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璽凡

“讓每個農(nóng)村學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痹谏厣绞校@并不是一句空談的口號。該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經(jīng)濟幫扶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做到了農(nóng)村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切實降低了家庭的就學負擔。
10月20日,伴著絲絲微涼的秋雨,記者來到了韶山鄉(xiāng)平里村楊媛的家中,彼時她正在湖南城市學院學習生活,剩下年近七旬的爺爺奶奶和妹妹楊婧留守老屋?!扒澳暾7扛脑?,給我們家裝修了外立面、做了屋頂防水,現(xiàn)在我就自己種點小菜,賺了錢給孫女留著?!蹦棠听嬓旅裆屏记趧冢幪帪閮蓚€孫女著想。
2017年,家里的頂梁柱、父親罹患腦瘤去世,而母親也因精神疾病困擾常年由娘家照料,這讓照顧孫輩的擔子全都壓在兩位老人肩上。
“是國家的教育資助為我們減輕了不少負擔,孩子從父親患病起就享受著每年1000元的生活補助費,還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助。2019年進入湖南城市學院就讀后,每年還有3000元的雨露計劃資助和3000元的伙食補助費?!饼嬓旅駥h和政府很是感恩,她最大的希望便是孫女學成歸來可以回報社會。
品學兼優(yōu)、堅強樂觀的楊媛沒有讓奶奶失望,“三好學生”“湘潭市優(yōu)秀共青團員”“湖南省最美孝心少年”……家中滿墻的獎狀記錄著她向上成長的點滴。每當放假回來,家務幾乎由她包圓,妹妹的學習也是她來輔導。
“等畢業(yè)了,我想去妹妹就讀的學校教書,照顧她,這樣爺爺奶奶就可以享清福了?!彪娫捘穷^,楊媛將自己畢業(yè)后的樸實心愿向記者訴說。
“在我們學校,像楊媛這樣接受各類資助的孩子占總學生數(shù)的50%,除了做到應助盡助,教師們會對這些學生予以更多的關心關注,為他們樹立信心,茁壯成長?!鄙厣洁l(xiāng)城前學校副校長李藝說,學校每年都會在“七一”前組織黨員對困難學生進行捐款,已持續(xù)8年時間。
8年前,韶山市委市政府投入1696萬為這座農(nóng)村學校進行了提質改造,不僅校園面積增加了1.87畝,還翻新了操場、新建了學生宿舍樓及食堂,不僅為農(nóng)村學生改善了學習環(huán)境,還讓到城區(qū)學校就讀的孩子回流。
在宿舍樓下,記者遇見了回寢整理內務的學生沈艷云,一番交談后得知,六年級的她已經(jīng)許久沒有回家,即便是周末也只能在村里的輔導班度過。
“爸爸媽媽都在廣東清遠打工,爺爺今年去世后家中便無人照顧我,但我并沒有感到孤單,學校就像我的家一樣,每天和老師、同學們相處,開心且溫暖?!北M管個頭瘦小,但沈艷云多才多藝還會下廚做飯,那些成長中的頓挫也早已化為了自信開朗。
2007年,韶山岸英希望學校建成,該校是上海人民為了緬懷毛澤東及其6位親人,特向韶山援建6所毛澤東親人系列希望學校之一,也是韶山開展社會資助活動較為成熟的農(nóng)村學校。
投影設備、學生校服、禮堂桌椅、飲水水井……近三年來,全國各地的社會力量與愛心人士為學校的硬件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得益于學?!皾櫋び⑽幕钡纳罡麄鞑ィ瑸樨毨W子樹立了毛岸英、雷鋒這兩位榜樣,“孩子們一邊感受著關心關懷,一邊立鴻鵠志,在心中種下了‘為人民服務的種子。”校長趙藝說。
不僅是依靠政府與社會力量,韶山各級各類學校還積極開展校內師生結對幫扶、入戶走訪、點亮“微心愿”等活動,密切家校合作,形成齊抓共管育新人的良好局面。
“我的心愿是想要一套全色的馬克筆?!苯衲?月,在韶山學校開展的圓夢微心愿活動中,當時還是高三學生的劉麗寫下了自己的微心愿。她是四類貧困生,母親因病逝世,還有一個妹妹,全家收入來源僅靠父親務工。
微心愿收集完成后,全校教職工進行了集體心愿認領,劉麗的語文老師龐永革將一套全色馬克筆帶給了她,并祝福她考入心儀的高校。今年高考,她也不負期望,成功考入天津工業(yè)大學,繼續(xù)實現(xiàn)自己的美術夢。
“整個學校的氛圍積極向上,學生群體對貧困學生沒有偏見,他們能在這里安心學習,心無旁騖地朝著夢想進發(fā)。”校長顏翊介紹道。
進入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的開局之年,韶山市教育局將繼續(xù)高度重視教育資助工作,全面提升教育發(fā)展水平,讓每個孩子都享有更優(yōu)質更公平的教育,向著新時代的陽光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