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曹宏萍

王福玲
“通過法院判決的離婚其實是沒有勝訴方的。”王福玲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戳中當下離婚案件的痛點,“因為這樣的離婚方式是失敗的,沒有人是贏家。倘若雙方心中還未釋然,后期極有可能產生其他糾葛。好合好散,一別兩寬,才是真正完滿的結局。”作為鹽城市江蘇和兌律師事務所融家家事團隊的創始人,她受理的案件70%以上都通過各種調解得到圓滿解決。
“成為一名家事律師算是半路出家。”學習法律專業的王福玲本科畢業后并沒有選擇成為律師,而是一腳踏進金融行業成為一名期貨居間人。“沒想到一干就是近十年。”2014年5月,王福玲決定撿起老本行,回歸法律行業。當時她已經34歲,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做期貨居間人工作大多是線上完成的,長期居家辦公讓我感覺自己與社會脫節了。那時,藏在心底的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夢想又覺醒了。”打定主意的王福玲首先要攻克的就是司法考試這關。在業內,司法考試被譽為“中華第一考”,王福玲復習起來難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五點我準時醒來,上樓頂背兩小時書。七點喊娃起床,送娃上學后我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為了節省來回的時間,午飯就隨便對付一下。晚上常因為復習錯過接娃的時間,孩子常常眼巴巴等我到最后一個。”四個月的準備實在倉促,這次考試王福玲以9分之差沒有通過,她決定再戰。
2015年,經過九個月的緊張備考,王福玲終于高分通過司法考試,那時的她比考試前整整瘦了十斤。2017年,王福玲如愿獲得了律師執業資格證書,成為一名家事律師。“夫妻關系是家庭關系的‘定海神針’,當前離婚率居高不下,婚姻家事問題成了一個社會難題。前期積累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后,我更希望能為社會做些事。”
隨后,王福玲又于2020年成功通過了研究生入學考試,專攻婚姻相關法律課題研究。她說:“如果我們想變得更好,只要開始,什么時候都不晚。”為了滿足職業要求,王福玲還考取了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
處理婚姻家事案件,逃不開“情”與“法”二字。面對針鋒相對的雙方,王福玲總是希望在不違背法律框架的前提下,用調解來幫助他們達成一致。“面對孩子未成年的夫妻,我會勸導他們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孩子已成年的夫妻,我則會引導他們從愛的角度出發,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和需求。”
“離婚后,麻煩您幫我轉達一句話給他:我希望他能放下怨恨過好以后的生活,遇到真正的緣分。不管將來哪一天,他有什么困難,只要他開口,我都會在能力范圍內竭盡所能給他幫助。”
“您放心,我不會把她當仇人,更不會阻礙她行使做母親的權利。孩子是無辜的,不管是在我這還是在她那,都要以對孩子負責為第一位。在這段婚姻里,我承受了很多痛苦,也成長了很多,希望以后越來越好。”
這兩段話來自一對離婚的夫妻,找到王福玲時,他們正為了爭奪孩子的撫養權鬧得不可開交。基于父親在親子關系中更具有優勢,王福玲以充分的探視權為條件勸服了女方,雙方不僅在撫養權上達成了和解,各自的內心也獲得了釋然。
面對幼小的孩子、柔弱的婦女,王福玲總是溫柔且耐心,但面對嚴重的家庭暴力案件,她也絲毫不會手軟。
今年10月,王福玲主辦的“王某某申請人身保護令案”入選省律協“依法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優秀案例。該案當事人王女士一直生活在丈夫對她的精神暴力和肢體暴力中,難以自逃,幾乎精神崩潰。王福玲先及時對她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她對方家暴不是她的錯,面對家暴一定要勇敢說“不”;然后再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民法典》等法律規定為依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和男方多次溝通,但對方僅認為這屬于夫妻之間正常的情感矛盾,不屬于家暴。
多次溝通無果后,王福玲立刻收集多份報警記錄、恐嚇的微信聊天記錄、辱罵的電話錄音、就醫病例、傷情照片、監控視頻等厚厚的兩大本書面證據以及刻錄的光盤,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這些證據足以證明申請人遭受了精神暴力和肢體暴力,并且具有繼續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法院收到申請后迅速審查,三天之內即出具了人身安全保護令,保障了當事人的人身安全。
從業五年,王福玲見慣了婚姻的“華美袍子”被撕開后狼藉的模樣。“一次失敗的婚姻帶給人的傷痛是無法彌補的,或許冰冷的法條不能給到她們溫暖,但我希望自己能為他們多爭取到一些。”今年7月,王福玲受理的一件離婚案終于塵埃落定。當事人是一位家庭主婦,在外做生意的丈夫婚內與人同居生子。無奈的她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離婚并分割財產。這段婚姻中,在經濟上占主導地位的丈夫不愿承認自己所犯的過錯,并以她沒有經濟來源為由不斷否定她為家庭做出的貢獻,否定她的價值。她因此變得沮喪、自卑,甚至出現了抑郁傾向,不敢向朋友提及自己的遭遇。溝通無果后,王福玲建議當事人起訴并向法院申請調查令飛往遙遠的大西北調查取證,用鐵一般的證據讓對方無法狡辯。“坐了一天的飛機才到達目的地,接著便是與當地公安和銀行溝通協調,調取孩子的親子鑒定報告、談話筆錄、多個銀行的大額流水等證據,用了三天時間。”面對證據和王福玲的耐心勸說,丈夫終于同意將名下財產歸于孩子,并賠償妻子200余萬元。
“處理好婚姻問題并不是終點,更重要的是幫助她們重新開啟新的生活。”在王福玲的鼓勵和引導下,那名女性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動力,不僅變得健康、樂觀,還開始創業。不久前,她欣喜地送來錦旗,看著如今的她,王福玲說:“這份職業自豪感是不論多少律師費都不能相媲美的。”
除了心理上的疏導和鼓勵,王福玲的“售后”服務可不僅有這些。2021年8月,她針對服務過的女性當事人建立了一個公益讀書群:“我覺得,讀書是個人成長最捷徑、最有效的方法,并且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王福玲定期在群里推薦書目,和大家一起分享讀書心得,多是兩性情感、家庭教育和個人成長類的優質書籍,幫助大家在閱讀中治愈和提升自己。
談及對婚姻的看法,王福玲說:“辦理過的案件就像一面面鏡子,從中可以觀照自己,提醒自己在夫妻、親子關系中做得更好。”她也想告訴所有即將步入婚姻和正處在婚姻中的人:“婚姻中的界限感很重要,不要讓父輩過多地干預你們的婚姻。另外,夫妻之間也是有邊界的,不能喪失自我、過分依賴,要做到既親密又獨立。還有,不要試圖去改變對方,彼此成就,共同成長,才是婚姻最好的狀態。”
圖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