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兵/江蘇省豐縣農業農村局
江蘇省豐縣面對畜牧業發展新形勢,努力把握新機遇,圍繞生豬、奶牛、肉羊、肉鴨四大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養殖,不斷壯大產業集群,全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縣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70萬頭、3.2萬頭、85萬只、2165萬羽,畜牧產業集群總產值75億元,成為豐縣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之一。
明確發展導向。立足產業實際,統籌生產生態發展,縣委縣政府出臺了《加快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意見》《關于支持全縣養殖業提檔升級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努力把畜牧業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支撐點。
強化規劃引領。按照“種養結合、畜地平衡”原則,科學規劃全縣畜禽養殖區域布局,形成了以師寨等9鎮為主的生豬主產區、以大沙河等8鎮為主的肉羊主產區、以順河等5鎮為主的奶牛主產區、以梁寨等7鎮為主的家禽主產區和以開發區為主的畜禽屠宰加工集中區,主產區各畜種規劃產能達到全縣總量的90%。
加強組織推進。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縣畜牧業轉型升級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予以推動,并將畜牧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和畜產品保供工作列入縣對鎮重點經濟工作目標考核內容。
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在足額到位上級扶持畜牧業發展資金的基礎上,縣財政設立2億元畜牧業產業發展引導資金,主要用于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動物防疫、水電路等設施設備建設以及土地流轉補貼;在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產業富民、現代農業發展、生豬調出大縣、非洲豬瘟防控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獎補等資金6000余萬元的同時,縣級財政配套補助資金680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民間資金近20億元,全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保障規模養殖用地。按照縣政府的要求,縣自然與規劃部門認真做好土地規劃調整,合理做好一般農用地與設施用地的連片整合,保障規模養殖場規劃建設要求,3年來累計落實養殖用地6500多畝。
發展與環保并重。在畜禽規模養殖場選址、規劃布局和糞污處理設計中,生態環境部門全程監管服務,為養殖場提供環保解決方案,嚴格落實“三同時”建設要求。3年來,全縣新建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2個,新建、擴建畜禽屠宰及產品深加工企業6個,實現生豬存欄提升25萬頭,家禽存欄提升200萬羽,奶牛肉牛存欄提升0.7萬頭,肉羊存欄提升4萬只。
改造完善糞污處理利用設施。積極推行節水養殖、“三改兩分再利用”等技術,實現源頭減量。全縣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畜禽糞污處理設施,800余家非規模養殖場(戶)按照雨污分離、糞尿分離等工藝進行改造,建設沼氣工程80余處,建設氧化塘、沉淀池20多萬立方米、堆糞棚3萬多平方米、發酵床5萬多平方米。
加快推廣種養結合農牧循環。促進規模場戶配套或流轉農田、果林,做好畜禽糞污的就地轉化,打造一批樣板工程,形成樂源牧業“牧-沼-藕”,漢羊牧業“牧-沼-果”,立華牧業、創福養?!澳?沼-糧”等模式。300余家養殖場(戶)與畜禽糞污處理加工企業簽訂糞污購銷服務合同,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
持續開展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將省級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作為涉農項目申報的重要參考條件,全縣有效期內省級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場56個。全縣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8%,規模養殖場治理率、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均達到100%。
生豬產業。招商引進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年出欄100萬頭優質商品豬生產基地和年產50萬噸飼料生產基地,引進山東臨沂凱佳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設年屠宰生豬150萬頭及肉食深加工項目,為生豬恢復生產和屠宰加工奠定良好基礎。
肉(種)鴨產業。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加工肉鴨20萬只,2020年投資1.6億元建成年出欄肉鴨500萬羽的生態健康養殖基地和年產1萬噸鴨血生產線。招商引進大紅德鄰食品有限公司投資10億元建成年加工7萬噸禽肉的深加工企業。
奶業。君樂寶乳業投資6.7億元建成年加工30萬噸乳品加工廠,年產值超10億元,并與樂源牧業、天翊牧業等5個千頭以上奶牛生產基地緊密合作,成立省級產業化聯合體,帶動奶牛養殖新發展。
羊業。引進北京新農創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發展肉羊產業,建成存欄母羊2.2萬只、年出欄6萬只的湖羊繁育基地。
加強基礎免疫。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和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確保春、夏、秋三大集中免疫行動效果。扎實做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對非洲豬瘟實行網格化監管、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加強消毒滅源。積極開展“三滅四消”活動,落實養殖、屠宰、運輸、無害化處理等重點環節、重要場所的清洗消毒工作,建設洗消中心7個,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廠做到每天消毒。
加強疫情預測預報。投入資金300多萬元,新建三級凈化負壓病原學PCR檢測實驗室1座。防控措施到位,豐縣多年來未出現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有效保障了畜牧業健康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