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中央農廣校與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農廣校赴重慶市調研,實地走訪合川區、潼南區農民田間學校、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等,全面了解西南片區貫徹落實中央關于鄉村人才振興部署要求、推進農民教育培訓高質量發展經驗做法。
一是體系建設亮點突出。西南片區農廣校切實強化農民教育培訓專門機構主體作用,加快構建協調對接、共建共享、優勢互補、高效協作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如重慶市校基本建成涵蓋區縣級培育主體、市級培育示范基地、農民田間學校和創業孵化基地的農民教育培訓體系;云南省校成立了體系建設指導科,加強全省體系建設,如協調巍山縣農廣校出臺文件,明確機構、編制并恢復分管副縣長任校長的傳統。
二是制度體系不斷完善。西南片區農廣校在農民教育培訓相關制度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如重慶市校大力推動農民教育培訓條例專項立法工作,并將相關內容納入重慶市委農工委、農委2021年工作要點,把農民教育培訓納入鄉村振興考評重要內容;貴州省校在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方案中指出要加強市、縣級農廣校建設,充實人員、保障經費、配套培訓和管理軟硬件條件。
三是農民教育培訓扎實開展。西南片區農廣校結合自身特點,扎實有序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重慶農廣校系統承擔了60%以上的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在培訓中精心組織謀劃、把握關鍵環節;云南農廣校系統組織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和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累計開展培訓8280人(含在省外培訓的3130人);四川農廣校系統大力推進農民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堅持與涉農院校合作,為農民提供大專、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
四是教育培訓能力逐步強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四川省校注重吸納一批優秀學員作為特聘教師,逐步構建涵蓋主管部門領導、推廣一線和科研院校專家、基層雙創成功人士等在內的專兼職師資隊伍;在教學資源開發方面,重慶、云南等農廣校積極開發建設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區域和特色教材及配套教學資源;在教育培訓成效方面,重慶農廣校系統優秀學員秦兆宏等被授予重慶市杰出英才稱號,猶紹華被評為“全國農業勞動模范”,并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調研了解,西南地區農民教育培訓體系尚不健全,各省份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相對突出,辦學弱化問題較為嚴重;教育培訓針對性實效性還有待提高,培育制度體系還不夠完善,尤其是政策扶持體系尚未落到實處;立校之基的農民職業教育萎縮較為嚴重,教育和培訓兩條腿粗細明顯,存在嚴重發展不平衡問題;自身建設力度仍不夠強,尤其是基層的師資隊伍建設需持續強化,共享理念仍不深入。調研組建議:
一是千方百計穩住體系,想方設法完善系統。中央農廣校要抓緊制定農廣校“十四五”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為農廣校體系發展爭取更多有利條件。各級農廣校要充分利用好《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等上位政策文件,樹立大體系觀,至少把體系的職能保留下來,即使合并沒有獨立法人,也要有職能、掛牌子和相應科室人員負責。
二是與時俱進培訓需求,逐步完善培育制度。要系統做好需求調研,積極構建產業分布圖,找準對接促進農業產業發展、鄉村繁榮美麗、農民增收致富的培訓需求切入口和結合點,推進農民教育培訓的供給側改革。進一步落實高素質農民扶持政策,確保經過認定的高素質農民在政策、補貼、土地流轉、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落到實處,真正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
三是狠抓不放立校之基,穩步推進職教改革。各級農廣校要摸清不同層次鄉村人才的學習意愿與需求,根據需求確定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方式,大力推行適合農民特點的學習方式,實行農學結合、彈性學制的教學形式,鼓勵農村實用人才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四是切實加強自身建設,奮力開創發展新局面。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加快培育出一批推進課程體系規范化、教學管理制度化、教學成效顯著化且德才兼備的復合型農民師資隊伍。在激勵體制建設方面,各級農廣校尤其是省校可通過完善組織人事制度,暢通干部、教師正常選拔任用、職稱評審機制,讓有為才有位。關于構建合作共建共享機制方面,通過調研交流、線上研討等形式,推動西南地區乃至全國農民教育合作共建、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調研組成員:胡永萬 王桂林 童濛濛 陳永民 陳紅杰 謝宗良 劉光德 王幫武 宋明偉 付晴嵐 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