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澤婷,鄭仁思,王 亮
(咸陽師范學院 陜西 咸陽 712000)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對人們的文化觀、價值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單一的文化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文化向著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發展。紅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紅色文化中的紅色旅游尤其受人們歡迎。陜北因其地理位置,不僅歷史悠久,民俗文化也豐富多彩。
除此之外,陜北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勝地幾乎都在延安,因此發展紅色旅游文化極具優勢。通過設計紅色旅游紀念品,可以把美好的旅游回憶和紅色精神傳承下去,并可以突出地方特色。
隨著經濟的發展,旅游業的增速不斷提高,旅游紀念產品也逐漸成為各地發展旅游業的重點投資對象。如何讓旅游紀念品變得有價值,是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人們沒有選擇旅游紀念產品的空間,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存在模仿和抄襲的嫌疑。缺乏設計也就失去了旅游紀念產品的價值[1]。
以紅色文化為藝術設計載體,結合陜北的地域特色對旅游紀念產品進行開發,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以往人們對旅游紀念產品的固有觀點,改善旅游紀念產品缺乏特色、檔次較低、包裝陳舊、各地雷同等問題。通過提取陜北紅色旅游中的特色元素,結合現代設計手法,使旅游紀念產品更具歷史意義和藝術審美。紅色旅游紀念產品展現的是紅色旅游景區背后的革命歷史教育意義及紅色精神的內涵,是旅游地獨有的產品,極具藝術和收藏價值。
陜北的革命勝地幾乎都在延安,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陜甘寧邊區的首府。其中鳳凰山是延安的四大名山之一,因葉生的吹簫引鳳傳說而得名。1937—1938 年鳳凰山麓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土地革命戰爭向抗日戰爭轉變時期,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全國代表大會、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等會議,此處還有毛澤東舊居、紅軍總參謀部舊址、朱德故居和劉伯承故居等。圍繞鳳凰山麓進行旅游紀念產品設計,是從革命勝地開始,真正把紅色精神元素融入到旅游產品中,還融合了陜北獨特的文化,更具有意義和價值。
以革命歷史題材為依托,展現鳳凰山麓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發生的事件和產生的精神思想。紅色文化符號主要指的是與紅色事件、故事等相關的一系列人、事、物。
以“人”為例,紅色文化符號主要指的是特定時期環境下的特定人物,例如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一定時期內的精神言語,可以作為紅色文化符號。把偉人與紅色文化結合,可以傳播紅色文化獨有的精神意義[2]。
“物”指的是特定時期環境下使用的物品,例如毛澤東曾經的住所。鳳凰山麓吳家院毛澤東舊居是一座石窯瓦房組成的四合院。院子里保留的磨面碾米用的石磨和石碾,還有臥室里的土炕、床、行軍箱、桌子、椅子、取暖用的木炭火盆,甚至是革命時期使用的搪瓷杯,都可以作為特定的紅色文化元素轉化為旅游紀念產品。
“事”主要指的是特定時期發生的事件事跡,例如在此處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全國代表大會、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等。
紅色文字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革命時期領導人的題詞、各種宣傳標語、民間創作的紅色作品等。例如在窯洞中,毛澤東于全面抗戰的十個月里,完成了對抗戰時局有重大影響的《論持久戰》,徹底批駁了亡國論、速勝論,是對全面抗戰的經驗總結,也指明了抗戰前途、策略和方向。還有革命時期的“宋黑體”宣傳語,通過其在旅游紀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可以讓人們很快聯想到紅色文化。毛澤東本人的書法,也融合了多種字體,有個人獨特的藝術特色,結合毛澤東經典語錄,可以對紅色文化傳承進行升華。
紅色宣傳畫包括革命時期的政治理念和文化精神,展現了宣傳畫作者自身的藝術修養,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收藏價值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由于被印刷和流傳,這些宣傳畫在當時就已經有很高的革命宣傳效果。到現在由于數量的減少,這些宣傳畫不僅是時代的象征,甚至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時代思想的記錄。例如《毛主席和周恩來在延安鳳凰山》等一系列宣傳畫都可以作為旅游紀念特色產品。
自古以來,鳳凰山就是延安的風景名勝之一,而且以延安城為依托,歷代都建立了城防工事,有較高的歷史和軍事價值。雖然是古樸的古城墻,但濃縮了千年的歷史風云,承載了各個時代的歷史景觀,成為了歷史豐碑。毛澤東進駐延安城后,第一個住所就選擇在鳳凰山,因此鳳凰山麓地區更加馳名中外。
鳳凰山本身的葉生吹簫引鳳傳說,講的是鳳凰與葉生結為伉儷,玉帝因此懲罰鳳凰仙子,最后仙子以身死報夫恩,仙子身軀化作山脈,羽毛化作林木花草。招鳳亭和棲鳳亭是后人為紀念二人的愛情而建造的。這樣的歷史傳說有很高的文學創作性以及旅游紀念產品的轉化能力。
毛澤東居住的窯洞是黃土高原地區特有的民居形式。窯洞既是黃土高原的產物,也是陜北人民的象征,承載了黃土地古老高深的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最終形成陜北獨有的窯洞藝術。
窯洞的形式多樣,分成土窯洞、石窯洞和磚窯洞等,氣候干燥少雨時或是冬季寒冷木材變少的自然狀況下,窯洞不需要木材也能實現冬暖夏涼的效果,而且防噪聲、防火,節省土地,是因地制宜的建筑表現形式。窯洞的存在是完美建筑形式的體現,值得許多建筑設計工作者研究。窯洞可以作為旅游線路觀賞的一部分,窯洞中的物件可以設計成旅游紀念產品供人們收藏。
“小米加步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延安的小米代表的是陜北黃土飲食文化,小米所熬成的小米粥養育了一代代的陜北人民。在革命期間,小米養育了許多革命戰士,被美譽為通過小米和步槍的結合,打敗了敵人軍隊的飛機和火炮,在這之后小米的美名傳遍了全國。從飲食營養上看,小米色澤金黃、顆粒飽滿、晶瑩透亮、口感軟糯、味道芳香,蛋白質含量很高,富含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不能缺少的賴氨酸和蛋氨酸,符合現代人追求飲食健康的理念。
陜北的大紅棗極負盛名,從陜北的地名就能看出陜北人對棗的執著,例如棗莊溝、棗樹塔等,都與棗有各種關系。金秋季節的紅棗顏色紅艷,香脆可口,果大核小,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非常具有營養價值。
紅色文化的受眾人群主要是“老一輩”。使用現代化的材料可以吸引年輕人的目光,滿足年輕人的需求。由于人們無法在短時間內了解旅游紀念產品的內涵,無法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應通過現代材料的運用吸引人們的“眼球”。將現代科技材料設計與紅色文化內涵相結合,實現旅游紀念產品的多元化、深層次發展。
棗木被譽為陜北的紅木,以鳳凰山麓的葉生吹簫引鳳傳說為例,通過陜北獨有的棗木雕刻中細膩的內外紋理,展現鳳凰山麓地區特色的文化傳說。這種將木雕工藝與文化傳說相結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現了作品的藝術性,符合人們對藝術的追求,并且木雕工藝品外形別致,具有收藏價值。
把小米和紅棗包裝成文創產品,既能豐富人們旅游的體驗,對于宣傳紅色文化、革命精神和拓展教育,都有很高的意義和價值,很有地方特色和獨創性。由于農產品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在市場宣傳上很有潛力,通過一定的藝術包裝會產生很高的轉化率。通過與文創設計、旅游經濟的結合,不僅能促進當地特色產品的宣傳,還能服務旅游經濟,甚至能實現地區扶貧。
紅色文化對于傳承革命傳統精神、傳播社會主義價值觀和正能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通過對陜北紅色旅游進行旅游特色元素的提煉,可以創造出非常高的經濟價值,也能為各地紅色文化和旅游紀念產品的制作提供借鑒和參考。
結合人文與科技,把紅色文化元素作為核心,通過鳳凰山麓革命舊址文創視覺品牌及紅色文創旅游紀念品設計,更好地進行紅色文化宣傳,從而促進旅游紀念產品的發展和藝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