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張宸睿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也是社會治理系統中的基礎①”。隨著對這一表述理解的深化,社區治理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社區治理促進了基層民主發展,它已經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一劑良藥,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為此,有必要梳理國內社區治理的演化、特點和基本經驗,以回應“十四五”社區建設的現實需要。
期刊論文是穩定的科學研究對象。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進行檢索。為保證數據的精準性,以城市社區治理為主題,時間段設為2000年到2020年,期刊選擇“CSSCI”,檢索時間為2021年9月10日。經人工數據去重、同義合并,去掉國外社區研究的文獻,去除會議、會議述評等非論文文獻。得到1673篇有效論文,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Citespace和UCINET進行量化可視化分析。Citespace是美國德雷塞爾大學計算與信息學院的陳超美教授基于引文分析理論,應用Java語言開發的一款開放信息可視化軟件②。Citespace對主體對象的前沿、熱點的探測有重要的作用,探測學科、期刊、作者和機構學術影響力評價,實現多元化的動態研究整體。
信息在時間上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成果的指標之一?!俺鞘猩鐓^治理”這一主題最早出現在2001年。2013-2017年,城市社區治理發文量迅速增長。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關鍵詞中有“治理”的文獻越來越多。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從頂層設計上明確治理方向”命題。“治理”層次從目標進一步提升戰略高度。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就社區治理做了全新的詮釋,治理重心向基層社區下移,加強社區現代治理體系建設,進而推動社區建設的發展,實現社區自我調節、社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③。提出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本文梳理出研究城市社區治理程度中心性高的3所機構,分別是華東理工大學、南開大學、華中師范大學。這三所機構研究的主要特征有三:首先,社區治理呈現共治特點。社區工作者、社區居民、地方政府都是社區治理的參與主體。其次,打破傳統以政府為主體的治理結構,居民參與的重要性受到重視,社區居民的參與是激活社區活力、優化社會組織結相、促進政府職能的重要一環。最后,多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具體社區為研究對象,同時按照地域劃分社區類型,其中包括村改居社區、城市混合社區、縣域社區等。
主題詞共現是常用來展示主題的熱點。兩個或更多的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中出現時被稱為關鍵詞共現,Citespace對1673篇文獻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出:20年來城市社區治理的研究熱點涉及社區建設、社區治理。除上述研究主題外,城市社區治理研究的熱點還涉及社會組織、社區服務、網格化管理、社區自治等。
Citespace的時間區域圖,可以通過時間維度探測知識的演進過程,有助于發現某一研究領域的不同階段的特征。如圖1所示,得到社區治理在不同年份的高頻關鍵詞圖譜。城市社區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2000年—2010年為社區建設期;2010年—2017年為城市社區治理轉型期;2017年至今為城市社區興盛期。

圖1 國內2000-2020年城市社區治理時區圖
2000-2010年,社區建設成為熱點。2008年以后,治理模式、社區自治等詞匯逐漸增多,說明對社區治理方面的研究增多,并且越來越具體、細致、深入。2010年以后,業主委員會、社區居民、社區社會組織等詞匯逐漸增多,社區治理的主體開始多元化,呈現多元主體治理的特點。
2010年—2017年為城市社區治理服務體制建設期。2011年“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健全基層服務體系,提出社區自治目標。對社區服務提出了要求,業主委員會、社區組織、居民參與、居民自治、合作治理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這一時期實現了由社會管理(2011年)向社會治理(2014年)的轉變。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改革新思路,從“社會管理”到“社會治理”,雖然僅一字之差,卻蘊含了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變革。2014年,基層治理、合作治理、社會治理成為關注焦點這一時期,社區治理理論不斷提出,為社區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過渡性社區(2012年)、新型城鎮化(2014年)、城鎮化(2015年)穿插在其中,表明關注的社區治理更加聚焦、微觀。2014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2017年至今為新時代城市社區治理建設時期2016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這是第一次以中央的名義、頂層設計的高度對社區治理進行布局,社區治理上升到國家治理的層面。黨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同時實現城市社區精細化治理。2017年國家治理現代化成為新增研究點,2018年提出了共建共治共享目標。社區治理創新成為新時期研究的熱點。在這期間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社會治理共同體等理念不斷提出。
基于對2001-2020年1673篇年城市社區治理領域的CSSCI文獻進行梳理,發現國內學者對城市社區治理的研究角度多樣;城市社區治理內容細致,成果頗多,但尚有一些不足。
第一,研究方法相對單一。首先,引用國外社區的理論和概念較多,研究國外實踐概念較少。目前學界對國外社區概念的研究較多,英國社會治理理念但實踐案例較少。同質性主題較多,研究的范圍和視野有待于擴展,論證性案例較少。期次,目前國內理論大多都是從西方城市社區治理經驗中取經。而國外學者廣泛應用計算機技術等跨學科技術,國內學者卻很少使用。由于作者未能全面覆蓋論文集、學位論文等數據信息,會對分析結果的精準性產生影響,這也將是之后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第二,國內城市社區出現國外沒有的現象和矛盾。借鑒國外的治理經驗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更深入、更特殊的問題,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依靠自身的理論解決自身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除租房問題、社區體育問題、垃圾分類具體問題,仍有許多的復雜社會問題下沉到基層。不僅要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遇到突發公共事件,如新冠疫情,洪澇災害等,如何制定出快速、有效的公共安全預防機制,也是城市社區治理中遇到的挑戰。這既是實踐問題,也是理論問題。
第三,繼續加強黨建引領。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已經成為我國城市社區治理的方式之一。實踐證明,黨建引領在城市社區治理中起到了很好的核心作用。并且學界也提出了黨建引領社區治理不再采用單一的管理模式,也不是抽象喊口號的形式主義,而是以實際問題為導向的高效黨建引領治理模式。同時,如何劃分好黨建在城市社區治理中的界限,發揮黨組織的優勢又不遏制社區治理主體的能動性,始終堅持在黨建引領下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社區治理體系,也是未來研究的主題之一。
注釋
①羅愛林責任編輯;李佑靜.社會資本與社區治理[M].2019.
②Chen C.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ces,2004:5303-5310.
③《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2017年9月28日.
相關鏈接
1.社區治理的主體多元化
盡管政府在社區治理過程中依然會發揮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但是社區治理的主體不再是單一的政府。在政府之外,還有其他治理主體,例如企業、非政府組織、私人機構甚至于個人,它們通過同政府機構,以及彼此之間建立起多種多樣的協作關系,通過相互之間的協商與合作,來共同決定和處理社區公共事務,使得過去政府的社區管理趨向于社區治理。
2.社區治理的目標過程化
社區治理除了明確的任務目標之外,過程目標更是其所注重的因素。社區治理要解決社區存在的問題,完成特定的、具體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此外,社區治理還要培育社區治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調動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培育改善社區組織體系,建立正式、非正式的社區制度規范,建構社區不同行為主體互動機制等。這些社區治理的過程目標只有在社區治理的長期過程中才能逐漸培育起來。
3.社區治理的內容擴大化
社區治理的內容涉及社區成員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事關社區成員的切身利益。它包括社區服務與社區照顧;社區安全與綜合治理;社區公共衛生與疾病預防;社區環境及物業管理;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社區社會保障與社區福利等。要做到社區公共事務的治理就必須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區內外資源,構建社區治理機制,調動社區居民參與,達成社區事務的良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