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斌

“三線文化”演繹四川華鎣山的工業文明美麗城鎮。邱海鷹 攝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在形成國內大循環。進入2021年,“立足國內大循環”,一系列的政策在發力,支持革命老區振興、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等都緊扣國內的經濟建設大局,“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已經開啟。
縣域興,國就興。對縣域而言,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既是新要求,又是新機遇。縣域的高質量發展,已更多地進入國家深度謀劃與著力推進的范疇。
如今,國家提出“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城市與鄉村同步進入了“綠色發展”的軌道,這意味著,我們的城鄉將有一個綠色未來。綠色未來,充滿希望又令人向往,共同指向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浙江嘉興南湖區新豐鎮、余新鎮、鳳橋鎮融入東部新城發展藍圖,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推進。南傳中 攝?
經濟體量越大,增長就越難。難就難在會有更多的投資,會成為無效投資。
自2015年開始,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會提到四個字:有效投資。“有效投資”,重逾千斤。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有專章重點部署“擴大有效投資”。
何謂有效投資?符合未來較長時間內高質量發展方向與需要的投資,才是有效投資,反之,未來要淘汰掉的,比如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低端落后的產業與投資,就是無效投資。
人類之間的競爭,從來就離不開能量與能源的爭奪與競爭。從原始部落之間爭奪采集場、狩獵場,到封建社會國家與種族間爭奪土地與牧場,再到資本主義社會爭奪原材料和銷售市場,人類從吸取動植物生物能量發展到了利用化石能源,又從化石能源發展到了風、光、氫等新型能源。
正如以電力為代表的電氣化催生了近現代工業革命,誰控制了中東石油資源誰就控制了世界經濟命脈,能源代表著時代,代表著影響力。
有效投資,正是站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點,矚目未來和遠方。有著長遠成長空間的有效投資,與未來息息相關。
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要求“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的低碳未來已向我們走來。
如今,被稱為終極能源的氫能源已經嶄露苗頭,1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可見,以氫燃料為目標的新的能源革命已經開啟,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能源時代的關鍵節點。
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追上未來,抓住它的本質,把未來轉變為現在”,那么,要抓住未來,就是現在要進行有效投資。對縣域而言,有效的投資才是未來。
未來是現在的延伸。縣域的“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已經開啟,并且加上了前綴:綠色發展。
國家層面的謀劃深遠。縣域承載著最廣大的地域和人口,沒有縣域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全國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推進縣城的更新行動,還在展開大規模的鄉村建設行動。
今年6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就發布了“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而縣城,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和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節點,正是“推進城鄉綠色發展的重要載體”,是人口“就地城鎮化”的承載地。
江蘇省是全國最早推進縣域城鄉建設行動綠色發展的省份,早在2008年便已開始了試點示范,截至2020年底,建成的綠色建筑約占全國總量的四分之一。目前,江蘇省的綠色生態城區示范已經向縣級市縣延伸。

2019年12月,浙江省發布“關于高水平推進美麗城鎮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22年,建設300個美麗城鎮,到2035年,全省1000個左右小城鎮“高質量建成美麗城鎮”。自此,全省在縣域全面開展設施提升、服務提升、產業提升、品質提升和治理提升五大提升行動。到今年初,全省已建成110個美麗城鎮省級樣板。
9月16日,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成都舉辦綠色建造與綠色建筑專題報告會,會上,四川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澤民表示,到2025年四川城鎮新建民用建筑100%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將達40%。
今年10月,煤炭大省山西省也展開了縣城綠色低碳建設試點,選擇了靈丘縣等5個縣作為試點縣,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建設綠色建筑,推進綠色低碳交通,發展光伏產業、能源產業等低碳產業。
從中央到地方各省(區市),縣域建設行動的綠色發展試點工作已在迅速推進,與之相關的綠色產業也在迅速崛起,風電、光伏發電、裝配式建筑等新型產業在荒漠、戈壁、山地呈現,成為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四川華鎣科技特派團助力油樟產業發展。陳鑒婧 邱思 攝
生態優先,綠色轉型。縣域的城鄉建設,不僅要推進縣城的更新,還要開展鄉村建設,緊扣綠色,塑造特色。
作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浙江省,在縣域的城鄉建設中已走出一條特色發展的路徑,全省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暨未來社區建設,自2022年起,每年要建成50個城市風貌樣板區,打造“新時代富春山居圖城市樣板區”。
在嘉興市南湖區,不僅在城市進行老舊小區劃片改造,提升中心城市品質,還努力打造農村全域文化地標,尤其是文化禮堂的建設,不僅讓傳統優秀文化在農村再現,還極大地優化了鄉村風貌,有的特色堂館甚至成了當地的文化地標。鳳橋鎮三星村家風館陳列的村民家譜,不僅記錄村民的遷徙過程,還記錄了家風家訓,讓家族文化在鄉村重現。


浙江推進城鄉風貌整治提升暨未來社區建設。圖為浙江美麗城鄉一景。南傳中 攝

貴州省黎平縣推出城鎮建設“三大行動”,強縣城、優鄉鎮。資料圖
四川省米易縣在普威鎮、白馬鎮等5個鎮試點的基礎上,結合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開展“百鎮建設行動”,扮靚鄉村,提升村容村貌。如今,米易鄉村道路及村莊整潔有序,房前屋后鳥語花香。
貴州省黎平縣推出城鎮建設“三大行動”,強縣城、優鄉鎮,做優尚重、九潮等產業小鎮,建設洪州、茅貢等創意文化小鎮和壩寨、永從等田園小鎮,城鎮空間布局得以優化,城鄉融合發展加速,逐漸成為黔東南州南部區域中心城市。
陜西省澄城縣從2020年開始實施美麗城鄉建設行動,著力建設中國櫻桃第一縣、中國民窯第一縣、陜西教育強縣和陜西城鄉環境最干凈縣。在縣城更新行動中,澄城整治城市環境,改造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推進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現代物流網建設。在鄉村建設行動中,加強龍首壩、堯頭窯、古芮國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址保護,推進陜西省百萬畝綠色碳庫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城鄉品質大大提升。
浙江省磐安縣玉山鎮是有名的民間藝術之鄉和非遺小鎮,小鎮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美麗鄉村,圍繞鄉村旅游、龍文化、茶文化、非遺文化,建成舞龍廣場、龍身苑、奇靈山、“亭閣花燈”記憶館、“大鼓”館等特色館和旅游景點,不僅提升了鄉村的整體風貌,還極大地帶動了小鎮經濟的發展。
城市化與逆城市化,是人口流動不同階段和不同需求的產物。2000年10月,中央在“十五”規劃的建議中提出“中國推進城市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實施城鎮化戰略”,2001年5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于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自此,我國的城鎮化進程進入加速發展期。2014年12月,國家提出“新型城鎮化”,并公布首批綜合試點名單。
可以說,經過約2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品質得到了極大的優化和提升,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造城運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21年8月3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63.89%,城市數量已經達到了687個。
可是,與之相伴而生的是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等“城市病”。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國進入了大城市飛速發展到縣域城鄉建設的新階段。
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加強新型城鎮化建設,大力提升縣城公共設施和服務能力”,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進一步強調:“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這意味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縣域已漸漸成了主要的攻堅方向。
低碳城市、韌性城市、可持續發展……2021年11月1日,“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在上海舉行,大城市的發展方向,正是縣域城鄉建設的方向。綠色發展,拓展縣域宜居未來。
早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城鎮化、逆城鎮化兩個方面都要致力推動。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也不能衰落,要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逆城鎮化”的提出,正是推進縣域城鄉建設行動的理論指引。
而“逆城鎮化”現象已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甚至中部省份產生。2018年,河南省杞縣屯莊村陸續進駐不少企業,不但吸引了當地青壯年回村,還吸引了600多名外地打工者。
浙江省安吉縣余村文旅產業發展后成為熱門景區,不少村民回村開辦起了民宿和咖啡館。高鐵的發展帶來了城市與鄉村交通的快捷與便利,鄉村的生態宜居又吸引著一部分人的回流。這成為當下長三角地區“逆城鎮化”的新趨勢。
縣城更新行動與鄉村建設行動,兩大行動正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主基調是生態優先和綠色轉型。
綠色未來,正讓縣域更加美麗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