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 赤
(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研究總院 湖南 長沙 410007)
休閑農業以常規農業活動為載體,融入旅游行業的發展要素,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結合湖南省近年來休閑農業發展特點,將農業生產與觀光資源整合起來,形成新的運轉模式,其對于改善區域發展結構、優化鄉村環境等有重要價值。
湖南省休閑農業發展可分為3 個時期:一是自我發展時期。城鎮群眾對鄉村休閑生活的向往愈加強烈,各鄉村借助當地資源發展農家樂等項目。二是轉型發展時期。部分農家樂逐步上升至經營企業高度,以農業莊園為主,并有加工業等其他行業經營主體參與進來。三是規范性發展時期。各鄉鎮開設專項管理部門,組織相關協會,構建網絡平臺,實施農莊星級評價,推行全面培訓,為農業創新發展提供助力[1]。
目前,湖南省農莊超過3 800 家,并有近300 家星級莊園,接待游客接近7 200 萬人次,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還擴大了農業生產基地,由此帶動經濟產值超過100 億元,并給大量農戶帶來發展機會。經過10 余年的發展,湖南省農業實現年均收入漲幅超過20%、運營收入超出500 萬元的經營主體約有500 家,突破千萬元大關的達到40 家。
湖南省休閑農業主要有4 類:一是體驗項目。讓來此的游客體會鄉村生活,具體旅游項目有下棋、釣魚、餐飲等,該種形式占比較大。二是度假項目。此類農業項目依托于良好的自然景觀,再配以優質的休閑娛樂設施。三是復合型。綜合農業園區與產業,聯合農業示范與科教活動,如百果園。四是民俗類。針對民族氣氛濃厚的鄉村及山寨,深度挖掘當地民俗文化。
與我國其他省份相比,湖南省農莊規模相對偏小,但總量多,總體規模效應較高。根據湖南省內的整體布局,已然形成四大園區,是湖南省的重要經濟產業。
合理構建休閑農業,有助于改善鄉村地區的產業結構,在農業生產活動的基礎上,增加上下游及橫向的經營項目,延長產業鏈條,完善運營網絡。湖南省建立休閑農業模式,打造現代農業園區,豐富該種經濟形式下的資本增長渠道,深化各大產業的聯系,以打造多條產業鏈融合的市場運轉形態,推動了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在現代園區中加入休閑農業產業,不僅可以保護原有的農業生態,還有助于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程度。通過吸收社會資本及運營模式,將自然傳統的生產要素和現代社會發展要素結合起來,實現產業模式合理轉化,提高農業經濟運轉的靈活度。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帶動行業發展。在休閑農業模式下,可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區域旅游經濟,并為當地農產品打開銷路,擴大受眾市場,實現產品增值。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湖南省休閑農業全年銷售量高達27 萬t,實際獲取經濟收入在30 億元左右。
休閑農業為勞動密集型項目,挖掘當地旅游資源,幫助農戶實現就業、創收。在休閑農業帶動下,讓相關行業隨之轉變,繼而達到優化現代農業發展態勢的目的,形成開發休閑產品的經營體系。湖南省休閑農業對于農戶的幫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出租農業用地。休閑農業項目一般是規?;洜I,運營方通常會將劃定區域內的分散農田集中起來,以租賃的方式整合零散土地,為規?;洜I創造基礎物質條件。農戶不僅能獲得相應租金,還不必親自進行農業生產,解放了生產力。湖南省出租農田實現的交易額達到10 億元左右。同時,農戶無須負擔生產風險及市場經營風險。
另一方面,促進當地就業。發展休閑農業項目,可以帶動其他行業人力需求,如餐飲、交通等,增加就業機會。近年來,湖南省休閑農業項目在農戶就業方面提供超過10 000 個工作崗位,連同相關產業,可擴大工作機會約120 萬個,無須遠離家鄉,可就近工作。
在現代園區建設中融入休閑農業理念,深度開發現有鄉村資源,使農業園區建設更加符合城鎮群眾需求,吸引城鎮地區的資本投入,可擴大農業園區的規模,并利用其相對先進的經營理念,實現制度化、現代化運轉。根據相關數據可知,湖南省內大部分休閑農業園區為城鎮資本投資建成,總金額達到300 億元。根據組織理論,實施產業集群可以提高競爭力,休閑農業可借助地理區域方面的集群,放大各項經營渠道的作用,如控制成本、激發創意等。通過組織村莊及獨特產業帶,打造現代園區,為區域性發展構建穩定的平臺,吸引更多的城鄉資本,進一步擴大帶動范圍。
游客選擇休閑農業園區開展休閑活動,不僅滿足了其自身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向往需求,還帶來經濟增長機會,促進城鄉融合發展[2]。此外,有利于加快園區的鄉村文明建設,形成新的農村風貌。休閑農業園區坐落于鄉村地區,以生態產業為載體,將所有可支持經營活動的管理、人才、資本等生產要素帶入鄉村,全面且深層次地影響當地經濟。
推動休閑農業和農村旅游,可以加快改造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生活環境,使生態理念深入人心。
首先,休閑農業融入園區建設,可利用現代化資源改善鄉村發展條件,并完整保留原有的生態環境,帶給游客自然輕松的感受。
其次,休閑農業能聯合第一、第三產業,產生疊加效應。村民參與休閑農業期間,個人的文化素養也會提升,促進城鄉溝通,實現區域間的統籌發展,減少城鄉差距。借助城鄉溝通,給鄉村帶來新的環境建設理念,構建新時代鄉村風貌。湖南省部分休閑農莊,除在自身主營項目及發展上投入資本,還在交通、水利、景觀規劃等方面增加投入,以優化區域的整體環境,使城鎮居民可以無阻礙地來到農莊。
近年來,休閑農業產業已逐漸衍生出新的消費熱點及經濟增長點。需要制定相關發展綱要,并將其和常規農業發展以及城鄉建設聯系起來,應以此為中心,全力推動集群式經營模式,鼓勵現有農莊挖掘自身特色,開發新的產業功能,以擴大產業范圍。此外,還應打造示范基地,配合積極的宣傳活動,進一步推動休閑農業發展。
湖南省內各地區應基于本地經濟情況,設定合理的發展模式,將休閑農業切實納入到城鄉建設規劃中。有關部門幫助休閑農業的經營者編制適宜的發展經營規劃,以免出現盲目性與同質化。從湖南省現代園區建設的區位環境、風土民情以及經濟增長態勢等情況看,需要進一步圍繞現有的現代農業園區,增強各園區的聯系,逐步建設成規模化的產業群,實現集約發展,完善區域性的總體規劃。
目前,國內多個省份出臺了關于農業發展的政策及指導性文件,經實踐證明,大部分新出臺的政策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湖南省設置專項的財政預算資金用于休閑農業相關項目發展及人員培訓。對于有意愿開發休閑農業項目的企業組織,在核定參與資質后,會為其“牽線搭橋”,確定項目建設用地,統一規劃部分鄉村土體,推進鄉村地區的土地流轉。在融資方面,湖南省出臺諸多優惠政策,為休閑農業經營組織提供相對穩定的信貸渠道。
建設現代休閑農業園區時,需要明確其特色優勢,打造有別于其他園區的品牌。為此,應樹立農本理念,基于現有農業經濟運行情況,推動休閑農業項目形成區域產業。全面挖掘本地區關聯性資源,擴大經營產業的覆蓋網,形成區域發展的大格局。根據現代農業園區的運營特點,需要合理拓展經營規模,將分散的小莊園集中形成休閑農業園區,打造特色品牌。并且,要注意本地區的休閑經濟資源儲備,梳理園區旅游項目主體,深化園區建設的規范化程度。除此之外,應強調園區總體創新,加入現代科技及各種莊園設計元素,優化園內景色,建設配套娛樂設施,提升現代園區旅游的附加值,滿足游客的需要[3]。
休閑農業可以歸于第三產業,借助規?;霓r業經濟,為當地群眾創造新的收入渠道,解放思想,改善生活條件,為農業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契機,轉移當地勞動力,加快鄉村建設進程,實現農業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