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學者劉云所著的《宋代產權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對宋代產權制度進行了全面分析。該書以產權制度為研究重點,以產權理論為基礎搭建論述框架,探究了產權制度的基本結構、義產產權、產權文書等。該書指出了產權制度的社會功能,明確了產權制度的重要意義,探析了產權制度與社會資源之間的關系,強調了產權制度是社會穩定運行的基礎工具。該書依靠產權理論解讀社會經濟問題,為觀照宋代歷史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
歷史視角下的概念解讀。自古以來產權便客觀存在,中國古老文獻中雖然尚未出現產權這一詞,但是先秦以后的朝代大多圍繞產權形成了規定條例。在紛繁復雜的歷史框架中,作者追溯了產權制度的發展流變。該書介紹了從先秦開始的產權處置條例,分析了唐朝的《田令》規定,探究了涉及田宅一類產權在所有權、占有權等多個層面的分割重組,重新審視了當時的社會經濟關系,肯定了產權制度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基于產權理論的專業論述。該書對宋代產權制度問題的闡釋,是以產權理論作為基礎的。作者一方面繼承傳統理論觀點,另一方面借鑒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對宋代產權制度進行了全面觀照。該書著重探究了宋代產權制度的基本結構,分析了宋代私有產權、宋代系官資產、宋代共有產權等;考察了宋代義產產權,分析了宋代宗族義田義莊的產權、宋代助學礪官義莊與舉子義莊的產權、宋代義役田莊的產權等;作者將產權制度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工具,認為產權制度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能夠實現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維護封建社會的穩定秩序。
理論實踐融合的全面研究。對于產權制度這一課題,該書作者站在前人肩膀上抒發己見,創新提出自己的觀點。作者在借鑒西方產權理論的同時,將實證分析作為重要的研究方法,搭建了產權制度研究的完備體系,揭示了產權制度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產權管理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管理水平越高,朝廷對地方社會的管轄效果越好。該書還分析了宋代產權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解釋了宋代產權制度遭到破壞的原因。書中針對宋代產權制度所進行的研究,不僅應用了現代經濟學中的重要理論,而且利用實證分析證明了產權制度對經濟的激勵作用,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書名:《宋代產權制度研究》
作者:劉云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以宋代產權制度為研究重心,借鑒西方新制度經濟學的產權理論,對宋代產權制度的結構、義產的產權分析、產權文書進行考察并指出,作為一種社會工具,宋代產權激勵社會經濟的發展,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同時進行二次分配,用于救濟和社會公益,維護社會穩定。由于產權制度包含社會資源的分配與再分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宋代官府制定了嚴密的產權管理制度,制定政策,明確產權所有、經營、買賣、分割、賦稅推割、收益等問題,有利于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提高社會福利,有利于朝廷加強對鄉族勢力與地方社會的控制。但是,由于地方勢力的破壞、吏治以及國家財政等因素,宋代產權制度也不可避免遭到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