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要推動鄉村經濟的轉型發展,最關鍵的就是鄉村人才振興,鄉村地區的高素質人群對經濟的轉型發展起著重要的“杠桿”作用[1]。
當下,我國鄉村經濟的轉型發展多數以互聯網為基礎,圍繞互聯網對各個行業內的經濟體進行改革與優化。鄉村經濟轉型發展的主體是人口,而人口對鄉村經濟轉型的推動力是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行業方面的專業素質,對鄉村經濟的轉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區域之間競爭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經濟轉型發展的基礎之一,鄉村經濟的轉型發展對鄉村人才質量的提升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需要各個區域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著力提高鄉村地區人口的素質。
對于株洲市來說,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與支持力度,首先要依托本地職業教育資源,構建新農人的職業繼續教育體系。教育是鄉村人才振興的基礎,更是提升人口文化素質的關鍵。株洲市要在發展本地教育的基礎上,依托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新農人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為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充足的支撐[2]。
隨著本地經濟轉型發展,對鄉村人才振興提出了較高要求,株洲市應當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展新農人職業繼續教育,提升社會人員的文化素質。具體來說,株洲市可以依托本地職業院校的教育資源進行再教育,按照區域內鄉村產業發展需求,以務工、務農兩個領域為主線,進行再教育培訓體系的構建,從而為本市的經濟發展提供配套的人力資源支撐。以職業院校為主體,充分調動各個行業參與的積極性,構建行業領域的再教育體系,在滿足人力資源需求的基礎上,促進鄉村人口文化素質的提升。
職業教育在服務鄉村人才教育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做好人才的保障與供應,這是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也是提升地區人口素質的關鍵。當前,株洲市要想充分釋放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活力,需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3]。在創新培訓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著重突出專業性創新,鼓勵各職業院校在工作實踐中進行創新性探索,并且各職業院校要在給新農人與職業院校學生提供培訓機會的基礎上,為新農人與職業院校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提供渠道。
此外,在株洲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的過程中,要組建地域性旅游專家智庫,從行業角度出發,帶動株洲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與鄉村經濟的共同提升。
株洲市要將“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專家智庫”的組建深入到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領域中,完善自身的“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專家智庫”體系,促進農業更好地發展,服務于鄉村振興的發展及鄉村供給側的實施,從而帶動鄉村產業經濟發展,解決自身的“短板”。
在進行“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專家智庫”組建的過程中,株洲市應以地方職業院校教師為主體,兼顧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行業和農民群體,從而融匯到職業院校、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和農民這三者之間[4]。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專家智庫”組建體系推進的過程中,要把握住株洲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問題的關鍵矛盾,通過發揮自身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優勢,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專家智庫”組建中,應以各個區域政府、職業院校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為單位,對區域內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人才進行選拔,結合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先進經驗、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培訓廣大農民群體,提升農民群體的綜合能力,從而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盤活提供地域性人才支撐。
當前,鄉村振興的根本是人才創新,創新是一個地區發展的活力,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同時也是提升地區鄉村人才振興的關鍵。研究發現,株洲市各個鄉村缺乏創新培訓體系和創新培訓機構,難以發揮出創新培訓體系對鄉村產業創新的帶動作用。這就需要以各職業院校為基礎,結合鄉村地區具體的發展情況,構建創新培訓體系。
在創新培訓體系的構建過程中,要突出專業性創新,鼓勵各個學生在工作實踐中進行創新性探索,并且職業院校要在給學生提供培訓機會的基礎上,為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提供渠道,促進學生之間創新思路的生成和實踐。從鄉村角度出發,應帶動株洲市鄉村人才振興與職業院校發展的共同提升。
結合區域范圍內鄉村人才的具體需求,完善以職業院校為主體的培訓體系,既能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能為職業院校自身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為職業院校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內部動力。對此,株洲市應該引導職業院校完善自身教育體系,通過發揮職業院校教育體系的作用,為職業院校提供人才支撐,以適應市場的變動以及職業院校競爭發展的需要[5]。
在針對性教育體系的建設上,株洲市應當引導職業院校從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兩方面入手,一方面為學生創造力和發展力的提升提供基礎,另一方面最大化地提升職業院校的效率與效益,從而促進職業院校的發展以及本地鄉村人才質量的提升。
株洲市應出臺相應政策,提高職業院校對學生投身農村發展的吸引力,為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提供專業人才保障。在此過程中,提高職業院校學生投身農村發展的動力,能夠讓職業院校學生對返鄉就業、返鄉創業有更高的積極性[6]。
要提高職業院校學生投身農村發展的動力,首先要構建職業院校學生投身農村發展的保障制度,從返鄉就業和返鄉創業兩個角度進行構建。在針對返鄉就業的制度上,株洲市應結合本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為這部分人群提供較好待遇,同時針對高層次人才投身農村發展,應給予相應的資金補貼。針對返鄉創業人群,株洲市應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和政策支持,促進人才投身農村建設,為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7-8]。
基礎設施對于職業院校學生投身農村發展有較強的吸引力,包括交通、住房、公共體育場所等。當前,株洲市雖然自身基礎設施相對較完善,但各鄉鎮的基礎設施仍較落后且不均衡[9]。株洲市要在加大發展縣域經濟和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基礎上,帶動縣城以及各個鄉鎮基礎設施的完善,配合對應的政策支持,提高對職業院校學生投身農村發展的吸引力。
在此過程中,株洲市應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鼓勵更多職業院校學生投身鄉村產業和旅游業,這不僅能夠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同時也能夠為農村人口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農民群體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的提升。因此,株洲市應著力提升各鄉鎮的基礎設施水平,從而提高對人才投身農村發展的吸引力。
在互聯網經濟時代,互聯網不僅成為提供就業機會、助推鄉村發展的工具,同時也是鄉村新農人和職業院校學生學習的有效依托。在株洲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發展的過程中,應當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依托互聯網建設行業知識學習矩陣,在調動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過程中各行業主體積極性的基礎上,盤活互聯網本身蘊藏的巨大能力,綜合作用于鄉村的發展以及人口素質的提升[10]。互聯網本身具有海量資源和實時更新的特性,不僅使用門檻低,而且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的特點。在株洲市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的特性,引導農村居民通過互聯網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本地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發展作出貢獻[11]。在行業知識學習矩陣的建設上,應從兩個維度進行。
首先,建設以職業教育服務為主體的行業知識推廣矩陣,即依托互聯網建設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行業知識宣傳自媒體,將行業內新興知識、理念、典例進行推廣,為行業內各主體的自主學習提供基礎性的引導和支撐[12]。
其次,依托QQ、微信等聊天工具建立行業知識學習群,以鄉村為主體,邀請農村人才與職業院校學生參加到學習群中,依托學習群進行線上交流與培訓,為鄉村人才與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提供互聯網支撐。
在鄉村人才振興建設的過程中,優化職業教育作用,不僅能夠提升職業教育的育人能力,同時能夠進一步打通職業教育與鄉村振興建設之間的通道,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就當前來看,株洲市在發揮職業教育服務鄉村人才振興的過程中,要能夠以職業教育為依托,積極開展“職業教育+鄉村人才培養”“職業教育+助農”等活動,拓寬職業教育的服務范圍,有效提升職業教育的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