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博士申荷永和學前教育博士高嵐共同編著的 《心理教育》(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一書開創性地提出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心理教育模式,開啟了對心理教育的新探討。該書首先架構了心理教育的理論研討框架,闡釋了心理教育的概念內涵、歷史演變,總結歸納了國內外學者關于心理教育的若干觀點,嘗試從“心”出發來理解心理教育的意義,探索新的心理教育路徑,力求幫助讀者走出生活陰霾,提升生活幸福感和滿足感。
基于中國傳統的心理學研討。該書總結歸納了國外心理學研究理論觀點,開創性地提出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心理教育模式。中國有一句流傳甚廣的諺語——“心病還須心藥醫”,作者在書中從“心”出發,明確了心育價值。在開展心理學研究的同時,作者探討了心理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系,將心育作為思政教育的方法路徑,提出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滲透心理學知識,以心傳授,用心育人。作者站在中國傳統文化高地上進行心理學研究,在“心理教育中”體現中國文化的意義,使該書具有突出的“中國”特色。
心理教育問題的創新性解讀。該書對心理教育理論做了較為全面的闡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釋心理學觀點,對費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馬斯洛的健康心理學等心理教育經典理論進行了深層探討。與此同時,作者還通過探索研究,形成了獨到的創新性見解,建立了與眾不同的理論架構,提出了與心理教育相關的全新公式,梳理了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系,主張實現教育融合,助力人才培育。該書貢獻了寶貴的學術研究成果,體現了作者獨到的學術眼光和縝密的邏輯思維。
“心育之路”的深層次研究。該書是國內最早出版的關于“心理教育”的專著之一,多次得以重印,見證了國內心理教育的發展。該書圍繞心理教育進行理論研討,將著眼點放在個體身心系統重構上,提出了心理壓力緩釋方法、心理問題應對技巧、自信心重構及培養路徑等,并主張融合思政教育、心理教育。作者描述了“心育之路”的途徑,證明了心育對緩釋壓力、治療疾病、培育自信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鼓勵個體從心出發,用心感受,以心傳理。該書思想深刻、內容豐富、論證充分、實操性強,兼具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為廣大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指引。

書名:《心理教育》
作者:申荷永、高嵐著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這是早出版的關于“心理教育”的專著之一,1996年初版以來,多次重印,受到讀者以及學術界的普遍好評。作者從1992年開始進行有關“心理教育”的研究與教學,并且從事有關心理咨鬮與心理分析的實踐。該著作便體現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作者提出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來從事“心理教育”,通過心理教育來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在“心理教育”中體現中國文化的意義,體現心理學的價值,體現心理分析的作用,可以說是本書的特色。同時,作者還描述了“心育之路”的途徑,對于心理壓力、心身疾病、心理應付技能、自信心的發展和社會支持等方面,有著深入淺出、生動翔實的闡述。從“心”來感受與表達盡理教育的意義,是這部《心理教育》的主要基調,也是作者對心理學的根本理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