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丞,石長貴,朱冰倩,蔡文鵬,龔寶峰,陳曉晗,李澎,程文彬,莊建華,尹又
隨著我國對海洋權益的重視,海軍官兵出航執行任務逐漸增多,海軍與其他軍種訓練的一大特點是要上艦出航,訓練和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官兵的睡眠及情緒勢必和在港時存在巨大差異[1?2],空間相對狹小,環境潮濕,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系統相關部位的損傷和疼痛[3]。 本研究揭示了海軍官兵出航訓練導致的軀體疼痛變化情況,進一步闡釋軀體疼痛與睡眠及情緒之間的相關關系,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針對性干預策略,以有助于部隊衛生機構和軍事訓練部門識別危險因素,提高官兵健康水平和作業能力。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某艦隊的官兵作為研究對象,均為男性。 本研究共發放問卷650份,收回問卷613 份,回收有效問卷601 份,回收率為94.31%,為保證問卷的有效性和真實性,累計剔除回答不完整、連續作答和掩飾因子分數過高的問卷12 份,保留601 份有效問卷。 官兵年齡(24.7 ±4.4)歲,范圍18 ~46 歲。 干部45 名(7.49%),戰士556 名(92.51%),艦上工作時間(3.8 ±3.6)個月。
1.2.1 肌肉骨骼疾患調查問卷 此問卷在參考標準北歐肌肉骨骼損傷測試問卷和荷蘭肌肉骨骼問卷的基礎上編制而成[4],經驗證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5],以此問卷測試軀體疼痛情況。 問卷包括3 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人口學信息的調查,包括年齡、軍齡、艦上工作時間、身高、體質量、婚姻狀況、吸煙情況、文化程度、身份等;第二部分是關于軍事訓練狀況的調查,包括訓練內容、訓練頻率、難易程度等;第三部分是肌肉骨骼疾患的調查,包含身體9 個部位(頸、肩、背、肘、腰、手腕、髖、膝、踝足)在2 個時間段“過去1 年內”“過去1 周內”是否感到疼痛或不適,并且上述感受持續24 h 以上(問卷附有人體解剖圖,以便官兵能準確定位身體哪個部位不適)。
1.2.2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6]量表包含18 個自評條目,分為7 個成分(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因子按0、1、2、3 計分,累計得分為PSQI 總分(0 ~21 分)。 PSQI 成分得分≥2 分表示在該成分上質和量較差或很差,PSQI 總分高于7 分為我國成人睡眠質量存在問題的參考值,總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
1.2.3 Epworth 嗜睡量表(ESS) 又稱為Epworth日間多睡量表,是由Johns MW 編制用來評定白天過度嗜睡狀態的問卷[7]。 此問卷共有8 個項目,用來估計日間幾種情境下入睡的可能性(評分范圍:0 ~24 分)。 0 ~8 分表明正常,9 ~12 分表明白天輕度嗜睡,13 ~16 分為中度嗜睡,大于16 分表明中度嗜睡。 ESS 量表得分高于8 分認為具有臨床意義。
1.2.4 焦慮自評量表(SAS)[8]本量表含有20 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每個項目按癥狀出現的頻度分為4 級評分,其中15 個正向評分,5 個反向評分。 按照中國常模結果,SAS 標準差的分界值為50分,其中50 ~59 分為輕度焦慮,60 ~69 分為中度焦慮,69 分以上為重度焦慮。
1.2.5 調查方法 由經培訓的專業人員進行團體測試,測試過程中采用統一指導語,所有測試均知情同意。 為保護被試者的隱私權,不要求填寫姓名。 要求被試者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填寫,并在規定測試時間內完成,問卷由專人發放,并由專人審核后回收。
根據在過去一周時間內,官兵是否出航分為出航組(n=501)和在港組(n=100);根據官兵工作性質、內容和崗位,分為指揮組(n=131)和執勤組(n=370)。 2 組年齡、平均工作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采用SPSS 23.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獨立樣本均數比較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多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行Logistic 回歸分析(將身份、工作時間等分類變量選為分類協變量)、多因素回歸分析和Spearman 相關分析。 運用AMOS17.0 軟件構件建構方程模型,并運用Bootstrap 法進行中介效應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出航官兵中366 名(73.05%)官兵出現軀體疼痛,135 名(26.95%)官兵未出現軀體疼痛;在港官兵中46 名(46.00%)官兵出現軀體疼痛,54 名(54.00%)官兵未出現軀體疼痛。 對出航和在港官兵的軀體疼痛總發生率行檢驗,結果提示出航組和在港組軀體疼痛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302,P<0.05),出航官兵的頸背部、肩部、胸背部、腰部、膝關節疼痛均與在港時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根據出航官兵執行任務時的工作特點,對指揮組和執勤組人員訓練損傷部位行檢驗。指揮組人員出現頸背部損傷的人數約占59.54%,是損傷部位中比例最高者,與執勤組(34.86%)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4.299,P<0.05);執勤組人員出現肘膝部疼痛比例最高,約占51.08%,與指揮組(30.53%)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1.780,P<0.05);指揮組和執勤組肩腰部損傷比例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在港組和出航組海軍官兵運動損傷變化情況(例)

表2 指揮組和執勤組出航后海軍官兵運動損傷變化情況(例)
以是否出現軀體疼痛作為因變量,將年齡、工作時間、體質量指數(BMI)、焦慮分值、白天嗜睡分值和睡眠質量分值等可能影響官兵軀體疼痛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二因素Pearson 相關檢驗。 結果提示官兵白天嗜睡、睡眠質量和焦慮與軀體疼痛存在相關性。 見表3。

表3 官兵軀體疼痛與各因素的Pearson 相關性檢驗
進一步應用二元Logistic 回歸向前逐步分析法,以軀體疼痛作為因變量,將年齡( <20 歲、21 ~25歲、26 ~30 歲、31 ~35 歲、 >35 歲)、入伍工作時間(0 ~2 年,3 ~5 年, 6 ~8 年, >8 年)、身份(干部、士官、義務兵)、學歷(大專及以下、本科、碩士及以上)、BMI、焦慮分值、白天嗜睡分值和睡眠質量分值等可能影響官兵軀體疼痛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引入方程中,結果顯示白天嗜睡(OR值0.951,P<0.05)是官兵發生軀體疼痛的最直接的危險因素,而入伍工作時間、身份、學歷等因素和軀體疼痛無關。 見表4。

表4 軀體疼痛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分析
基于以上結果可知白天嗜睡、睡眠質量和焦慮情緒對軀體疼痛都有影響,且白天嗜睡對軀體疼痛影響最為明顯,所以進一步構建了睡眠質量通過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影響出航官兵軀體疼痛的結構方程模型。 繼而采用偏差矯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oot?strap 法對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的中介效應的顯著性進行檢驗,從原始數據中重復抽取200 個樣本,計算95%的置信區間。 結果顯示,焦慮情緒和日間嗜睡在出航官兵睡眠質量和軀體疼痛的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量為35.6%,出航官兵睡眠質量不佳造成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進而導致軀體疼痛。 見表5。

表5 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在出航官兵睡眠質量和軀體疼痛關系間的中介效應與效果量
軀體疼痛是指人在生活、工作、學習、訓練等過程中出現的骨、關節、肌肉及周圍軟組織的傷病,在疾病過程中會伴發持續性或反復性的疼痛[9]。 目前由于我軍的訓練標準和強度的不斷提高,官兵的軀體疼痛發生率逐年上升,影響了官兵的身心健康和部隊的戰斗力。 而海軍又因為大部分訓練和軍事任務都需要在海上來執行,與陸地環境存在天然的差別,因此軀體疼痛情況也會存在一些區別[10]。
本次研究中,出航組和在港組官兵軀體疼痛部位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集中在腰部、膝關節、頸部和肩部。 由此可推斷,官兵出航會導致其軀體疼痛率明顯升高。 在關于海軍官兵軀體疼痛以往的研究中,疼痛部位以腰部、膝關節、頸部、肩部為主,其中腰部和膝關節損傷率最高[11?12],本次研究中靠港和出航官兵出現疼痛的部位情況亦是如此。
出航組海軍官兵(73.05%)在軀體疼痛發生率上和在港的官兵(4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8.302,P<0.05),可以推論出航執行任務是導致官兵軀體疼痛發生率明顯增加的重要影響因素。 不同的工作職能會有不同的作業方式,因此受損傷的部位也會出現不一致,指揮組人員容易出現頸背部損傷,而執勤組人員容易出現肘膝部損傷。
在以往的研究中,關于軀體疼痛的病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力學方面,如需要上肢或者手用力的工作、以不良的工作體位搬運重物、搬舉的物體遠離身體等[13?14];但隨著對軀體疼痛病因研究的深入,人們逐漸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對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有研究者提出這種影響可能比生物力學因素更大[15?16]。 在本研究在探究軀體疼痛的影響因素時發現,睡眠質量、白天嗜睡和焦慮情緒與之都有正相關關系,但白天嗜睡是對軀體疼痛影響最為密切的,通過建立建構方程模型可知白天嗜睡是最直接的影響因素,睡眠質量不佳影響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進而導致軀體疼痛的發生(中介效應量為35.6%)。 高質量的睡眠是軀體運動準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是實現良好恢復能力和最佳運動表現的重要保障[17?18]。 睡眠障礙會導致主觀疲勞增加、警覺性受損,反應時間也會延長[19]。 由此可知,夜間睡眠質量差,可出現焦慮情緒和白天嗜睡,身體機能恢復不徹底,注意力難以集中,軀體協調性降低,增加全身骨骼肌肉損傷風險,從而提高了軀體疼痛的發生率。
官兵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著部隊戰斗力和凝聚力的生成[20],出航訓練和執行任務作為不可抗力因素,難以改變,但可以在保障出航官兵睡眠和軀體疼痛出現后的康復護理方面做出努力。 在改善出航官兵睡眠質量方面,可以調整工作與休息周期,改善居住環境的噪音和光照條件,通過心理健康宣講、團體活動等緩解官兵出航后的焦慮情緒,在生活作息和心理上保障官兵的睡眠質量。 在改善官兵軀體疼痛方面,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配備軀體損傷恢復的理療設備,對于官兵的軀體疼痛要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避免慢性軀體疼痛的形成。 在海軍官兵出航執行任務時,做好官兵的身心健康保障,降低軀體損傷的發生,從而切實提高海軍艦艇部隊的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