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于6月10日發布,賦予浙江重要示范改革任務,先行先試、作出示范,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明確到2025年,浙江省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實現共同富裕。意見緊扣推動共同富裕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圍繞構建有利于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提出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夯實共同富裕的物質基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優質共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美麗宜居的生活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舒心安心放心的社會環境等6 方面、20 條重大舉措。
國家發改委、中央農辦、國家鄉村振興局等30 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精準對接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發展需要,推進消費幫扶提檔升級。《指導意見》指出,“十四五”時期,消費幫扶工作要以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為重點,聚焦“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較重地區,兼顧其他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人口,繼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進一步突出市場導向,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持續提升市場參與度,通過強化定向采購幫扶、加強區域協作幫扶、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方式,不斷擴大脫貧地區特色農產品和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要持續加大各類政策、資金、項目等支持力度,進一步打通制約消費幫扶在消費、流通、生產等環節的痛點堵點難點,不斷促進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進一步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切實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圍繞供應鏈、流通鏈、生產鏈建設,組織創建一批消費幫扶示范城市和產地示范區,鼓勵引導有關地方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實現消費端與生產端互利共贏。
中國人民銀行、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發布《關于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意見》,要求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共享,健全名單發布制度,加強銀企融資對接。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為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免擔保的信用貸款支持,針對不同類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特點,研究制定差異化的信用貸款政策。積極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支持農機具和大棚設施等依法合規抵押質押融資。積極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首貸”、無還本續貸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債券和股權進行融資。健全農業再保險制度和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財政部、商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2021年繼續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將擴大電子商務進農村覆蓋面,健全農村商貿流通體系,促進農村消費,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經驗可復制推廣的示范縣。示范地區物流成本明顯降低,農村網絡零售額和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有效暢通,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中央財政資金將重點支持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推動農村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培育農村電商創業帶頭人等工作。
財政部、商務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的通知》,旨在加快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保障市場供應,助力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升級。通知明確,通過2年時間,加快形成農商聯系更為緊密、產銷銜接更為暢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要加強升級改造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加強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產品零售網點,強化產銷對接長效機制。
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日前發布《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明確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的13 個重點產業和領域。要求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創新投融資機制,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更好滿足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多樣化投融資需求,為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解決好種子與耕地兩個要害問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供有力支撐。尊重農民主體地位、遵循市場規律、堅持開拓創新3 項基本原則,明確鼓勵投資的重點產業和領域,即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鄉村富民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智慧農業建設、農村創業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農業對外合作。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創新型種業企業,推進科企深度融合,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提升商業化育種創新能力,提升我國種業國際競爭力。鼓勵社會資本開發特色農業農村資源,積極參與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江蘇召開蘇北農房改善工作座談會強調,三年改善蘇北農房30 萬戶,目前已進入攻堅掃尾的關鍵階段。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一鼓作氣、頑強作戰,按照時間節點扎實做好各項工作,從嚴從細守牢質量和安全底線,全力打造既有顏值更重內涵的新型農村社區,同步建成一批特色田園鄉村,確保改善成果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要同步配套教育、醫療、文化、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善于運用工業化思維、市場化辦法,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集聚,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大力提升新型農村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真正讓改善農戶“穩得住、能致富、生活好”。要全面總結蘇北農房改善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按照“目標合理、規劃協同、政策銜接、風險可控”的要求,接續謀劃推動農房改善工作。要把蘇北農房改善作為“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實際行動,以對農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強化責任落實和工作落地,堅持不懈地將這件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江蘇省畜禽種業創新發展推進會要求以創新為路徑,全力打好畜禽種業“翻身仗”,力爭到2025年,畜禽遺傳資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護,資源鑒定評價和開發利用水平全國領先,畜禽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引領性、標志性新品種培育取得更大突破。目前,江蘇畜禽地方品種及保種單位數量均居全國前列,新品種培育數量達19個,居全國第2 位。圍繞畜禽種業創新發展,江蘇將以種質資源保護為關鍵點,進一步優化省級畜禽遺傳資源場區布局,實施多元保護體系;以育種技術研究為突破點,瞄準國際前沿育種技術,重點開展種質資源特性挖掘、育種材料創新等前沿性技術攻關;以培育主體企業為著力點,深入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引導、產學研協同、育繁推一體的商業化育種體系;以種業創新平臺為落腳點,推動種質資源庫、試驗數據平臺等公益性成果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