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坪
近年來特別是2018年以來,阿壩州成功創建1個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9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天府旅游名縣、3個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3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縣(市)A級景區全覆蓋進一步提質增效,成為全省首個符合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前置條件的市(州)。但一些長期制約文旅高質量發展的癥結問題仍然存在,特別是站在游客的角度,“旅游新舊六要素”短板突出。
從吃的方面看。美食代表地域特色,是人們感知當地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阿壩有較好的生態食材,但在菜品研發、藏餐改良、美食區打造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缺乏拿得出、叫得響、有文化的特色菜品,還需在家常菜精細化、融合菜口味化、高檔菜平民化、特色菜標準化上下功夫。留住了游客的胃,就留住了“回頭客”。
從住的方面看。旅游住宿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旅游飲食業同旅行社業、旅游交通業并稱為旅游業的三大支柱。除九寨溝外,全州五星級酒店緊缺,度假型酒店、田野民宿、短居旅游公寓、野奢網紅酒店等發展也較為滯后,大多是自建房開設的招待所、商務賓館等,綜合接待能力不強。
從行的方面看。交通條件及路線決定了旅游資源吸引力的大小,是影響游客游玩品質的重要因素。阿壩州交通網絡密度較低、進出通道單一,主要旅游干道長期存在路面窄、彎道多、坡度大,再加上斷道現象突出等問題,游客的安全性、暢通性和道路的美觀性不足。同時,全州各大景區路網連接性和密度較差,客運站接駁、沿線觀景臺打造、景區直通車、景區內部交通組織等方面還有許多短板,交通通過性、安全性長期被游客詬病。
從游的方面看。近年來,以家庭、散客為主的自由行正逐漸成為國內旅游市場主流,以景點為核心的旅游模式已無法充分滿足需求。阿壩州有著厚重的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但旅游發展依然沿襲“人山人海吃紅利,圈山圈水收門票”發展模式,二次消費、衍生產品開發總體不足,缺乏成型的觀光游、體驗游、休閑游、冰雪游、避暑游等新興業態,甚至出現州內觀光、州外消費的現象。
從購的方面看。刺激旅游購物,主要包括“軟”“硬”兩大基本要素?!坝病笔侵干虡I網點建設、布局、裝修、檔次以及具有集散和輻射功能的各類專業批發市場,具有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國際貿易中心等等;“軟”主要指價格、質量、服務、特色以及由創意所形成的獨具文化氛圍,等等。目前,全州旅游產品缺乏,零售消費市場量小質弱,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更是寥寥無幾,加之品牌超市稀缺,缺少規范整潔、品類齊全、價格公道、標準化、精品化建設的旅游消費品市場,使游客無物可選、無物可購。
從娛的方面看。旅游娛樂需要有功能齊全的文化類、消閑類、體育類和娛樂類旅游設施,但全州娛樂場所基本就是KTV、網吧、茶樓、小散酒吧等,缺乏高檔的健身、休閑等場所。同時,游客消費60%發生在晚上6點以后,過夜消費是一日游的4倍以上,但除九寨溝、四姑娘山有一些演藝群體外,全州幾乎沒有特色夜游、音樂歌劇等產品,燈光秀也只是簡單的“亮化”工程,很難讓游客在“賞夜景、逛夜市、吃夜宵”中帶動夜晚經濟。
2015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與會專家提出“商、養、學、閑、情、奇”新旅游六要素,分別指商務旅游、養生旅游、研學旅游、休閑度假、情感旅游、探險旅游,指出了當前旅游發展的拓展要素和空間。通過近年實踐來看,旅游產業及其衍生市場的增長點,幾乎都與這些新要素息息相關。阿壩州現有常住人口僅94萬人、戶籍人口僅82萬,年接待游客卻已超過3600萬人次,加之地大物博、秀山麗水、文化燦爛、民風淳樸,具有發展旅游市場新消費場景、新消費業態、新產業布局的潛力,但目前開發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嚴重滯后,需要進一步找準比較優勢,補齊短板弱項,通過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等產業,努力匯聚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

九曲黃河第一灣。資料圖
全域旅游從空間來看,就是要改變以景區為主要架構的旅游空間系統,進而實現景觀全域化;從時間來看,就是要盡量增加區域內旅游時間廣度,向著打造全時間旅游區域目標行進;從產業來看,就是要通過旅游業帶動區域其他產業協同發展,進而形成特色地域綜合經濟體;從管理來看,就是要改變以往以部門為核心的行業管理體系,構建起人人參與的管理體系。
一是立足景觀全域化,深度挖掘資源稟賦。要堅持文旅融合、差異發展,加快推進景區景點、旅游城鎮、風景庭院、旅游村落等建設,使城鎮、鄉村處處是亮點、處處是賣點,使整個區域散發更大的吸引力和活力。要提升景區景點品質,大力實施“九環線發展振興、南環線完善提升、西環線培育壯大”行動,扎實推進九寨溝、黃龍景區提質升級,加快推進九寨云頂、達古冰川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著力抓好四姑娘山創國家5A級景區建設,加快培育“差異互補”的旅游景區新體系。要打造文化旅游名鎮名村,加快推進特色文化旅游名鎮名村建設,深度打造水磨古鎮、桃坪羌寨、茂縣羌城、松州古城、卓克基土司官寨等特色節點,推動形成“龍頭引流、多點延留”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要開發精品旅游線路,加快推進九環線、南環線、內環線、草原環線等文旅環線線路相通,精心打造一批自助游、深度游的中小微型景點,著力構建“處處是景、步步見景、時時見景”的全域旅游風貌。
二是立足產業全覆蓋,加快推進產業融合。推動旅游業與各產業、各行業的深度融合,是旅游轉型升級的關鍵,也是全域旅游建設的目標。要緊扣“七個融合”的工作安排,著力增強旅游與文化、健康、科技、體育、農牧、加工業等產業的關聯度,創新發展一批“旅游+”產業。要大力實施“生態+”戰略,聚焦川西北阿壩生態示范區戰略定位,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深入實施“七大保護行動”“七大治理工程”。要加快實施“紅色+”戰略,切實加大紅軍長征遺址遺跡保護利用力度,科學編制《阿壩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規劃》《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四川阿壩段建設保護規劃》,加緊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培育更多A級紅色旅游景區、紅色旅游教學點、紅色經典旅游線路,做響“雪山草地”紅色品牌。要大力實施“歷史+”戰略,依托阿壩州多元悠久的歷史文化、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著力推進《黃河草原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羌文化國際體驗區規劃》落地實施,加大旅游文創產品、非遺民俗產品等研發力度,加快培育“一廊一道兩園”文化產業。要積極推進“旅游+”戰略,多維度、全方位推進加強旅游與傳統農牧業、生態工業等產業的有機融合,積極推進旅游產業和科研、教育、商貿、康養、文體等行業的深度融合,打造系列文化休閑、生態觀光等跨界產品,促進全域旅游相關產業要素的整合。
三是立足體驗全時空,積極培育多元產品。通過全天候旅游體驗和全感官項目設計,不斷提升同一空間不同時間的體驗性,拉長同一區域不同時段的產業鏈。要著眼夜間經濟,大力開發特色夜游、歌劇演出等旅游產品,積極推動塵埃落定影視基地落地建設,培育壯大特色演藝集群,扎實推進城市亮化、美化工程,著力打造娛樂街、購物街、美食街。要著眼不同季節,切實加強對冬季旅游產品的開發、包裝和營銷,推出冰雪運動、冰雪觀光等產品,特別要通過各種途徑,著力解決“夏熱冬冷”的問題。要著眼不同時段,積極挖掘“草原晨曦、冰川夕照、古城月夜”等不同時段的旅游產品,尤其要重視開發有利于延長游客停留時間的度假型旅游產品和有利于增加綜合收益的商務會展旅游產品,培育全時段、全時空的多元產品。
四是立足服務全過程,不斷提升旅游品質。全過程即指從游客進入阿壩直至離開的整個過程中能夠享受到無處不在的高質量旅游體驗。要立足提供標準化、人性化、親情化服務,采取針對性舉措抓好場所、通道、環境、服務等建設,為游客提供高質量情感體驗。要推進交通全域暢通,圍繞全域景區框架,加快推進成蘭鐵路、汶馬高速、九綿高速、馬久高速等項目建設,同步推進沿線旅游服務綜合體、游客服務中心、高壓氧艙等設施建設,進一步規范旅游引導標識系統,合理布局“旅游廁所”。要推進服務全域提升,加強對旅行社經營行為和導游執業行為監管,加大旅游從業人員分級分類培訓力度,特別要抓好導游業務培訓和素質提升,加強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提升一線人員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同時,著力優化提升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設施,加快形成特色突出、結構合理、總量適度的旅游服務供給體系。要加快信息全域覆蓋,著力解決九寨溝神仙池、松潘尕力臺、臥龍鄧生段等通信盲區問題,實現旅游道路沿線、旅游景區景點、旅游集鎮(村寨)網絡全覆蓋。扎實推進智慧景區建設,構建“旅游咨詢一覽無余,旅游交易一鍵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監控”的智慧旅游體系,擴展電子票務、智能導游、電子導航、智慧停車等實用功能,加快“游客有投訴,政府先賠付”誠信體系建設。
五是立足參與全員化,推進全域環境治理。發展全域旅游需要全社會參與,其最好的載體正是全域環境綜合治理。要喊響“誰砸阿壩的牌子,就砸誰的飯碗”,突出抓好衛生環境、市場環境、治安環境整治。要持續抓好衛生環境整治,下功夫、花力氣解決路域、水域、城鄉、景區、寺廟等重點部位環境衛生突出問題,著力打造潔美路域環境、凈美水域環境、優美城鄉環境、秀美景區環境、和美寺廟環境。要持續抓好市場環境整治,切實加強旅游必需品、工藝品、紀念品、農副土特產品等重要類別的監管執法,下決心整治售賣假貨、以次充好、欺客宰客、缺斤少兩等問題。要持續抓好治安環境整治,深入摸排打擊破壞環境、擾亂秩序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打擊強制消費、價格欺詐、坐地起價、敲詐勒索等違法違規行為以及市場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