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摘 要 利用EPC模式來實現裝配式建筑的管理具有很多優勢,能夠實現科學合理以及多層次的管理,同時EPC模式還是一種動態管理過程,能夠在施工的全過程中發揮出管理的實際作用。相較于傳統的建筑方式而言,運用EPC模式能夠為建筑帶來更多優勢,能夠充分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可持續化發展。本文主要從裝配式建筑的視角出發,針對我國傳統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確定EPC模式的實踐應用價值,最后提出在裝配式建筑中運用EPC模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EPC模式 裝配式建筑 施工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11-0035-03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建筑市場環境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包括建筑技術與管理方法在內的諸多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發展,目前如果繼續采用傳統的建造方式,將會要求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同時還要求現場有大量的高水平建筑施工人員,在開展建筑施工的過程當中,也需要按照設計、施工以及裝配等環節將施工人員分為不同的工種,會對施工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如果裝配式建筑項目中運用了EPC模式來進行管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施工的實際效果,同時還能夠提升施工的效率,實現企業生產施工成本的降低。
1 基于傳統模式的裝配式建筑發展問題
傳統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之下,需要提前準備好施工所需要的零配件,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后期建筑施工的效率,但是這就會導致建筑施工的復雜度提升,如果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手段,就很容易導致施工過程中引發各種安全問題[1]。
1.1 缺乏有效組織管理
如果采取傳統的裝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方法,部門之間的職能普遍存在著交叉現象,這就會導致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過程中產生很多的問題,造成施工中設計、構件生產以及管理等方面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阻礙施工效率的提升。這主要是因為在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各個施工環節中,無法實現良好的組織管理,導致不同環節之間無法實現有效配合,使得整個施工過程效率的下降,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施工要求[2]。與此同時,管理部門之間的職責也存在著明顯的交叉現象,導致施工管理的組織性以及系統性都不足,無法針對具體的施工問題進行管理,同時還無法針對各個施工環節實現有效地資源整合,導致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優勢喪失,無法充分發揮出集成的特點。
1.2 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
目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手段的不斷豐富,信息技術也在各行各業得到了應用。建筑行業如果想要充分提升自身的施工效率,就需要實現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與深度融合,這也是衡量企業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依據。但是我國大部分的建筑企業還沒有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同時也沒有將先進的管理手段與現階段工作進行融合。目前物聯網技術、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術變得日益成熟,實現這些技術手段的有效利用皆能夠提升建筑企業的現代化水平,實現施工階段的效率提升。但是在我國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導致信息化技術無法充分落實到各個施工環節,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裝配式建筑的進一步發展,無法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統一化管理,也無法將各個施工環節整合在一起,施工過程中也容易引發各種技術性問題。
2 裝配式建筑EPC模式的優勢
首先,運用EPC模式能夠實現工程建造的組織化,可以有效地優化工程施工的過程,并且能夠針對裝配式建筑的各個環節進行全周期的管理,將工程施工變成一個高效的生產鏈,從而可以針對裝配式建筑的施工環節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在宏觀的角度上實現施工成本的降低,有效解決裝配式建筑重炮轟碎片化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問題。充分運用EPC模式來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能夠讓總承包單位明確建筑整體在設計、質量控制以及材料裝配等一系列環節的具體要求,這樣就能夠有效落實各個環節的責任,制定出明確的施工流程,將責任落實到個人,最終實現整體化的裝配式建筑施工模式,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施工效率。
其次,在裝配建筑施工時運用EPC模式還有利于提升工程的系統化水平,一般在開展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都會把建筑施工分為建筑整體、建筑結構以及建筑裝修等各個部分,但是不同的部分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聯系,需要考慮不同部分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EPC模式本質上是一個大型系統,在系統的不同部分中能夠實現不同管理模式的構建,并且含蓋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同時還可以有效覆蓋施工當中的組織策劃以及資源需求規劃等具體工作,實現工程整體的系統化管理,以及建筑整體、建筑結構以及裝配等各個環節的聯系。在實踐中,可以對不同的施工過程進行前置性的設計管理,這樣就能夠實現不同施工環節的有效配合,實現規模化的制造以及高效管理,進而形成裝配式建筑施工各個環節的一體化管理,能夠有效地提升工程的實際效果[3]。
最后,充分利用EPC模式還能夠實現建筑工期的縮短。如果利用EPC模式,建筑的總承包商就能夠合理優化施工的各個環節,針對不同環節進行合理的設計,可以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實現不同環節之間的有效聯系,進而對施工環節進行優化與整合。例如在開展建筑整體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在材料采購方案的設計、構件的生產與制造階段就開始建筑裝配方案的設計,因此EPC模式能夠有效地將原來單線式的施工流程轉變為可以相互穿插以及深度融合的施工流程,這樣就能夠加強不同施工環節之間的聯系,減少在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浪費,實現工期的優化,最終達到降低成本的作用。與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細致的策劃,搭配機械化以及規模化的施工作業,可以更為高效地開展建筑構件的生產,提升構件的質量以及規范性,實現生產成本的降低。因此充分運用EPC模式,能夠在施工的過程中加強不同環節之間的協作生產,實現施工中各個部分的信息共享,減少因為溝通渠道不暢通而引發的各種生產問題,最終實現施工工期的縮短。
3 以EPC模式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思路
3.1 強化系統管控
在裝配式建筑組織管理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先進的管理理論,將施工、材料采購以及質量控制等多方面的工作內容充分整合,形成一個多維度、動態化的施工管理模式,這其中也包含了組織管理結構以及組織形式的構件。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運用EPC模式,通常情況下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需要不斷擴充EPC模式的運用程度。利用EPC模式來實現項目設計,不僅僅需要參考項目管理的有關手段,還需要針對裝配式建筑的設計、施工以及質量控制等流程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工作,需要將EPC模式中的有關要求落實到建筑的裝配式施工當中。在開展裝配式建筑施工的過程中,需要充分提升總承包商的作用,不斷提升對于施工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管理人員需要在關鍵節點施工的時候在現場監督,確保施工的過程能夠符合有關的標準要求,這樣才能夠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系統化管理,充分協調不同環節之間的工作,進一步提升工程效果[4]。
其次,需要不斷提升對于執行標準的重視程度。在生產階段和施工階段實現EPC模式的充分運用,就需要加強對裝配式建筑施工以及生產環節的標準要求,總承包商需要按照有關的標準要求進行嚴格的執行,加強項目實施與管理的工作規范性,管理人員需要嚴格參照施工的標準對施工過程進行監督,針對裝配式建筑的構件生產以及施工流程制定出規范化的流程標準,施工人員需要嚴格按照EPC模式的規范來開展施工,同時需要針對材料采購、構建生產、質量控制、建筑施工等具體環節進行嚴格的管控。
3.2 強化信息化建設
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過程需要含蓋多個方面,涉及的施工內容也比較的復雜,同時還需要統籌兼顧安全管理、施工工期控制、項目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等多個方面。在裝配式施工的過程當中,還涉及到建筑施工構件的生產與運輸等多個環節,因此施工的管理的復雜程度比較高,涉及多個維度的管理內容,需要針對每一個環節來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否則施工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安全隱患,導致不同施工環節之間出現明顯的脫節現象,甚至可能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在目前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如果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實現良好的EPC模式應用,就需要有關人員充分確定施工的環境要求,利用BIM技術來實現施工現場的方針,這樣就能夠合理保障施工各個環節的統籌規劃。使用物聯網等技術能夠推動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的信息共享,這樣就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建筑施工的缺陷,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中各個環節的有效聯系,同時還能夠明確生產與施工之間的關系,形成不同部門之間信息的有效共享。因此加大裝配式建筑施工中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程度,能夠提高EPC模式的應用效果,進一步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各個環節之間的有效配合,為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構建有效的渠道,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效率提升。所以在EPC模式之下,需要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施工過程的管理水平,最終達到提高建筑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目的。
3.3 完善行業管理制度
為了能夠推動EPC模式的應用,需要提升有關管理人員的實際水平,以實現裝配式建筑施工成本的降低,這就需要施工總承包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行業管理制度的完善,構建起高效的管理體系,逐漸滿足企業的管理需求。在EPC模式之下,需要不斷提高對于內涵的重視。首先,需要不斷地完善企業的組織機構層面,充分落實不同部門、不同崗位工作人員自身的責任,建立起高效的組織框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優化,還可以促進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也可以提升施工等環節的效率與質量。其次,在企業的管理層面上,需要進一步明確EPC模式的標準要求,確保各個部門都能夠明確施工的流程,實現施工的分類化管理。
3.4 重視人才培養
目前EPC模式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很多實際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都不是很成熟,在實踐中也會出現各種實際問題,無法形成良好的社會化分工制度,這就需要大量的高質量人才來提升應用效果。企業在生產環節也缺少各種人才,包括制造裝配技術方面和工程承包管理方面,
同時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較大。因此就需要針對裝配式建筑施工的各個流程,參考裝配式建筑技術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實際需求,以此來培養具備多種綜合能力以及專業化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EPC模式的運用效果。此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快裝配式建筑中對項目經理的要求,企業可以要求項目經理考取職業資格或者相關的高級技術職稱,同時還需要EPC工程的項目經理曾經有過施工項目管理的經驗,同時還需要對行業內的法律法規有著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夠提升管理效果。
3.5 加強宣傳力度
裝配式建筑中最為核心的就是生產方式的變革,如果能夠引導部分建筑企業進行有關EPC模式的宣傳,這將會對現階段的裝配式建筑發展模式帶來不小的沖擊,同時會帶動建筑行業內部技術的變革,推動建筑行業向現代化方向進一步發展。因此為了推動建筑行業的的發展,就需要在行業內部培育一批具有技術優勢和競爭能力的龍頭企業。地方政府需要進一步明確這些龍頭企業的實際責任以及引領地位,這些企業也可以在工程實踐中進一步探索EPC管理模式的有關內容,同時不斷提升宣傳力度,這樣就能夠帶動其他裝配式建筑企業的一體化發展,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4 結語
裝配式建筑是目前建筑領域新興的建造方式,但是裝配式建筑涉及到不同環節之間的協調,其復雜度相較于傳統的建筑而言更高。我國在裝配式建筑施工中還存在著各種問題,例如組織管理能力不足以及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等問題,阻礙著我國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利用EPC模式來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有效地縮短建筑工期,同時還能夠提升施工的效率。為了能夠保障利用EPC模式進行裝配式建筑施工的效果,就需要不斷優化管理機制,加強系統管控,完善管理制度,同時加強人才的培養以及宣傳力度,這樣才能夠提升EPC模式的普及度,促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傳光.關于以EPC模式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探討[J].居舍,2021(07):179-180.
[2] 尹濤,龔硯芬.工程總承包模式推進裝配式建筑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四川建材,2020,46(09):209-210.
[3] 徐貴潭.EPC模式在裝配式建筑發展中的應用[J].磚瓦,2021(06):65-66.
[4] 陳越時,雷克,康鵬,趙銳.裝配式建筑EPC管理實施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20,49(24):87-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