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友
學生時代的你,一定沒少為家庭作業所困擾吧?閱讀理解、立體幾何、完形填空……那些令人撓頭的任務,日復一日出現在習題冊上。相比之下,體育課是不少學生翹首以待的校園時光,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體育老師在組好隊準備喊下課的時候突然來一句:“各位同學,今天放學后有一項家庭作業需要大家認真完成……”站在隊伍里的你,會是什么感覺?是的,你沒聽錯!為切實加強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透露:在不遠的將來,學生的作業列表中,將加入一項全新內容——體育作業,它真的來了!事實上,給學生布置體育作業,早已成為許多學校的“常規操作”。請看以下案例——
1.北京實驗二小在假期曾通過“體能天天練”微信小程序布置了“豐富多彩”的體育作業。每日打卡、全班排名、上傳鍛煉照片、記錄心率變化……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想偷懶?“抄”作業?門兒都沒有……“小程序里指導視頻種類繁多,有俯臥撐、卷腹等基礎動作,還有頸后拉伸、腹部肌群拉伸等全身性動作,可以讓孩子對照進行針對性訓練,小程序中設置的排名體系也對孩子有很強的激勵效果。”該校一位學生家長覺得兒子比以前更愛動了。在他看來,和孩子的共同運動不僅培養了孩子的運動習慣,也增進了親子間的感情。
2.周一連續跳繩400下,周二仰臥起坐50次兩組,周三坐位體前屈20秒兩組,周四開合跳30次兩組,周五原地慢跑10分鐘,周六1分鐘計時跳繩兩組,周日個性化體育活動……這不是學校體育課的練習項目計劃表,而是寧波市某學校一位女同學的“體育家庭作業單”。作業記錄本里專設“體育”一欄、日常體育鍛煉打卡、教師學生雙向互動、人人參與的“達標運動會”……在寧波當地,多所學校已嘗試布置體育學科的家庭作業,旨在幫助學生開展日常鍛煉,體育作業的布置和指導逐漸走向體系化和課程化。
3.為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芙蓉小學,自4年前就開始每日布置“體育作業”。每天清晨和傍晚,在該校學區房周圍,時常能聽見清脆的“啪啪”跳繩聲,看見有孩子將手中的繩子舞得上下翻飛,家長們則在一旁拿著手機在錄制視頻“交作業”。“學校采用信息化手段布置體育作業,各年級體育教師根據階段性體能訓練重點安排作業內容,比如跳繩、坐位體前屈、原地運球等,每日要求孩子對照練習,并準時提交作業視頻。”據該校體育教師介紹,學生提交作業后,教師會及時驗收,并用發送語音的方式及時反饋動作問題。各體育老師都實行了“21天打卡”計劃,獎勤罰懶。在學校的“硬性要求”和體育教師的堅持下,學生“體育作業”完成率在逐年上升。
中新網新聞評論員王思碩:現階段,體育作業從無到有,從稀缺到普及,從陌生到熟悉,還處在不斷鋪開的過程,無論師生、家長,還是各相關部門和機構,都要逐漸適應,將不習慣轉變成習慣,最終達成提升孩子身體素質的目標。說一千道一萬,運動能夠強身健體,勤鍛煉不是壞事。如果能通過體育作業使體育和文化課形成良性互動,讓孩子們在讀好書的同時又能擁有強壯體魄,這項作業就算再多花點功夫,也值了。
寧波市北侖區教研室體育教研員王麗萍: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旨在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此外,通過體育作業,可以增加家長對學生的陪伴交流時間。教師通過線上指導,可以讓家長在陪伴練習的過程中,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確保學生掌握運動的技能。
長沙市某中學體育教師賀建國:學業壓力日漸增大,中學生加強身體鍛煉更為迫切。隨著體育達標納入中考,近幾年體育的“身價”有所提升。但體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測試達標,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此外,家長自身要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配合教師督促孩子進行校外運動。
寧波市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樂涵予:從三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要進行仰臥起坐“達標”訓練,所以這次暑假我給自己制定了仰臥起坐的“打卡記錄”,一共8周,每周7天,完成后做一個記號。一個假期下來,不但我的仰臥起坐成績得了滿分,而且減掉了“小肚腩”。在暑假的團舞比賽中,我還晉級決賽了,這個暑假我過得很充實。
長沙市某中學八年級學生李宗妮:以前暑假,我基本上“宅”在家里寫作業、看電視、上網。學校今年布置“暑假體育作業”后,我每天跟奶奶一起晨練,一起完成“體育作業”, 第一次體會到完成作業的樂趣,這是我這個暑假最美妙的經歷。
北京某中學九年級學生夏銘君:我們在文化課上的學習壓力很大,在家庭作業中穿插安排一些體育作業,能勞逸結合,調劑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