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鵬/江蘇省啟東市農村環保能源技術推廣站
邱海燕/啟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江蘇省啟東市以創建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為契機,不斷發展壯大“四青”作物特色產業,通過“四青”作物產業“八項工程”實施與應用,積極建設產業鏈條相對完整、市場主體利益共享、抗市場風險能力強的特優區,為全市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貢獻。
啟東市發展“四青”作物產業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啟東具有上海經濟向北延伸的巨大市場空間,崇啟大橋使交通更為便利,時鮮產品銷售更為暢通,為鮮食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商機。
環境條件優良。啟東市地處長江三角洲東端,為濱江臨海的沖積平原,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非常適宜各種鮮食蔬菜生長。
產業基礎較好。啟東充分利用品種、季節、溫光資源,通過“五改”(收干改收青、二熟改三熟、純作改間作、傳統改特色、零星改規模)措施,原有以收干為主的黃豆、玉米、蠶豆等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減少,青毛豆、青玉米、青蠶豆、青豌豆種植面積逐步擴展,種植結構、栽培技術、耕作方式發生重大變革,形成了“四青”為主導的特色種植業。“四青”作物在全市特糧特經生產中逐漸占有重要地位,成為啟東高效農業規模化的支柱產業,彰顯具有啟東特色的高效種植結構,目前“四青”作物面積約45萬畝。
“四青”作物產業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啟東通過實施收青作物擴展、加工提升、良種優化、技術更新、品牌建設與推廣、綠色發展、主體培育、生產服務八大工程,實現啟東“四青”作物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四青”作物產業發展新模式。
收青作物擴展工程。進一步提升青玉米、青毛豆、青蠶豆、青豌豆種植比重,青玉米新增4萬畝至6萬畝,飼料玉米28萬畝調減至24萬畝。每個鄉鎮“四青”作物播種面積不少于4萬畝,其中包括1000畝的全程機械化采收示范點。
加工提升工程。加快冷鏈設施建設,促進“四青”作物初加工的提檔升級,在匯龍鎮“四青”作物加工集聚區建設一個占地20畝左右以鮮食“四青”作物加工、精包裝、冷藏為一體的加工冷鏈物流中心。
良種優化工程。進一步優化茬口,提高“四青”作物產量。加強與省農科院、沿江農科所等科研院所合作,通過“江蘇省農科院啟東四青作物產業研究院”引進優質、高效、口感好、適合機械采收的品種和種植技術。
技術更新工程。以“生產聯盟+新型主體+區鎮”的形式,推廣青毛豆機械采收、蔬菜采后處理包裝等輕簡生產技術、綠色防控生產管理技術、采后處理保鮮技術,建設千畝綠色高效示范基地和千畝輕簡技術規模生產示范基地。
品牌建設與推廣工程。構建公用品牌運營中心,整合資源、策劃設計、宣傳推廣啟東“四青”作物公用品牌,實施“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子母品牌推廣及專業運營。
綠色發展工程。與江蘇省農科院啟東“四青”作物產業研究院共同完成以“二控一減”為主要內容的啟東“四青”作物綠色防控生產技術規程。通過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及合格證制度,加強標準化生產,擴大全市“四青”作物綠色可追溯率,綠色農產品占比達70%。
主體培育工程。進一步發展和規范從事“四青”作物種植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帶動“四青”作物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加強對各類主體的教育培訓,在新品種培育與良種繁育、生產與加工技術創新、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綠色生產技術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給予技術推廣和指導。
生產服務提升工程。組建“四青”作物生產聯盟,從聯盟的組織、運行及團隊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探索“四青”作物生產聯盟的發展模式及路徑,及時總結推廣,從而構建以聯盟為主的生產服務體系。
產業得以融合發展。一是加工配套較完善。全市冷藏加工企業多、冷庫總容量大,形成了每鎮至少一個“四青”作物冷藏保鮮加工企業的格局,帶動了啟東千家萬戶的“四青”作物生產。二是銷售隊伍龐大。啟東已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民經紀人+農戶”的“四青”作物營銷模式,全市“四青”作物銷售網絡發達。
特色品牌得以建立。一是公用品牌建設有成效。在全市“四青”品牌建設上,啟東綠皮蠶豆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形成了獨特的品牌特性和品牌文化,并建立了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培育、發展、監管、保護及誠信管理制度。明確了公用品牌建設與運營方案,“四青”作物地理標志授權使用規范,由啟東市高效設施農業協會組織授權生產主體按規范生產。同時“四青”集體商標及啟東青蠶豆、啟東青毛豆、啟東青豌豆、啟東青玉米于2020年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二是企業品牌知名度較高。在品牌推進過程中,帶有地方特色的企業(產品)品牌影響力也逐漸形成。全市先后涌現出“恒富隆”“禾陽綠”“琰豐”等品牌商標,啟東“四青”作物多次參加南京、上海等地的展會,產品暢銷上海、浙江、江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良種良法得以推廣。一是加強新品種培育與良種繁育。加強品種資源基因原生地保護,收集名、特、優、稀農產品品種資源,加大野生資源的馴化和品種創新工作力度。持續培育新品種,建設和布局良種繁育基地,發展多種形式的良種生產供應體系,大幅度提高良種覆蓋率。二是支持生產與加工技術創新。依靠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新型經營主體等,重點解決種植技術、專用農資、專用機械、病蟲害防治、儲藏保鮮等關鍵問題。三是重點加強生產技術培訓與推廣。
綠色安全得以保障。一是堅持標準化生產。制訂實施江蘇省地方標準《啟豆5號蠶豆生產技術規程》等生產技術規程,并在全市推廣使用。二是推廣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圍繞青玉米、青毛豆、青蠶豆、青豌豆開展優質多抗新品種篩選、病蟲草害生物防治與綜合防控、減肥增效栽培技術等研制與示范,農藥、肥料減量使用10%以上,農藥、肥料利用率40%以上,提升產品質量。擁有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20個,面積達到32萬畝,在建省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26.7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67.1%;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6個,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生產面積達15萬畝。三是建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強化監督管理,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嚴格落實責任,構建嚴格高效的“四青”農產品質量檢測及監管體系,建立了質量追溯體系,實現“四青”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全程可監控、風險可評估、事件可處置。
聯農帶農效果顯著。以“四青”農產品為主營業務的經營主體中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示范合作社1家、南通市級龍頭企業6家。目前,啟東有4個“四青”作物產業化聯合體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4家聯合體成員單位中共有11家企業、21家專業合作社、11家家庭農場、69家專業大戶,其他類型主體101家,輻射帶動農戶6.6萬戶,年銷售額達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