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艷
(西安培華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25)
為了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處理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在“三農”問題之中,農業問題居于首位,處理好農業問題,農村、農民問題也會得到相應改善。農業問題主要是農業經濟管理問題,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對其進行完善,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進而推動鄉村振興實施。
當前,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只有農業經濟發展起來,鄉村振興的目標才能實現。雖然國家對農業經濟管理十分重視,并出臺了相關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在相關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導致政策實施效果不理想。受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影響,許多地方管理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的認識比較落后。還有部分管理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不足,在對農產品的生產、交換等環節進行協調時表現出組織不力的現象。現階段,鄉村農業發展理念相對滯后,不符合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要求。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發展,推動農業進步,必須轉變以往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如果保持落后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農業發展必然會受到阻礙,鄉村振興難以實現。
其一,我國當前的農業經濟模式主要是個體經營的小農經濟模式,這種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在20 世紀初形成時表現出了一定的優勢,這是由時代背景所決定的,那時將土地分配給個人種植有利于調動個體的勞動積極性,促進農業生產。但當前的社會大環境已不同往日,工業、服務業及各類新興產業都比較發達,人們可以從土地勞作中解放出來,并且現代社會許多生產制造業已經開始進入大規模生產模式,農業生產也應邁入大規模機械化作業的時代,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但是當前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還比較落后,農業生產規模化較難實現。
其二,在現行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下,農村人口大量外流,留在鄉村中的大多數是老人和兒童,這些人的勞動能力不足,加之對現代化農業發展缺乏認識,因而很難進行農業經濟管理。
其三,我國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比較重視工業經濟的發展。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相較于工業經濟的發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農業發展水平與其他農業發展較好的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農業經濟發展水平落后,使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相對落后,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落后反過來又抑制了農業經濟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農業經濟管理制度落后是當前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大問題,該問題嚴重影響農業發展,阻礙鄉村振興。
在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發展得越來越快,各行各業的發展都與信息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在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使用信息化的程度并不高。一方面,因為一些地區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相對落后,信息技術很難融入落后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另一方面,因為缺少人才,雖然有些農村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有信息化設備,但是因為相關負責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無法使信息化設備發揮出作用,導致農業經濟管理中信息化應用程度較低,農民很難及時、有效了解最新的市場動態,不利于農業經濟發展。
當前造成農業經濟管理缺乏創新性的原因有以下3 方面。
其一,當前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對創新不夠重視,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時沒有足夠的創新思維和能力[1]。
其二,農業人口流失,這里的人口流失不僅是指數量上的人口流失,更是指在農業人口中流失的多數是青年勞動力,這些人往往更有創新潛力,而留在農村的農業人口多是老人和兒童,這些農業人口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無法創新農業經濟管理。
其三,農業經濟管理體制的落后使得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影響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一方面,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使之適應社會的發展。在生產、銷售、流通等環節運用信息技術,使農業產品的銷售更加便利,農業經濟管理獲取信息更加高效,進而降低了農業發展的風險,提高了農業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有助于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優化后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夠使農業生產實現規模化,減少人力、物力浪費,節約成本,促進農業經濟效益提高[2]。
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和進步,農業經濟繁榮,必然會促進鄉村發展。一方面,農業經濟發展能夠促進鄉村經濟發展,進而推動鄉村振興。另一方面,優化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吸引更多人才回到農村、建設農村,進而推動鄉村振興。
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落后嚴重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進步,進而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因此,要想優化農業經濟管理,就必須轉變農業經濟管理理念。
首先,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的理念落后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靠其自身轉變這種理念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農業經濟管理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使其意識到現行的農業經濟管理已經不同于以往,不能再沿用傳統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應該與時俱進,更新經濟管理理念。
其次,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轉變不能只是“紙上談兵”,還應該在實踐中去檢驗理論,這就要求農業經濟管理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中,在農業生產實踐中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并深刻地理解轉變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重要性。
合理改進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水平,促進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首先,逐步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在同等收益甚至更高收益的情況下把生產成本降到最低,避免人力、物力浪費。
其次,將先進的技術引入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改善農產品的生產和加工方式,使生產和加工更加高效和便利。
再次,注重農業產品銷售。在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中加入產品銷售評估,根據銷售情況對農業產品的生產、加工等環節進行調控,尊重市場規律,完善并推出相應的銷售策略。
信息技術進步為很多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將信息技術用于農業,能促使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高效運作,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首先,將“互聯網+”與農業經濟管理相結合,打造便利的網絡平臺,通過網絡平臺搜集市場信息,銷售農產品。
其次,有關部門應在建設農業經濟管理體制時應用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便利性收集市場信息,分析市場行情,根據分析結果調整農業經濟發展方向。
再次,政府部門應完善相關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以引導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信息化建設。
在新時代,農業經濟管理應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進步和市場變化。影響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應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發展[3]。
首先,對于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缺少專業創新能力的問題,有關部門可以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還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QQ 群等方式創新交流途徑,使相關從業人員能夠彼此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其次,對于大量人才流失問題,相關部門可以采取措施,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吸引人才回流。要拓展更多的渠道,吸納相關人才,通過以老帶新,讓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員工指導年輕、有責任心的新員工。通過以上方式不斷擴大隊伍,推動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發展。
再次,對于資金支持不足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重視起來,增加在農業經濟管理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應利用好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為農業經濟管理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要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做好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轉變陳舊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采取適當措施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進,推進農業經濟管理體制信息化發展,使農業經濟的發展始終保持創新。今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人員需保持創新思維,根據時代發展和技術進步對農業經濟管理體制進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