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凌云
(定西市安定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甘肅 定西 743000)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抓住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兩種不同的農業經營模式。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良好發展,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可知,定西市現有12 720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種植類合作社約占45%,養殖類約占34%,購銷流通等其他類別占21%。當前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1]。
在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過程中,由專業的合作社成員帶動非合作社成員的農戶,可以更好地促進定西市的經濟發展[2]。合作社不僅涵蓋了特色、優勢產業和傳統的小型產業,還包含了生產、加工等不同生產環節及專業的銷售過程。
毫無疑問,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了農民的分紅收入。在管理機制上,落實了借助政府的支持促進合作社發展,最終由合作社幫助貧困戶提高經濟收入的模式。與此同時,定西市建成了不同的標準化基地,通過基地與大學聯合的方式,培養出具有專業知識與能力的新型人才,比如開設了中藥材培訓班、食用菌培訓班等,學生可以到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深入的實踐學習,通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課本上所學到的知識與當地的情況相結合,并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通過合作社與學校聯合培養學生的方式,可以培養出更加全面的專業人才,提高合作社的經營能力。相關人員基本素質提高,也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收入提升[3]。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也使農業經營水平得到提升,其規模化發展保證了土地流轉雙方的利益。除此之外,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能夠有效防范經營主體租賃風險的相關問題。引導以及鼓勵農村土地流轉,調整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結合農戶發展模式,對農民發展起到積極的影響,這種發展模式上連龍頭企業、下連農戶,可以保證其經營規模得到適度擴大。
我國已經頒布了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關法規,雖然政府從法律及政策方面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但是相關部門在具體落實政策及措施的過程中,因為多種因素的影響,開展的效率并不高。因為有的合作社的注冊及登記盲目性比較強,大部分人對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識程度不高,有部分農民注冊合作社,其目的在于套取國家的扶持資金,但不會對合作社后期的發展進行研究,直接影響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注冊以及登記之后,按照相應的章程,需經合作社成員大會成立監理會、理事會,還需要制定符合合作社發展的財務制度、盈余分配制度等。但是調查目前合作社實際運營情況發現,章程和制度的確立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大部分合作社的事務都是由理事長直接管理,合作社的成員決策權不高,導致了合作社在財務管理方面無法達到相關要求,成員也沒有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否具有較強的帶動能力,其主要取決于帶動成員以及非成員農戶的具體規模。截至2013 年底,定西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數量在8.56 萬人左右,占總農戶數量的13.68%,帶動非成員農戶僅占總數的44.93%。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定西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于成員的帶動能力并不強,對非成員農戶的帶動能力也不高[4]。
在我國現行法律框架之下,農民很難以相關的基礎設施或土地作為抵押,因為農民的土地資源融資的承載功能不高,即使他們具備集體土地使用權、宅基地及耕地承包權,但是這些土地權益并不能直接抵押。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規模小、自有資金積累少、經營風險大的特點,很難滿足金融部門在貸款方面的要求。再加上合作社自籌資金和政府扶持基金不足,所以融資一直以來都困擾著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
由于農民的文化素質較低,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管理過程中更注重短期利益。單純擴大合作社的規模,忽視了對自己專業技能的提高,長此以往,將會影響合作社的運行,導致經營能力無法與合作社的規模相匹配。然而,即使成熟的企業管理人員也無法做到面面俱到,農民受到文化素質的限制,在管理過程中會有紕漏,將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5]。
加大宣傳的力度,整體改善服務質量和效果,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實際宣傳工作中,可以通過開辟專欄、開展專題培訓或印發資料等方式,讓農民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意義等。在宣傳和推廣過程中,需要針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管理人員成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其管理能力、法律法規知識水平等。
在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相關管理部門應大力開展各種活動,從組織形式、制度管理、運行機制、財務管理等角度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并且提供規范性指導,真正實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目標。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種植或養殖大戶以及營銷經紀人,發揮出他們的資金優勢、營銷優勢和技術優勢,帶動更多農民參與合作社,真正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6]。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要始終遵循服務農民、進退自由、權利平等、管理民主的原則,還需要根據農民的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管理要求。通過合理設置組織和機構,完善社員大會、理事會、監理會等運行機制,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使內部利益分配更加科學、合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財務核算體系,保證每個社員對合作社的事務有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
一是定西市應出臺《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管理辦法,出臺優惠政策,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
二是整合項目資金,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合作組織成員、管理人員培訓,農產品標準認證、品牌創建,市場信息、營銷網絡建設,電子商務平臺搭建等公共設施進行專項扶持。
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以信譽、財產、土地等擔保貸款,以政府貼息的方式,對合作社擴大生產規模、培育特色產業等生產環節進行補貼,切實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
四是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大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恒溫庫、產地市場等營銷體系。
五是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推廣等項目優先向合作社傾斜支持,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關鍵在人才,要落實農民培養培訓制度。農民專業合作社要持之以恒地抓好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持續且行之有效的工作,逐步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隊伍,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經濟組織,要結合當地特色優勢產業,把發展項目做實、做優,讓項目真正助推合作社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組織,政府應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供項目資金扶持,切實落實好強農、惠農、富農政策。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有利于把握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經濟組織,要堅持好經濟組織屬性不動搖,這既符合自身性質,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能夠長久發展的現實需要,農民專業合作社應當始終把為普通農戶服務作為發展宗旨。
通過深入研究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了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有些合作社發展注重形式而忽略內容,注重規模而輕視專業,注重項目而輕視創新,導致合作社的帶動能力較差。想要促進定西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需要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使管理制度更加規范化,解決合作社融資困難等問題,帶動當地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