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渠培訓班
宿遷市婦聯深入貫徹落實全市“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區建設要求,大力推進婦聯組織建設改革,聚焦群眾需求,找準“破難”行動結合點,深入推進婦聯組織機制同領、隊伍同育、陣地同建、項目同創,不斷增強婦女兒童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著眼解決婦聯組織覆蓋不到位問題,宿遷市婦聯研究制訂《宿遷市婦聯2021年改革創新事項清單》《宿遷市婦聯系統2021年度目標評價辦法》,進一步延伸婦聯工作臂膀、擴大覆蓋范圍,構建實現鄉村四級婦聯組織聯動的良好格局。基層組織有標準,按照全市鄉鎮(街道)婦聯服務體系建設標準,明晰基層婦聯組織及“四新”領域婦聯、女性社會組織在引領服務婦女群眾中的職責任務和指標,圍繞自主策劃類、對上策應類、公益創投類三大類開展有效服務;聯系服務有抓手,宿遷市縣婦聯聯動實施基層聯系點制度,推動機關婦聯干部轉變作風,深入鄉、村了解婦情民意,指導基層工作;主席例會有制度,針對鄉鎮、村居婦聯主席以及婦聯執委流動性大、新人員業務不熟等問題,實施基層婦聯主席例會制度,制訂基層婦聯組織主席例會模版,指導基層婦聯組織規范運行,有序開展工作。
著眼解決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的問題,宿遷市婦聯以提升做好婦女工作過硬本領為重點,著力強化隊伍建設,打造過硬作風,更好服務婦女。調“兩委”班子結構,抓住村(社區)換屆契機,與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聯合在全市推進女性進村(社區)“兩委”暨村(社區)婦聯組織集中換屆。2021年3月底,全市1403個村(社區)全面完成換屆,實現了女性百分百進“兩委”、婦聯主席百分百進“兩委”、巾幗網格員百分百進執委“三個百分百”目標,建成四級婦聯執委隊伍約1.7萬人,1248個涉農村(社區)換屆后女性黨組織書記126名、女性“兩委”成員2330名。強婦聯干部素質,大力實施基層婦聯領頭雁培訓計劃,與市委組織部聯合舉辦市級機關女干部能力提升培訓班、女性人才能力提升黨性培訓班、鄉村女性人才能力提升培訓班,組織廣大婦聯執委、機關女干部、鄉村女性走進湖南大學、紅旗渠干部學院等地提升素質,錘煉黨性。市縣聯動舉辦專題培訓班16場次,培訓鄉、村兩級換屆后新任鄉鎮婦聯主席、村級婦聯主席等鄉村女性人才2000余人次。破執委履職難題,發揮執委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創新實施“執”為你婦聯執委領辦項目,遴選5名各級婦聯執委代表牽頭實施家政提質擴容、家事調解、女性就業等5個類公益實事項目。

結對社區共建

慰問老婦干
著眼解決聯系渠道不暢的問題,宿遷市婦聯堅持“組織建立、陣地跟進”原則,著力推進“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微家”建設。夯實陣地,激活神經末梢,指導各級婦聯依托巾幗創業基地、小區樓棟、執委家、巾幗志愿者工作室等建立“婦女微家”,構建與產業布局、行業分布和婦女流向變化相適應的婦聯組織網絡。目前,宿遷市建成“婦女兒童之家”“婦女微家”1700余個。聯合共建,創新陣地形式,聯合市人行開展“融你我”婦女微家建設,依托金融服務站點,采取先示范后推廣的方式,通過給予適當優惠、獎勵以及公益服務項目扶持,組織參加學習交流活動等激勵政策,首批選樹20個市級“融你我”示范婦女微家,摸索可復制、可學習、可借鑒的樣板。虛實結合,打造“網上婦聯”,結合“互聯網+”思維,以創業就業、家庭教育、權益維護、關愛幫扶、榜樣示范、公益項目等為重點,整合鏈接社會服務資源,構建全方位、立體式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市縣(區)定期開展“兩微一網”活躍指數排名。

溫馨港灣項目
著眼解決服務婦女群眾方式不新問題,宿遷市婦聯針對婦女群眾對婦聯組織提出的需求,設計、組織、開展公益服務項目。實施關愛慰問“離任老婦干”項目,自2016年起,為任職超過30年且70周歲以上、約100名老婦干建立信息庫,開展“敬老月”關愛離任老婦干和“執”愛暖冬春節關愛慰問活動,累計投入愛心資金40余萬元,關愛慰問離任老婦聯干部668余人次。探索就近關愛留守老人模式,引導有熱心、有專長、有影響力的村(社區)婦聯主席參與“西楚巾幗紅·愛挽夕陽”農村留守婦女就近關愛留守老人模式,組建55個“西楚巾幗紅”孝老服務隊,通過提供有償公益服務,實現就近為特殊人員提供服務、增加村級婦聯主席收入“雙贏”。三年來累計投入300萬元資金,承接實施116個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公益項目,為5000余名農村留守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監護等“愛心周周行”服務2.5萬余場次。實施“把支部建進小區——溫暖港灣計劃”項目,聯合市委組織部、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實施“把支部建進小區——溫暖港灣計劃”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進小區公益社工項目,選取3個城市社區開展親子教育、矛盾調解、婚姻經營和鄰里關系等家庭賦能服務,以項目延伸服務,培養打造一批有活力有潛力有動力的女性社會組織,壯大引領服務聯系婦女群眾的隊伍力量。
圖片由宿遷市婦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