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軍,楊朝云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福建廈門 361003
尿常規檢查是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的主要方法,以往臨床主要采用尿細菌培養檢測尿液中病原菌,但耗時較長,容易導致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1]。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目前采用的尿干化學法、尿沉渣分析儀、尿沉渣鏡檢對提高尿路感染、腎結石等泌尿系統疾病檢出率具有顯著效果,有利于臨床作出準確診斷和采取有效治療措施,也能提高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2]。但是尿干化學法、尿沉渣分析儀、尿沉渣鏡檢各有優點和不足,診斷效能也不相同,有研究表示尿沉渣鏡檢對泌尿系統疾病診斷靈敏度更高,可以檢出尿液中的成分,以判斷泌尿系統的類型,而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分析法能檢出和評估泌尿系統感染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3]。有研究指出,采用尿干化學法、尿沉渣分析法、尿沉渣人工鏡檢聯合檢測,可提高泌尿系統疾病診斷效果,以減少漏檢和誤檢情況[4-5]。鑒于此,該研究方便選擇2019年1月—2021年2月于該院泌尿科門診就診的100例患者的尿液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對尿液標本分別進行尿干化學分析法、尿沉渣分析儀、尿沉渣鏡檢檢查,并分析尿干化學分析法、尿沉渣分析儀聯合尿沉渣鏡檢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于該院泌尿科門診就診的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該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對該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存在腹痛、尿急、尿頻、血尿等泌尿科疾病癥狀者;臨床資料齊全者;積極配合檢查者;交流能力正常者。排除標準:合并尿毒癥、排尿系統異常者;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者;尿液標本2 h內尚未送檢者;未按照操作標準要求收集尿液標本者;合并精神疾病者;急性重癥感染或急性傳染病者;既往行腎移植手術者;檢查前服用維生素C、抗生素、氯丙嗪等藥物者。100例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齡23~88歲,平均年齡(52.36±6.85)歲;體質量40~70kg,平均體質量(55.36±8.85)kg;部分患者存在腹痛。
收集尿液前女性患者需避開月經期,以清晨中段尿為主,均采用醫院提供的一次性尿試管收集25 mL新鮮尿液,每例患者留存3份尿樣待檢。尿干化學分析法采用尿干化學分析儀及和配套試劑紙條展開,尿沉渣分析法采用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展開,尿沉渣鏡檢選擇普通光學顯微鏡和臺式離心機展開。將尿液標本20 mL倒入尿沉渣離心管,平均分為2份,分別進行尿干化學分析法和尿沉渣分析法進行監測,時間1 min,對比相關參數。尿沉渣鏡檢:對尿液標本進行離心,離心半徑10cm,離心速率1 500 r/min,時間5 min,留取沉渣0.2 mL,輕搖離心管,混勻管內沉渣有形成分,吸取20μl,置于顯微鏡玻璃片上,面積18 mm×18 mm,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程鏡檢。所有標本檢查均由經驗豐富的檢驗醫師在2 h內完成檢驗。
尿干化學分析法診斷標準:以干化學儀判定的陰、陽性為準,隱血陰性,尿白細胞陰性。尿沉渣分析儀診斷標準:高倍鏡下觀察10個視野,紅細胞0~25(μl),白細胞0~3(μl),透明管形0~2(μl),若上述各項檢測指標均超出正常范圍,即評為陽性。尿沉渣鏡檢診斷標準:高倍鏡下觀察10個視野,紅細胞0~3(HP),白細胞0~5(HP),透明管形0~1(HP),若上述指標均超過正常范圍,即評為陽性。以鏡檢結果作為金標準參考,對兩種儀器檢測結果進行比較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鏡檢檢測顯示紅細胞陽性68例,陰性32例,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對紅細胞檢測有很好的敏感度,分別為92.65%和89.71%,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對尿液紅細胞檢測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37、0.09、0.39,P>0.05)。見表1。

表1 兩種儀器檢測法與鏡檢法對紅細胞檢測結果的比較
鏡檢檢測顯示白細胞陽性76例,陰性24例;尿沉渣分析法對白細胞的檢測敏感度為93.42%,而尿干化學法敏感度為73.68%,尿沉渣分析法與尿干化學法對白細胞檢測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1,P>0.05);尿沉渣分析法對白細胞檢測敏感度高于尿干化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77,P<0.05);尿沉渣法對白細胞的檢測準確度高于尿干化學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01,P<0.05)。見表2。

表2 兩種儀器檢測法與鏡檢法對白細胞檢測結果的比較
鏡檢檢測顯示管形蛋白質陽性80例,陰性20例;尿干化學法對管型無法識別,尿沉渣分析法對管型檢測的敏感度僅為30.00%。見表3。

表3 尿沉渣分析法與鏡檢法對管型檢測結果的比較
泌尿系統疾病主要包括膀胱、尿道、輸尿管和腎臟,任何一個器官組織發病都可影響整個系統,甚至機體其他系統。泌尿系統疾病患者通常表現為尿痛、血尿、尿急、尿頻、排尿困難、腰痛等癥狀,疾病種類較多,發病機制比較復雜,但大多數疾病是由外部細菌入侵感染導致,使泌尿系統發生炎癥[6]。由于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癥狀無特異性,在臨床診斷和鑒別診斷中帶來一定難度。因此,需要采用有效、快捷、安全的檢驗診斷方法提高診斷質量。
尿液干化學法、尿液沉渣分析儀和尿沉渣人工鏡檢是目前臨床診斷泌尿系統疾病的常用方法,但是三種檢驗方式操作方法和原理各不相同,而且受到影響因素也不同,這就容易導致檢驗結果存在差異性,有研究指出尿干化學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尿沉渣鏡檢聯合檢測可以彌補單一檢查的不足[7-8]。尿干化學分析儀與尿沉渣分析儀可檢測出尿液中的某些化學成分,主要由試帶、光學系統、機械系統和輸入輸出系統等部分構成,通過計算機控制,收集和分析試劑塊顏色,將信息轉化為型號,最終輸出測定化學成分的含量,以此判斷泌尿系統的病理變化和生理變化,間接反映機體多臟器和系統功能,適用于炎癥、結石、結核和腫瘤的診斷和療效評估[9]。尿沉渣鏡檢是利用顯微鏡識別尿液細胞、結晶和寄生蟲等各種病理成分,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鑒別診斷中起到有效輔助作用。兩種檢查方法聯合檢測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最大限度減少漏檢的情況[10]。該研究結果顯示,鏡檢檢測顯示紅細胞陽性68例,陰性32例,尿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對紅細胞檢測有很好的敏感度,分別為92.65%和89.71%;干化學法和尿沉渣法對尿液紅細胞檢測的診斷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紅細胞檢測方面,尿液中紅細胞內的紅細胞釋放的血紅蛋白具有過氧化氫酶樣活性,經過過氧化氫烯鈷或茄香素分解后,可以氧化為鄰甲聯苯胺,使尿液中的紅細胞呈色;此外,采用尿干化學分析儀還可以檢測出已溶解或已破壞的血紅蛋白,使之呈色,準確標記,所以采用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測尿液紅細胞的靈敏度較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尿液含有多種多樣復雜物質,如菌尿、肌紅蛋白和易熱酶,這些均會使試紙改變顏色,干擾檢測結果,提高假陽性。同時,尿沉渣分析儀只能檢測完成的紅細胞,對已溶解的紅細胞無法識別。因此,還需通過顯微鏡放大觀察尿液中存在的有形成分,真實反映尿液中復雜的物質和細胞,更好地減少誤診或漏診情況。因此,采用三者聯合檢測尿液中紅細胞可提高診斷準確性。
該研究結果顯示,鏡檢檢測顯示白細胞陽性76例,陰性24例;尿沉渣分析法對白細胞的檢測敏感度為93.42%,而尿干化學法敏感度為73.68%;尿沉渣分析法與干化學法對白細胞檢測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尿沉渣分析法對白細胞檢測敏感度高于尿干化學法(P<0.05);尿沉渣法對白細胞的檢測準確度高于尿干化學法(P<0.05)。這提示相比于單一采用尿干分析儀、尿沉渣分析儀和尿沉渣人工鏡檢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更高。在白細胞檢測方面,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測尿白細胞原理主要是基于中性粒細胞胞質含有特異性酯酶,可以作用于吲哚酚酯,并發生重氮鹽反應,進而產生紫色縮合物,該縮合物顏色的深淺與中性粒細胞含量呈正相關關系,通過觀察縮合物顏色,即可檢測出白細胞在尿液中的含量。但是尿液中含有高濃度膽紅素可能會改變試紙顏色,進而產生假陽性[11-12],同時尿干化學分析儀檢測只能檢測中性粒細胞,不與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反應,若尿液中含有大量淋巴細胞時,就會產生假陰性結果。尿沉渣分析和人工鏡檢可以清晰顯示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的形態,故針對存在非中性粒的白細胞,能夠排除尿干化學法檢測假陰性或假陽性情況[13-14]。因此采用尿干化學分析法、尿沉渣分析儀和尿沉渣人工鏡檢聯合檢測可達到互補的作用,提高白細胞陽性診斷符合率。該研究結果顯示,鏡檢檢測顯示管形蛋白質陽性80例,陰性20例;尿干化學法對管型無法識別,尿沉渣分析法對管型檢測的敏感度僅為30.00%。在管型檢測方面,采用尿沉渣分析儀和尿沉渣鏡檢可以直接反映出尿液中細胞有形成分的形態,如結晶、管型、腫瘤細胞、炎性因子,故在提高管形蛋白質診斷符合率中具有顯著[15-17],但尿沉渣分析是基于人們的認知判斷檢測結果,每個檢查醫師對形態認知能力存在差異性,也有可能出現誤認情況,該檢測方法容易將顆粒管型和細胞管型誤認為細胞或結晶,診斷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和局限性。同時在尿液干化學分析儀檢測中尿液中大多數成分并不能讓試紙顯色,故該方法對尿液中的管型、結晶等成分也存在局限性[18-20]。因此,對管型檢測還需要依據顯微鏡法反復檢測以提高管形蛋白質診斷符合率。通過以上分析,發現3種檢測方法各有優缺點,但在檢測尿液中的白細胞或紅細胞時部分檢測方法都各自發揮重要作用。可見,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尿沉渣分析儀法、尿干化學分析法和顯微鏡檢查法聯合檢查尤為重要,這對確保檢測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值得一提的是,在尿常規檢驗中,無論采用何種檢驗方法,都需要依賴人為操作,而尿常規檢測程序復雜、多樣,人為操作和工作環境都有可能對檢測帶來一定的影響,故檢驗科工作人員應重視檢驗環境管理。有研究認為,部分檢驗誤診或漏診都與檢驗操作不當、標本采集不當、環境因素有關,如女性尿液標本采集容易沾取陰道分泌物,可影響檢測準確性,檢驗科人員應加強檢驗儀器檢測方法的學習和培訓,在引進新的檢測儀器或技術時,積極更新學習和培訓,提高操作水平,減少失誤;此外,還要加強檢驗標本采集管理和環境清潔,避免出現標本污染、細菌污染等情況,制定尿液標本檢驗管理制度。這對提高泌尿系統疾病診斷準確率具有積極作用[21]。
綜上所述,相比于單一檢測,采用尿干化學法、尿沉渣分析儀聯合尿沉渣鏡檢檢測在泌尿系統疾病診斷中優勢顯著,三者聯合檢測能起到互補作用,為臨床診斷提供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