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超 覃坤 梁濤
加強黨建引領,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政治保障。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以及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紀律建設,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障。深入開展黨建共建,在四川農信(遂寧)原“七大融合”模式上,探索“黨建+鄉村振興”“黨建+服務民生”新模式,借助“四通”平臺,全力拓展商超、醫院、校園等應用場景,讓“黨建+”為經營發展賦能助力。
堅守“三農”陣地,為助力鄉村振興夯實發展根基。四川農信(遂寧)將與各級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實質內容落到實處,大力支持“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助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持續推進“走千訪萬”“整村授信”工程,真正做到走進“三農”、了解“三農”、幫助“三農”,做“三農”的貼心伙伴,實現“擴面強基”,為助力鄉村振興奠定發展基礎。
加大信貸支持,為助力鄉村振興注入金融活水。為對“三農”主體有效信貸需求應貸盡貸,四川農信(遂寧)將單列信貸資源、簡化辦貸流程、降低資金利率,建立和推廣“政府+銀行+擔保公司+涉農企業/個人+農戶”五位一體的合作模式,切實為“三農”主體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按照“一級管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管理職能,履行好辦事處重客中心營銷協調服務職責,加大對全市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并加強與財政、發改、農業等部門的對接溝通,為精準高效營銷厘清思路、打好基礎,著重在優勢產業培育、傳統產業升級、特色產業發展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等領域加強信貸支持,爭取一些系統性優質重大涉農項目和優質客戶落戶四川農信(遂寧)。
深化渠道拓展,為助力鄉村振興拓寬服務路徑。一方面,推進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在原助農取款點基礎上,創新“服務站+N”共建模式,升級打造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加強政務、生活、電商等資源整合,充分借助各方力量全力構建政務服務全融合、生活服務全應用、金融服務全覆蓋、數字普惠全普及的新格局,為四川農信(遂寧)抓住農村基礎客群、鞏固農村市場、助力鄉村振興建立重要平臺和牢固支點。前期與退役軍人“服務超市”聯合打造已取得初步成效,當前遂寧辦事處已呈報《關于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的專項報告》《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方案》及《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聯席會議方案》等,聚集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服務站建設。另一方面,加快網點轉型升級和優化網點區域布局。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匯報,在提升網點智能服務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優化鄉鎮網點布局,使之與所在區域人口布局、產業布局等經濟社會資源分布相匹配,優化網點人力、物力資源的配置,提升網點服務效能。
聚力金融創新,為助力鄉村振興提升服務手段。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自助化、智能化、靈活化、便捷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及非金融需求迅速擴張,要充分滿足“三農”客戶需求,金融創新勢在必行。四川農信(遂寧)將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產品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優化完善支付和服務渠道,適應及參與農村基層治理。將重點推進農業信貸、擔保、投融資等方面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通過創新“農民安居樂”購房貸、園保貸、創業貸等專項產品,用好農e貸、農擔貸等特色產品,聯合擔保公司、保險公司共同探索“兩權”抵押貸款的風險共擔機制等,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種類,提升服務手段。
提升科技賦能,為助力鄉村振興搭建數字載體。隨著智慧銀行的發展,大型商業銀行強力擠占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市場份額,對農村金融機構形成巨大沖擊。四川農信(遂寧)將緊跟“線下需求通過線上來滿足”的發展趨勢,與時俱進抓好IT建設,將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運用到“三農”金融服務中,加快數字化轉型,聚焦場景化建設,搭建農村金融生態圈,實現服務場景的線上線下融合,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全方位的金融服務,以科技金融工程推動“三農”業務線上化、智能化。
聚焦風險合規,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安全保障。以合規銀行建設為統領,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風險管理水平。一要深化“信貸強基”工程。圍繞“三農”信貸業務,再次梳理信貸制度、優化信貸流程、打造信貸隊伍、重塑信貸文化,真正促進“三農”業務穩健高質量發展。二要加強重點涉農領域的風險防控。嚴格執行四川農信信貸業務“十條禁令”,嚴禁發放異地貸款、化整為零貸款、多頭貸款,嚴禁違規壘大戶,重視貸款“三查”制度的關鍵作用,嚴把貸款準入關、審批關和管理關。加大集團及關聯客戶管理,按照“穿透拉直”原則,“一戶一策”制定風險防控措施。三要建立風險分擔機制。持續深化銀政、銀擔、銀保等合作,通過增設擔保、購買保險、爭取風險補償金等措施有效分散、降低各類風險。
強化銀政聯動,為助力鄉村振興營造寬松環境。主動對接各級政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準確把握地方政府2021年乃至“十四五”時期的“三農”中心工作,并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緊跟各級政府的鄉村振興規劃,把政府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的支持作為農信支持的重點來抓。加強與企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社會團體的聯系對接,獲取當地產業群體分布、各部門組織架構、資金配置等關鍵信息,推動開展全面戰略合作。及時掌握“三農”政策動向,積極爭取各項優惠政策。
推進機制創新,為助力鄉村振興激活內生動能。一是建立培訓機制。定期組織開展“三農”服務培訓活動,通過月度工作例會、職工大會、“機關小課堂”等方式,推送“三農”業務知識,提升全員理論水平。定期開展大講堂、大學習培訓等活動,并組織測試,切實增強團隊研究和解決“三農”服務問題的能力。二是建立調研機制。要達到知行合一的目標,調研工作就必須深入基層、融入一線,深入農村、融入農民,實地掌握農村金融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升金融服務,補齊短板。三是建立激勵機制。依托《四川農信(遂寧)創先爭優活動方案》,圍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開展業務競賽,把“走千訪萬”活動、“銀村直連”工程、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建設、“三農”線上業務發展等作為重點考核內容,積極引導系統上下將工作重心向“三農”業務傾斜。
加強隊伍建設,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統一全體干部員工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上的思想認識,培養員工忠誠行動力,致力于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服務專才”,鍛造一支有活力、有血性、有文化的“服務鐵軍”,充分激發全員服務鄉村振興的干事創業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