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毅
(仙游縣實驗小學,福建莆田 351200)
小學是基礎教育的開端,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的后續發展。尤其是當今社會對審美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便要求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不僅應注意基礎文化知識的傳遞,還要注意對學生審美方面的培養。美術作為現代藝術的一部分,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強化學生美的意識有著極大輔助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美術教學活動的核心意義,積極轉變傳統的思維模式,將遞進式分層教學應用到日常授課中,以針對性地促進學生的均衡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并未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繪畫練習空間。如此,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理論方面,無法將其內化為自身技能,無法真正提高綜合能力。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一些教師出現了重視結果、忽視過程的行為。他們往往過于關注學生的美術考試成績,在授課時反復講解怎樣能夠拿到高分,并不關心其情感體驗。久而久之,學生會出現思維僵化的現象,甚至喪失學習美術的興趣,導致核心素養的形成受到限制。
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過強,容易造成課堂主體不明的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制約了他們的創新能力,學生的美術作品缺少個性化表達。此外,在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差異性被忽略,均衡發展變得十分困難。
遞進式分層教學,就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按照學生的水平差異逐漸調整任務難度,教師循序漸進地布置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任務。這是以尊重學生能力發展不平衡為出發點的,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個性化需要,進而提高課堂效率,營造和諧、輕松的氛圍。如此,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自然能夠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進而在學習活動中發揮出最佳水平。同時,對于相同水平的學生,教師可以輕松做到平等對待,這對他們的均衡發展大有益處。
落實遞進式分層教學工作,首先應從學生出發。小學生由于知識積累程度和生長環境的不同,經常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教師應意識到他們的這一區別,并及時根據其心理特征、行為指向有針對性地落實遞進式分層教學工作。事實上,這是對“因材施教”的優化,是以“多元智能”理論為依據的。在分層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堅守分層教學理念,即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潛能和發展空間,他們是平等的,是沒有好壞之分的。分層是為了實現更好的、更有效的有針對性的教育,而不是為了區別對待。秉承這一理念,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將其進行簡單分層,并不斷根據他們的學習能力、實踐成效調整學生的層次,以適當地激發他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積極性。
分層匹配任務目標是小學美術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初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之后,可以為其布置不同的任務目標。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參考對學生的初始評價,為他們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生也可以根據對自身的了解調整自己的目標,雙方共同協商,最終確定學習任務。在任務目標明確之后,教師應不斷關注學生的表現。對于完成得比較理想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他們的目標難度,向其布置高一層級的任務,以此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任務完成情況不太理想的學生,教師需要深入分析問題所在,詢問他們對任務的感受,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針對性地降低任務難度,以難度適中的任務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避免他們因自信心受挫而出現厭倦學習的現象。教師應不受課程大綱的限制,避免過度依賴教材大綱,充分把握每個學生的能力特點,細分目標內容,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調整課程進度。
以人教版《美術》三年級下冊“水墨游戲”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布置三個任務目標:①基礎目標:能夠掌握水墨畫繪畫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學會焦、濃、重、淡、清五種畫法。②中級目標:能夠自行臨摹出教材中的水墨畫作品,達到“形似”的程度,或能夠通過臨摹創作出帶有個人情感的作品。③拓展目標:能夠參考一段詩詞描寫進行自主創作,靈活表達其中的情感內涵,凸顯意境。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認知,選擇合適的任務來完成。教師也要適當引導學生選擇任務目標。
一般來說,課堂提問是十分常見的一種授課方式,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思維不斷被激活,對美術能夠形成更加清晰的認知。對于遞進式分層教學來說,教師應注意問題的層次性,由簡入繁、由易到難地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多樣的問題滿足學生的需要,讓他們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機會。也就是說,在以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時,教師應注意問題之間的遞進關系,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更需要以實踐活動為支撐。教師在講述完基礎的繪畫注意事項之后,需要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目標進行獨立創作,以此提高他們的應用技能,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進一步深化其美術思維,培養他們創造美的意識和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提高難度,以此拓展學生的能力。
以人教版《美術》四年級下冊“我畫的動漫形象”一課為例,對于繪畫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讓他們畫出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的輪廓,要求他們呈現簡單的細節;對于繪畫水平中等的學生,可以布置中等難度的任務,使其在基礎結構上為動漫人物添加色彩元素,并細化服裝細節,達到“形似”的要求;對于繪畫水平高的學生,可以以“神似”為標準,要求他們盡可能地還原動漫人物的神態、動作等細節。在學生完成相關任務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客觀的評價,盡可能以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自信心,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思想觀念的轉變,美術教學已經逐漸擺脫過往不受重視的困境,在基礎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教師應正視美術學科地位,注意平衡學生之間的關系,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開展分層教學,循序漸進地向他們傳遞審美意識,培養他們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