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娜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常見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見于2 歲以內幼兒,發病高峰年齡為2~6 個月,80%以上幼兒在1 歲以內發病,常表現為咳嗽、喘憋、呼吸困難等,嚴重者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癥。文獻報道,我國毛細支氣管炎占兒童呼吸道疾病住院總例數的14.57%[1]。目前認為該病80%以上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2],其次為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文獻報道30%~48%患兒會緩慢進展為哮喘[3]。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文獻報道可能與免疫功能紊亂有關[4]。既往研究發現,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清中IL-4、IL-6 水平明顯升高,提示IL-4、IL-6 可能在毛細支氣管炎病程進展中發揮作用。目前,對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臨床上主要采用補液、氧療、平喘等對癥支持治療,但難以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干擾素α 屬于廣譜抗病毒藥物,具有抗病毒和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已被用于治療嬰幼兒毛細支氣管炎[5]。脾氨肽屬于免疫調節劑,能改善細胞免疫功能,控制炎癥反應[6]。本研究觀察霧化吸入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口服脾氨肽凍干粉治療毛細支氣管炎的療效及對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江陰市人民醫院兒科住院的150 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及聯合組,各50例。對照組患兒年齡1~13 月,平均年齡(5.19±2.61)個月;男23 例,女27 例。觀察組患兒年齡1~12 月,平均年齡(5.80±2.65)個月;男26 例,女24 例。聯合組患兒年齡1~13 月,平均年齡(5.04±2.66)個月;男28 例,女22 例。三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兒均符合第8 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7];入院前未接受其他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嚴重的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慢性肝腎疾病、呼吸衰竭、循環衰竭、先天性呼吸系統疾病、神經肌肉疾病;近2 周內使用過糖皮質激素、免疫調節劑;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不能配合治療。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的補液、祛痰、清理呼吸道、氧療等對癥治療,若合并細菌感染予抗生素治療,并給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次、異丙托溴銨250 μg/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霧化吸入重組人干擾素α-2b 注射液10 萬IU/(kg·次),2 次/d;聯合組在觀察組基礎上加用口服脾氨肽凍干粉2 mg/次,1 次/d。霧化方法:采用氧驅動霧化器,異丙托溴銨、重組人干擾素α-2b 注射液需分別溶于生理鹽水2 ml 中,調節流量>6 L/min。
1.4 觀察指標 觀察三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患兒靜脈血2 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中IL-4、IL-6 水平,試劑盒來自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嚴格操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三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聯合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與觀察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兒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表1 三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觀察組比較,bP<0.05
2.2 三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4、IL-6 水平比較 治療前,三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三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低于本組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聯合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低于觀察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4、IL-6 水平比較(,pg/ml)

表2 三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IL-4、IL-6 水平比較(,pg/m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與觀察組治療后比較,cP<0.05
毛細支氣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臨床表現以喘憋、三凹征、氣促為主,是嬰幼兒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療以氧療、控制喘息、維持內環境穩定等對癥支持治療為主,病程有自限性,治療恰當可縮短病程。但目前治療藥物尚頗具爭議。干擾素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可與細胞表面受體作用產生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復制;并且可增強自然殺傷細胞、T 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的活力,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從而增強抗病毒能力[8]。近年來國內多個中心研究均表明霧化吸入干擾素α-2b 可顯著提高毛細支氣管炎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減輕患兒臨床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和總病程,且安全性好,無明顯不良反應[5,9]。《α-干擾素在兒科臨床合理應用專家共識》中建議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在常規吸氧、抗炎、平喘、補液等治療基礎上,首先推薦霧化吸入重組人α-干擾素抗病毒治療[10]。脾氨肽凍干粉主要成分為新鮮豬脾臟中提取的多肽及核苷酸類物質,含有多種免疫調節因子,可促進免疫信息傳遞和淋巴細胞活化,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的活性,增強免疫細胞增殖及協同作用,減輕呼吸道感染后局部炎癥反應,增強機體細胞免疫功能[11]。本研究顯示,觀察組、聯合組患兒喘憋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聯合組患兒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均較觀察組縮短,說明霧化吸入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口服脾氨肽凍干粉能有效控制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癥狀,縮短住院時間。
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機制中有多種炎癥細胞和炎性因子參與[12],Th1/Th2 失衡可能是重要機制。有研究顯示,毛細支氣管炎患兒Th1 細胞活動受抑制,Th2細胞活躍[13,14]。Th2 細胞分泌IL-4、IL-6 等細胞因子,既往研究顯示,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升高[13-15],經恰當治療后,血清IL-4、IL-6 水平可降低。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聯合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聯合組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均低于觀察組,說明霧化吸入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口服脾氨肽凍干粉可顯著降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清IL-4、IL-6 水平,提示重組人干擾素α-2b、脾氨肽凍干粉可增強Th1 介導的細胞免疫,改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體內Th1/Th2 失衡狀況。
綜上所述,霧化吸入重組人干擾素α-2b 聯合口服脾氨肽凍干粉能有效改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免疫功能,控制炎性因子水平,促進臨床癥狀的恢復,縮短病程,可以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