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小學時同學,40年后他鄉遇見:一個發線禿然,一個長發飄飄。兩人相見不相識,笑問胖子你是誰。
多虧不改的鄉音,提醒了他們,一聽就是本地人。然后,問哪里上的學,哪位教的課。然后,兩人開心擊掌:啊,我們小學一個班!
曾經的小學同窗,如今的身份在世俗眼光里已經差之千里:一個,默默無聞的省城醫生;一個,名聞中外的書畫大師。不過,因為一段歷時幾年的共同記憶,兩人交談甚歡,最后約定有空聚聚,敘敘。
某年某月,醫生同學得閑攜妻子一起去大城市旅游,順道也是特地拜望書畫大師。大師就是大師,一上午忙著接待外地貴賓。幸好,電話還是接的,微信還是回的。
等到接近崩潰的時刻,大師春風滿面出現了。在他高大上的辦公室,喝茶聊天。談話間,大師饒有情趣,主動獻寶:來,我寫幅字給你!
醫生同學和他的妻子,同時張大嘴巴,“啊”出一聲。他們雖然并不能充分了解大師作品的地位、分量和影響,但是久聞他的書法不錯,常常是一字難求。
大師一揮而就,五個字:水是家鄉甜。
如果沒有接著的一句話,醫生同學可能要一輩子以此書法為榮耀并珍藏。大師同學接著說:你們拿回去,好好裱一下,然后放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
醫生同學頓時傻了,以為自己聽力有問題。他沒能接上話,只胡亂地吐出倆字:哦,哦。
如果沒有接著的又一句話,醫生同學可能還是要以書畫大師同學為驕傲,回去和其他鄉友、同學分享此行的巨大收獲。大師同學接著又說了一句:明天我就要出訪歐洲了,今天是專門抽出時間來接見你們的。
接見?醫生同學徹底懵了:你,你不就是小學時候經常曠課、抄人作業的小二狗嘛!
從此,醫生同學絕不主動提及他有一個小學同學某某某,他怎么怎么牛氣沖天。但是,鄉友小聚的場合,有人炫耀地談起他與書畫大師的親密交往,醫生同學會借著酒勁,情不自禁地開始一段情境脫口秀:
你們拿回去,好好裱一下,然后放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
明天我就要出訪歐洲,今天是專門抽出時間來接見你們的……
每次模仿,皆是笑場。醫生同學有時回想:大師同學多余的兩句話,可笑嗎?可笑。多余嗎?未必。如果他心里是那么想的,嘴上卻不是那么說的,現在讓人覺得可笑的……不就是我嗎?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不是笑笑你,就是笑笑我。
周云龍:高級編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