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萬程

對知乎用戶@肉脯 來說,百度網盤從來都不是最先下載選擇。
身為互聯網原住民,他曾經最愛的下載利器叫電驢(VeryCD)。這個一度是中國瀏覽量最大的資源分享網站之一,整合了大量的eD2k鏈接(俗稱“種子”),用戶不用鉆研什么共享機制,搜索一些關鍵字眼,便可直鏈想獲取的資源。
不過2009年后,監管部門加強了網絡版權審核,電驢撤下了幾乎所有的eD2k共享鏈接,這讓它失去了立足之本,逐漸沒落。
電驢“走”后,@肉脯 用的下載工具五花八門起來。
應對Magnet磁鏈和BT種子,他用迅雷和BT精靈;搜索一些少見的海外文獻,RayFile上比較好找;觀看一些特殊影視內容,他會用快播邊看邊存;偶爾公司團建需要分享一些活動照片時,他才會用一下百度網盤。
十幾年過去,令他沒想到的是,一個又一個的好用的下載工具倒下,只剩下百度網盤還屹立不倒。
好在,這樣的日子不會太久了。11月初,工信部發布《關于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其中明確提到,在同一網絡條件下,向免費用戶提供的上傳和下載的最低速率,應確保滿足基本的下載需求。
一場劇變,正在國內網盤市場發生。
工信部的通知下達后,網友們對百度網盤的調侃最多。
原因很簡單,一是其無可匹敵的市場占比,二是其限速讓用戶體驗不爽。
根據Questmobile提供的數據顯示,百度網盤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5%,付費用戶規模已經突破千萬級別。騰訊微云、天翼云盤、和彩云、阿里云盤、迅雷云盤、360安全云盤和網易網盤等占據剩余份額。
不過,體量最大的百度網盤,對用戶的限速也很明顯。用戶如果不購買其會員服務的話,下載速度可能只有幾十KB/秒。
在千兆寬帶逐漸成為家庭網絡主流的情況下,理論傳輸速率應達到125MB/秒,一部1G左右的1080P電影,10秒左右可以下載完。
顯然,百度網盤限制了免費用戶的下載速度。
在國內坐擁八成用戶的百度網盤,其用戶中有多少人能夠享受到“半解禁”的速度?
數據顯示,其付費滲透率僅為10%左右,也就是百度網盤7億總用戶中的6.3億人一直在忍受著幾十KB/秒的速度,卻始終堅持沒有付費。
顯然,相較于視頻、音樂、游戲等娛樂服務,國內用戶遲遲未能培養出為儲存空間及下載工具付費的習慣。而高額成本、盈利艱難也使得百度網盤在面對龐大用戶,無法進一步提供高品質服務,雙方形成了對立且僵持的局面。
曾經的網盤市場,是一片兵家必爭的熱土。360、115、UC、新浪、迅雷,甚至華為、騰訊、阿里等巨頭都積極入場,但其中的大部分后來或是關停業務,或是并未大肆擴張。
原因便在于網盤生意的持續性高投入。從硬件投入、寬帶資源到后期維護,每一個環節都是焚鈔爐。
雷軍曾經在金山云的上市發布會上表示,個人網盤領域百度、騰訊等巨頭開啟燒錢補貼大戰后,金山“實在跟不起”。
以知乎平臺公布的百度陽泉數據中心為例,
一、硬件成本:4萬+存儲服務器4.6萬元/臺,硬件成本接近20億元(未加備份數據的硬件成本);
二、耗電成本:4萬+臺服務器電費2.5億元/年;
三、帶寬成本:陽泉數據中心帶寬費用近4億元/年;
四、人員成本:研發人員若按200人計算,年薪約30萬元,人員成本6000萬元/年;
根據Questmobile提供的數據顯示,百度網盤的市場份額超過了85%,付費用戶規模已經突破千萬級別。
五、 辦公成本:辦公、房租、物業管理、行政,假設需要人均2萬元/年,則一年的運營成本400萬。
有人粗略估算過百度陽泉數據中心一年的運營成本,至少達到30億元的級別,這無疑是個非常沉重的成本支出。
此外,還有資源版權問題的管理,服務器安全的維護,以及龐大的內容審核,都是一筆不菲的費用。
市場經濟下,市場為主體,原則上還是以“對等的價格來要求對等的服務”為主。監管部門不是不知道網盤企業的難處,故在“通知”中,用了“滿足基本的下載需求”這樣的措辭。
什么叫“基本的下載需求”?
300KB/s?500KB/s?1MB/s甚至更高?對于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文件類型,其基本下載需求都是不同的,這其實是個相對模糊的概念,為企業在執行過程中留下了操作空間。
百度網盤曾對“為何限速”作出過解釋,稱自身也面臨著沉重的運營壓力。“百度網盤為廣大用戶提供免費的空間內存,每年的服務器成本和寬帶成本是一筆需要持續支出的高額成本”。對非會員的下載速度做了限制,是為了控制產品的運營成本。
不過在工信部發話后,各家網盤企業還是立馬拿出了改良方案。
僅過去三周不到的時間,11月17日,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組織百度網盤、騰訊微云、天翼云盤、和彩云、阿里云盤、迅雷云盤、360安全云盤和網易網盤等首批 8 家網盤企業在京共同簽署《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用戶體驗保障自律公約》。
這8家企業均承諾 2021 年內將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為各類用戶提供無差別的上傳/下載速率服務。
根據網上流傳的一份“網盤企業落實舉措公示表”, 8 家網盤企業已經敲定了“無差別速率”產品的基本信息。其中最受人關注的百度網盤,傳將推出百度網盤青春版,無限速,免費用戶將享受 10G 存儲空間。
雖然相較于阿里云的100G、迅雷云盤和天翼云盤的60G、和彩云的40G,百度網盤的10G空間有些不夠看,但鑒于其承諾不限速,網友們普遍表示對這一結果表示滿意。
南風窗記者對此一事咨詢了百度網盤,不過對方暫未作出明確的回應,表示不久將以公告的形式公布更詳細的信息,眼下以工信部的消息為準。
百度網盤曾說過,“在百度,網盤并不是一項賺錢的業務。”盡管如此,今年這一看起來鐵板一塊的賽道,還是迎來了一位強勢攪局者——阿里云盤。
阿里云盤的野心,從它主打的特色便能看出。它表示無論用戶是否付費,用戶的上傳下載均“不限速”。記者實測下,發現其在5G環境中,下載速度可達50~100MB/秒,這個速度遠遠超過市場中的其他網盤。
不過,速度具備天然優勢,但在半年多的推廣中,阿里云盤仍處于相對低調的狀態,不少網民甚至不知道此類服務的存在。
根據百度指數,最近半年內“百度網盤”的日均搜索指數為98971次,而“阿里云盤”的日均搜索指數為9984次,后者僅為前者的十分之一。
@肉脯 屬于早期接觸阿里云盤的人,但試用了一段時間后,他也基本擱置了這一產品,他告訴記者,阿里云盤雖然不限速,但不像百度云盤,缺乏常用的一些功能,比如面對面收集、遠程收集,新建群組等等。
在缺乏共享功能的情況下,阿里云盤暫時只能充當個人的數據存儲平臺,無法發揮更大的效果,它的工具屬性過于突出。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在百度云的資料備份已經很多了,“如果替換的話,是個相當之大的工程量,誰也不知道阿里云盤能做多久,如果做了幾年就黃了呢?那時候還得再備份回來,這個風險我是不愿意冒的”。
網盤生意是一個持續性的業務,其替換成本的高昂,使得不少用戶并不愿意遷移,這是新入局者必須面對的,且必須跨過的阻礙。
“通知”下達后,各家企業的整改是否能夠扭轉“免費用戶們不堪的下載速度”局面,實際上還不得知。
畢竟,被限速的核心原因在于企業如何靠網盤業務實現良性盈利,如果該難題未解,即使限速被監管解開,此后也會出現其他限制用戶使用功能的問題出現。
在百度網盤之前,115網盤是國內網盤領域的行業第一,2012年115網盤的用戶量達4000萬,日訪問量突破2000萬人。
彼時,眾多巨頭都押注了這一賽道,比如360推出了360云盤,推出上線不到兩年的時間,用戶總數就已超過了1.2億,站上國內網盤產品市場行業第一。
“目前這些網盤企業基本都將開通會員作為唯一的商業模式,以有差別的速率產品吸引用戶付費。而用戶方面常常因為網盤服務單一且質量一般,不愿意付費。”
不過就像團購、共享單車燒錢后留下一地雞毛一般,沒到幾年大部分參賽者都退賽了。
2015年,酷盤宣布關停;2016年,華為網盤宣布關閉,金山快盤正式關閉。
除此之外,UC云盤、新浪微盤、迅雷快盤、樂視云等網盤產品,也都宣布關停服務。包括站上過第一的360云盤也宣布,逐步關閉個人云盤服務,轉型企業云服務,并在2017年清空了用戶數據。
艾媒咨詢集團CEO張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究其原因,是因為網盤商業模式單一、不清晰。“目前這些網盤企業基本都將開通會員作為唯一的商業模式,以有差別的速率產品吸引用戶付費。而用戶方面常常因為網盤服務單一且質量一般,不愿意付費。”
百度網盤最初其實也是不限制速度的。
2013年9月,百度云(百度網盤的前身)用戶剛剛破億的時候,推出了一個主題活動,宣布提供2T永久免費容量和無限制離線下載服務。這一服務使得其用戶激增,一舉贏得“百盤大戰”的頭名,并進一步蠶食市場份額。
但與運營初期主打免費的策略吸引用戶不同,在占據頭把交椅后,百度網盤采取了最直接的盈利模式——將一些功能設置為會員尊享,以此形成普通用戶和會員用戶在產品使用上的功能差異。
網盤的付費習慣,在與娛樂服務方面比較時,顯得尤為明顯。用戶愿意花錢購買影視聽服務,但并不愿意花在個人儲存和下載上。選擇忍受低速下載,小容量服務是目前普遍的用戶生態。
如何找到企業盈利與用戶體驗的平衡,工信部的“通知”只能算作推進用戶體驗提升的一個契機,剩下的健康盈利模式還有待于企業自身開發。畢竟有的賺了,才能讓生態更加良性地運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