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龍,呂青原
1.云南杰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2.云南遠景規劃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南盤江流域有多個工業城市,整個流域中存在大量石灰巖,且其分布較為分散,屬于喀斯特巖溶地貌,是紅水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流域之中存在大量受損植被,森林覆蓋面積較少,存在極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
鑒于南盤江流域水資源嚴重供應不足,并且水體污染極其嚴重,因而需要在了解流域水資源特征的基礎上探究可行性的水資源環境保護與水生態修復治理策略,確保南盤江流域水資源可得到合理的調配與利用,實現水資源長效與高效利用的目標。
南盤江位于云貴高原東南區域,發源于云南曲靖的馬雄山南麓出水洞,貴州望謨縣蔗香兩江口是此流域的終點。南盤江流經云南、貴州、廣西三省,流域面積約為5.49km2,干流長度為936km左右,平均徑流量為688m3/秒,平均比降為千分之1.98。流域之中高于一千平方公里的一級支流共有八條,流域內分布多條湖泊,水面面積總量約為388km2。南盤江流域人口超過了九百萬,多為少數民族,且經濟條件較差的人口居多,流域內共有約為119萬hm2的耕地面積。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盤江陸域建立了多個水電站,其中云南境內及貴州境內建立的梯級電站分別為9級與3級。曲靖市環境監測站針對南盤江流域進行了長達23年的水質監測,通過監測結果分析發現,南盤江流域之中,因總磷污染所導致的水質惡化情況最為顯著。根據2020年4月發布的九大高原湖泊水質監測狀況月報顯示,南盤山流域的五大湖泊中,撫仙湖屬于I類標準高原湖泊,水質情況優良。陽宗海為Ⅱ/Ⅲ類水質標準,而星云湖、異龍湖屬于V類標準湖泊水質,污染程度居于中等,而杞麓湖屬于重度污染湖泊,水質為劣V類標準。這些高原湖泊的主要超標指標共有五種,分別是化學需氧量、總磷、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四個類別。南盤江主要高原湖泊水質評價見表1所示。

表1 南盤江主要高原湖泊水質評價分析
經濟發展及城市化建設的同時,工業及農業用水量大增,并且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在缺乏合格的污水處理系統以及排水系統尚未完善建設的同時,南盤江流域的水質問題頗為嚴重。
1.生活及灌溉用水污染
南盤江流域人口相對密集,流域內有多個村鎮,并且這些村鎮的主導產業是種養業,并且許多集鎮缺乏完善且規范的污水處理系統。村鎮居民的生活用水、養殖牲畜所產生的污水流入河中會對地下水及地表水產生一定的污染。同時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及農藥應用量較多,并且所采用的是相對粗放的農田灌溉方式,農灌水應用量較大,會附帶化解物及農藥一同流入河流湖泊,從而會加劇水體的污染程度。
2.工業水污染
南盤江流域工業企業較多,大量的工業廢水產生后會向下游河流中聚集,導致水體污染程度日益加劇,部分下游河段出現了嚴重的重金屬污染情況。如江城等三大工業區所產生的工業廢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隨意排放,最終會流入到星云湖中,會對此湖泊造成嚴重的污染,這是星云湖水質處于V類的直接原因,其化學需氧量、總磷、高錳酸鹽指數等幾大指標均超出規定標準。
3.含氮磷的營養物質回歸水污染
南盤江流域中存在大量營養物質回歸水,這些水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元素,并且在多種不同方式作用下最終會流入到南盤江流域,從而會加劇水環境的惡化程度。每年曲靖段流入河道的氮磷營養物分別為117t與10t左右,河道中所聚積的總氮與總磷含量高達80t/年與32t/年之多,并且這些營養物質回歸物沉積于底泥之中,會削弱河道自身的水質凈化功能。降雨量較大的時節,會因洪水沖刷而使沉積于湖底的沉渣浮起,進一步加劇水質的惡化程度,導致水體顏色轉黑并發出濃烈的臭味。
南盤山流域水資源的持續性開發,導致水資源嚴重短缺,不僅占用了大量的湖泊生態用水,同時也限制了清水入湖,因湖泊水體得不到補充而使水生態環境的惡化程度加劇。如異龍湖流域本身面積不大,產水量相對較低,加上其降雨時節相對集中,在水資源蒸發量較大的境況下,并沒有充足的過境水源補給,因而其水資源人均值僅為360m3,水資源十分緊缺。此流域的水資源利用率比國際公認的合理限度40%標準高出了20%左右,正是由于水資源過度開發而對水資源生態環境惡化產生了不利影響。
在工業及農業產業發展的同時,森林資源需求量逐步增加,森林資源破壞程度加劇引發了生態系統失調問題。現階段,南盤江流域的山區植被雖經修復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復,然而湖盆區域的森林面積仍相對較少,水土流失問題頗為嚴重。通過分析土壤侵蝕度發現,水土流失情況最為嚴重的是陸良縣,此區域遭到侵蝕的土壤量為28萬t/年。杞麓流域的土壤中所含的TN及TP含量分別為0.09%與0.03%,通過計算得知,由于水土流失所產生的TN污染量約為241t/a,TP污染量為82a/t左右。降雨是南盤江流域的主要補給方式,此流域雖設置了蓄洪設施,且存在溶巖地區形成的地下徑流,但在洪水調蓄方面并未起到良好的作用,徑流變率相對較低,西南區域的蒸發量明顯比東北要高。同時,南盤江流域存在大量植被受損的情況,森林覆蓋面積并不大,從而導致本區域河流含大量泥沙,致使其為紅水河泥沙的主要供應源頭。
水資源開發的過程中要注重保護與修復工作的同步開展,要保障南盤江流域的水資源能發揮出持久性利用價值。要做到整個流域水利開發的統籌協調,構建一個防洪、灌溉、發電三項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水資源開發模式。
針對南盤江流域的水資源環境改善,要做到保護與修復并重,做好水源涵養,降低水體遭到污染的概率,防止下游水質惡化,為民眾生活用水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確保水資源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的雙重發揮。水資源保護與修復可采用多項措施,一要做到河源保護區的合理劃分,對流域內的小型煤礦、個人采石場進行取締,同步開展生態復墾工作;二要針對化工、建材等工業企業制定可行性排污方案,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確保取排水許可制度的有效落實,避免污染排放超出規定范圍;三要保護與維護生態植被,打造示范工程,加強對關鍵濕地的生態環境監測力度,強化濕地管理、確保濕地資源得到高效利用;四要加大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力度,做到城市排污量的大幅減少;五要加強政策調控,出臺針對性優惠政策,對流域內生態補償制度進行建立并逐步完善。
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應在水資源保障、水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加強河湖生態環境維護力度,強化對水生生物的保護,還要注重于生態監控及管理。具體來講,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要實施合理的工程調度,加強水環境監控管理,使河流生態基流得到保證;二要結合入河排污總量控制方案,通過分階段控制方式實現對污染物排放量的合理控制,并通過面源、內源、富營養化幾項措施控制高原湖泊水環境的惡化;三要強化對水生生物的保護力度,應用增殖放流措施,加強物種救護,同時要采取禁漁、休漁政策;四要強化綜合管理力度、健全律法政策、完善管理制度、保障管理資金充足,通過長效管理機制構建提升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成效。
高原湖泊水生態環境的治理要以污染物入湖泊的總量控制為重點,制定周邊產業結構調整方案,明確控污減排,對工業廢水排放量嚴格控制,通過生態農業構建、城鎮污水處理,實現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同時還要加大湖泊內源污染的治理力度,引入底泥疏浚工程,采取引水置換措施,禁止網箱養魚、限制捕魚,采取水生植物凈化措施,構建高原湖泊周邊水陸交錯帶、對湖濱帶、緩沖帶的生態植被加以修復,通過物種保護區的設置,加強對珍稀與瀕危物種的保護,維持生物物種多樣化。此外,還應加強高原湖泊管理力度,構建完善的水環境保護法律及政策,健全湖泊水質監測網絡體系,打造水生植被、污染物截流等生態修復工程,從而改善高原湖泊水質。
在生態環境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南盤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出復雜化的態勢。為此,地方政府應投入大量精力深入研究南盤江流域的水資源情況,了解其水生態修復治理進展,并為水資源統一管理提供充足的資金投入與扶持。既要對水資源管理展開深入探討,還要將水生態修復治理作為研究重點,在合理規劃的基礎上,做足前期調查工作,同時針對流域展開嚴格化、全面化的監測與監控,做到水環境問題的預測與預報,在完善的體制及機制的建立與實施下,有規劃、有目的地開發與利用水資源,從而減少對社會、環境以及經濟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
作為珠江源頭的南盤江,其水資源能否得到高效利用與有效保護、水生態修復工作能否取得實效均會對曲靖經濟發展產生影響,也關乎社會能否長久與持續。應在南盤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問題及誘發原因分析的基礎上,做到涵養水源、多元保護、提高源頭保護力度,并對其進行統一管理、優化配置、合理調度水資源,因地制宜,打造系統工程,強化水土流失治理力度,還應深入研究、加強監測預報、完善體制及機制,從而確保水資源保護與水生態修復治理工作的實效性開展,增強曲靖市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主動性,為高原生態宜居城市的構建夯實基礎,通過生態環境改善驅動產業升級并推進生態農業及旅游業的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