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漓,夏惟怡
(1.南京理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94;2.廣西財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3.泰國正大管理學院,泰國 曼谷 11120)
2020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正式通過,建議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深入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一些突出的瓶頸和問題逐步顯現,舊的發展動能日漸式微,人口紅利逐漸衰減,以城鄉一體化和自主創新為主要代表的新動能培育已經逐漸成為推動當下經濟發展的主流。在當前全面鄉村振興戰略如火如荼的進程中,特色小鎮成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促進鄉村振興、打造高效的特色產業體系、打造經濟增長新動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本文在總結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基礎上,利用VIKOR方法對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建設績效進行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加快推進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的戰略思考和對策建議。
特色小鎮作為新時期推動鄉村振興和城鎮化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在為疫情后經濟恢復增長提供強勁動能的同時,也面臨許多不足,掣肘特色小鎮的健全發展。
一是對特色小鎮的內涵認識不到位。各地對特色小鎮建設內涵的認識不一,定義模糊、規劃特色不清、建設措施不完備。在一些地區,特色小鎮的概念被無限拓展;二是對特色小鎮建設模式認識不到位。各地沒有轉變特色小鎮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新型模式的觀念;三是對“五位一體”的深度融合發展認識不到位。目前,大多數特色小鎮對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基礎設施“五位一體”深度融合發展認識比較膚淺[1]。
一是地方政府部門對特色小鎮規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忽視了編制發展規劃綱要的必要性;二是缺乏項目規劃的編制資源和對中長期規劃的專業指導,個別鄉鎮規劃建設管理人才緊缺;三是部分規劃單元效率低下,規劃方案與區域特色的一致性不高;三方溝通協調機制不完善,設計院缺乏對小城市的深入調研,無法從小城鎮的實際出發,導致規劃效率低下規劃理念不適應小城鎮的需要。
一是特色小鎮建設資金需求大。廣西目前14個國家級特色小鎮培育名單中,其中5個為重資產型,9個為輕資產型。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培育廣西特色小鎮的實施意見》“原則上按1—3平方公里面積建設,輕資產型(生態、文化、旅游等)社會投入要達到8億元/平方公里以上,重資產型(工業、貿易等)社會投入要達到16億元/平方公里”[2];二是特色小鎮建設尚未形成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廣西特色小鎮建設發展所需資金主要依靠財政投入(如商貿型特色小鎮、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區等,主要依靠貿易部、財政部專項資金),村鎮建設資金來源單一化、缺乏特色。
一是主導產業地位不突出。從我區特色小鎮調研來看,我區產業特色不夠“特”,產業帶動能力弱、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二是主要以傳統產業型為主、產業層次低。三是產業創新水平不高,產城融合效應有待提升。據調研,目前小鎮產業結構層次低,部分企業技術改造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創新創業環境不夠優化、創新資金投入不足、企業科技創新人才緊缺、技改成本過高風險大。
目前,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在兩方面相對滯后。一方面是鄉鎮基礎設施薄弱,現有水平遠遠落后,東部沿海地區設施建設困難,滿足不了特色小鎮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部分特色小鎮與外界連通的交通設施基礎較差,建設存在滯后情況。有些小鎮迄今只有一條鄉村道路與外界連通,進出殊為不易,嚴重影響到特色小鎮的發展。
受國家土地政策管控和當地資源條件約束,項目落地難的問題日益突顯,成為影響廣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在國家嚴控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和嚴格耕地保護的背景下,不少民生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因規劃管控和耕地占補平衡要求難落地,或不符合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條件而無法落地[4]。
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建設缺乏專門的管理人員,缺乏規劃、建設、金融等專業技術人員。專業人才的缺乏導致特色小鎮發展過程中缺乏前期工作,缺乏整體觀念和完善的規劃。
為進一步刻畫廣西區內國家級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識別其發展優勢與關鍵制約因素,利用VIKOR方法對區內國家級特色小鎮的發展情況進行評價。針對現有特色小鎮審核與定性評價的現狀與定量評價的難題,在分析指標交互性特征基礎上將其與VIKOR有機融合。
針對本文提出的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別構建特色小鎮的評價指標層次模型:特色小鎮內涵認知程度c1、特色小鎮建設規劃編制時效性c2、特色小鎮建設投融資效果c3、特色小鎮產業形態針對性c4、特色小鎮基礎設施完善度c5、特色小鎮土地利用度c6、特色小鎮鄉鎮管理人員專業化程度c7。
稱μ是P(c)上的一個模糊測度。其本質上是集函數,每個子集均有一個實數與之對應,且滿足單調性。
(1)指標交互作用刻畫分析
令單個指標和兩個指標的模糊測度分別表示為μi和μij。對于任意指標而言,指標i和指標j之間交互作用主要包括如下三種情形:如果 μijf μi+μj則表示指標 i和指標 j之間存在互補效應;如果 μijP μi+μj,表示指標i和指標j之間存在替代效應;如果μij=μi+μj,表示指標i和指標j之間具有零效應,指標間無相互影響。
(2)交互作用指標分析
(1)考慮交互系數的VIKOR群體效用值分析


若Iij為零,則表示指標ci,cj獨立,直接利用經典加權平均算子計算即可。
(2)考慮交互系數的VIKOR評價步驟設計

條件 2:S(1),R(1)在 Si、Ri排序中值最小。
若滿足條件 1 和條件 2,則方案 a(1)為最優方案;若僅滿足條件 1,不滿足條件 2,則方案 a(1)、a(2)均為折中解;若僅滿足條件2,不滿足條件1,則滿足的方案均為折中解。
目前廣西共有國家級特色小鎮14個,分別為南寧市橫縣校椅鎮、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柳州市鹿寨縣中渡鎮、北海市銀海區僑港鎮、北海市鐵山港區南康鎮、河池市宜州區劉三姐鎮、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貴港市桂平市木樂鎮、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欽州市靈山縣陸屋鎮、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通過調研這14個特色小鎮的評價指標值,標準化結果如下:

表1 14個小鎮規范化的綜合指標評價值
其次,根據定義1計算相應的交互性指數,得到:

表2 交互性指數表
再次,基于步驟3-步驟5計算VIKOR方法中的群體效用值、個體遺憾值和Q值,假設上述指標的權重采取客觀權重法獲得。
群體效用值分別為 0.5364,0.4928,0.5534,0.5097,0.4582,0.4797,0.6539,0.5508,0.4269,0.6218,0.5124,0.5162,0.3886,0.3496;個體遺憾值分別為 0.1034,0.07,0.096,0.0846,0.0946,0.0795,0.0936,0.0801,0.0847,0.0964,0.0687,0.1139,0.0754,0.0457;Q 值分別為 0.7294,0.4135,0.7038,0.5481,0.5366,0.4612,0.8508,0.5824,0.4124,0.8189,0.4358,0.7736,0.2818,0。
對于排名后四位的特色小鎮,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主要由于當地居民對特色小鎮內涵認知水平較低,且產業創新力不足導致評分較低;貴港市桂平市木樂鎮評分較低主要由于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高速公路通達程度較低,信息網絡覆蓋程度較低;對于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而言,發展規劃編制時效性較差、融資困難、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備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賀州市昭平縣黃姚鎮則由于發展規劃與當地條件契合度較差導致地均產值嚴重不足。
基于上述對全區14個國家級特色小鎮綜合評價結果,針對制約國家級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因素,提出如下建議措施。
一是要貫徹落實特色小鎮建設“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避免“政府主導”、大包大攬的傳統模式。建議加強各級政府的相關部門對特色小鎮的建設學習與研究,舉辦特色小鎮建設專題培訓班,多種形式學習外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經驗。
二是充分調動鄉鎮干部群眾、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建議在自治區主流媒體上,對國家級特色小鎮進行系列報道,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傳播特色小鎮成功經驗[5]。
一是加強管理,下放行政權力。努力打造服務型政府,通過打通信息渠道,搭建融資平臺,營造有利于特色小鎮投融資發展的政策優勢,建議擴大區內國家級特色小鎮的縣鄉級政府融資權限;區級政府應成立社會資本合作建設特色小鎮項目管理領導小組,制定項目實施方案[6]。
二是加強互利共贏,在減稅貼息等優惠政策上支持特色小鎮投融資項目的金融政策,通過降低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階段社會資本的融資成本,籌集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建立適當的投資回報水平。
三是金融創新,建設特色小鎮建設項目多元投融資體系。鼓勵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市政設施、交通設施、公共服務、城鎮化提升、水利及其他項目等六大類投資項目優先考慮選擇PPP模式。建議充分發揮區一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作用,加強區一級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與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對接。
一是培植與地區特征相匹配的主導產業。各級管理層要明確特色小鎮的產業發展層次,培育特色主導產業,促進潛在效益提升,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7]。
二是促進產業變革和現代化建設。各級政府推進設立專項資金,引導特色小鎮重點建設1-2家骨干企業,對于國家緊缺、社會需求旺盛的產業給予政策扶植,鼓勵企業從中低端產品轉向中高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統籌全區國家級特色小鎮重點項目,組織開展“廣西特色小鎮產業專題招商會”和“廣西特色小鎮產業專題推介會”,指引各市、區聚焦特色小鎮主導產業,推進產業鏈精準化投資,引進其他延伸產業鏈、促進產品多元化、促進高新技術和集群形成、實施產業轉型和現代化的配套產業[8]。
三是支持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術。在產品開發方面,政府鼓勵將特色小鎮品牌建設納入區域品牌戰略實施方案或全區工業品牌試點企業名單[9]。
四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建設特色小鎮科技信息資源網絡公共服務平臺,打造科技底色鮮明的特色小鎮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國家和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結合特色小鎮的產業定位和技術需求。
一是引進戰略投資者,研究和建立具有充分吸引力的利益分享機制,推動高水平基礎設施建設,使戰略投資者能夠從規劃、組織和資金中獲益;二是與其他地區和其他社會組織(如公共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的合作和其他社會組織(如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參與學習。
一是自治區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機制,統籌規劃國土利用總體規劃和優惠政策,民族地區特色小鎮的用地指標須優先批復。
二是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對各地特色小鎮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和戰略布局做技術指導,并在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完善工作中,指導、審核著重為重要支柱產業項目、民生項目、基礎設施等預留建設用地規劃[11]。
一是提高人才素質。建議利用人才培養過程,邀請專家組進行現場咨詢、深入調研,借鑒區外小城鎮建設經驗,與創辦單位、培育單位合作[12],挖掘特色內涵,科學合理規劃特色小鎮建設,提高特色小鎮建設項目的創新發展能力,避免虛假建設和投資損失。
二是制定特色小鎮建設中引進和培養高端專業技術人才的適當政策。比如,在區級制定相應的人才政策,落實“特事特辦、一事一議”政策;提升高層次人才引進,加大科研投入,以參股等形式,為特色小鎮企業提供高端人才和短期人才獎勵。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滿足特色小鎮領導和創新團隊的要求,優先表彰和資金支持。
鄉村振興背景下,特色小鎮作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機遇和挑戰并存。廣西國家級特色小鎮應充分利用好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以及文化歷史氣質,通過輸出品牌形象與個性文化,打響特色品牌。同時應注重引進優勢資源和健全產業結構,走綜合發展之路,帶動廣西區內城鎮化的有序優質發展,使特色小鎮的建設和發展擁有長久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