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亞紅
(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江西 南昌 330038)
自2013 年9 月7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來,得到了許多國家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設施聯通、貿易暢通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就。多年來,中國是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在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東盟歷史性地躍升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可以說,中國-東盟自貿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典范,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核心建設區域之一[1]。
貿易暢通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跨境電商發展,是構造暢通型貿易的關鍵。物流和跨境電商息息相關,物流整體效率低下、成本高、模式創新不足等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2]。
對于中國來說,“一帶一路”推動了跨境電商入駐東南亞。東南亞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合作區域,近些年,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領導人多次互相進行國事訪問,跨境電商合作項目不斷增加,極大地促進了雙邊的跨境電商合作。中國為了鼓勵和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17 年1 月印發了《關于促進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網絡強國戰略思想,促進中國移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同時也為電子商務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
東盟共10 個國家,這些國家的人口總計約6.39 億,GDP 總量達到3.14 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達到2.3 萬億美元。中國一直是東盟的最大貿易伙伴。隨著CAFTA的成立,跨境貿易總額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施美芳(2004)[4]認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增強了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友好關系,雙方經濟和貿易也得到了極大地推動,合作領域擴大,地區競爭優勢增強。
蘇子煜(2015)[5]剖釋中國與東盟的經濟效果,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對于中國與東盟在貿易、投資、金融和其他方面的合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雙方在基礎設施方面還需完善。
盧光盛等(2019)[6]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中國貿易投資向東盟轉移,使中國-東盟的經濟依賴程度加深。對中國來說,中美貿易摩擦加速了中國制造向低成本的東盟國家轉移的進程。在中國-東盟經貿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國際貿易格局變化給東盟帶來了新的機遇,也為中國企業在東盟的投資布局開辟了新局面,為開拓電商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東南亞物流交付量從2015 年的80 萬件/d 增加到2018 年的300 萬件/d。
印尼國家大、地理格局分散,是電商體量最大的東南亞國家。對消費者而言,線上產品選擇更豐富、更便利。電商消費者群體從大城市居民向二三線城市甚至農村轉型[7]。
阻礙新加坡居民在線購物的主要因素是電商物流和交付。新加坡人為了使產品不被寄錯和逾期支付,會去線下收貨點取貨。新加坡企業應積極把握住電子商務發展的機遇,加大在物流、存儲和運輸方面的投資建設力度。
泰國政府希望把物流成本在人均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當前14%降到12%,并希望在2021 年實現該目標。據調查,泰國參與電子商務物流的包括Fed Ex、SK Logistics、嘉里物流、CJ Express、aCommerce 等,物流成本高昂,約占GDP 的1/5。
越南政府正落地各項物流發展計劃與決策,旨在為國際投資者帶來更多商業機會。越南政府正在開發道路與海港連接通道,并積極建設鐵路線路的經濟走廊與樞紐帶[8]。
東南亞各國物流業普遍存在基礎設施不完善、操作流程不規范、物流人員缺乏專業知識、行業信息化程度低、存儲和終端處理協議很少與貨物特征(行程距離、包裹大小、重量等)相關聯等問題[9]。
東盟十國中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新加坡的基礎設施建設位于國際高水平。除新加坡之外,東南亞其他各國的物流現狀不容樂觀。東南亞島嶼眾多,城市分散,物流配送難度大,成本高,物流網絡不完善,甚至許多偏遠地區物流無法覆蓋。
此外,東南亞的物流設施不發達。雖然東南亞各國已經建立了物流體系,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物流和快遞公司發展不平衡,現有物流體系對電子商務發展并沒有起到促進作用[10]。
根據消費領域不同,電子商務企業在商品配送過程中往往消耗大量運輸成本。由于東南亞特殊的地理位置,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成本更加高。跨境物流涉及的運輸環節包括國內運輸、國內海關、國際運輸、國外海關等。跨境運輸地域差異和手續復雜,導致跨境物流運輸與國內物流運輸的交易時差很大。跨境貨物管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國與國之間的距離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物流延誤。跨境物流周期過長已成為跨境電商擴張和發展的最大障礙[11]。
東盟國家的主要物流模式為直郵。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主要采用郵政物流,約占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商務物流的50%。雖然郵政網絡覆蓋全球,但東盟各國郵政事業發展差異較大,大多存在運輸時間長、丟包率高等問題。跨境物流模式的全面性較差,制約了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發展[12-13]。
隨著中國-東盟跨境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傳統國際郵政服務已經無法滿足電商發展的需要。因此,物流模式創新迫在眉睫。
海外倉模式是指國內企業將商品通過大宗運輸的形式運往目標市場國家,在當地建立倉庫儲存商品,然后再根據當地的銷售訂單第一時間作出響應,及時從當地倉庫直接分揀、包裝和配送商品[14-15]。海外倉服務模式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訂單量,促進經濟發展。
物流基礎設施作為物流的基本載體,不僅包括公路、鐵路、港口等運輸設施,還包括倉庫、中轉站、加工點、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物流設施建設水平和物流覆蓋面都會直接影響物流的效率[16-18]。
目前,一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比較落后。根據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中國可以與這些國家達成合作共識,共同建設公路、鐵路、港口,實現共贏[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