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家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時刻,我國取得了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勝利,進入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也需要資產管理行業進一步提高站位,深化改革,優化布局,增強能力,為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貢獻,在服務共同富裕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共同富裕作為重大使命
共同富裕,是政治問題,也是經濟問題。經濟學理論指出, 人們的邊際消費傾向遞減,當財富過多集中到部分人群時,會嚴重抑制消費,增加無效生產,造成消費與生產的失衡。西方發達國家歷史上的很多經濟危機就由貧富分化產生,很多發展中國家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也根源于此。受此影響,這些國家的資產管理行業或經常遭受周期性的慘重打擊,或長期踟躕不前。
我國吸取國外教訓,立足現實國情,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客觀上為資產管理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共同富裕,落腳點是“富裕”,本質是經濟增長問題,中央強調發展仍是第一要務,要把推動高質量發展放在首位,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關鍵點是“共同”,實際上是財富分配問題,使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這兩點,一方面是把“蛋糕”做得更大,另一方面是把“蛋糕”分得更好,都和資產管理密切相關,有助于資產管理行業擴大業務規模、拓寬客戶基礎、減小周期波動,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資產管理行業要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深刻內涵,主動融入和服務共同富裕的歷史進程。
在實踐中,要按照監管政策導向和要求,深入推進資產管理轉型變革,主動按照有利于共同富裕的方式來謀篇布局,堅決摒棄不利于長遠發展的錯誤傾向。一是“脫實向虛”。切實樹立穩健投資、長遠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杜絕過度追求短期利益、刻意制造時髦概念、精心鉆營套利模式等做法,防范資金空轉、資產泡沫和資源錯配,扎扎實實通過促進經濟增長獲得價值提升。二是“剛性兌付”。剛性兌付扭曲了收益與風險相匹配的原則, 客觀上形成了普通人補貼投資人、公共資源補貼特定人群的不合理現象,與共同富裕的精神背道而馳。要切實回歸“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既要盡職履責,不辜負每一份信任,也要堅決打破剛性兌付,落實風險自擔要求,讓市場機制在調節收入分配中發揮應有作用。三是“嫌貧愛富”。國外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球貨幣政策寬松,金融資產價格暴漲,通過現有的資產管理體系,富人獲得更大利益,貧富分化正在加劇。《21 世紀資本論》也指出,近300年來,西方國家財產性收入增幅總是高于工資性收入,貧富差距變得越來越大。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要引以為戒,建立宏觀思維、系統觀念,胸懷“國之大者”,堅持“人民至上”,讓更多優質資管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切實成為填補貧富鴻溝而非拉大貧富差距的良善制度安排。
把實體經濟作為價值源泉
實體經濟是財富之源。資產管理要從資產端著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的契合度,促進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增強價值創造能力。
積極服務科技創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特別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各種創新、創業、創造活動風起云涌,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競相迸發,推動我國經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新發展空間。“十三五”期間,我國先進制造業快速增長,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提高3.3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帶動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2010年的4%升至2020年的11.7%,“十四五”規劃則是超過17%;數字經濟規模總量和增速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有關研究表明,“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增加值年化增長率將達到11.3%,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主要引擎。資產管理行業應不斷深化對新經濟的認識,加強行業研究,把握企業需求,創新服務模式,為先進制造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等各類創新活動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推動實體經濟結出更多碩果。
大力支持綠色發展。我國莊嚴承諾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經濟社會將發生系統性變革,綠色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綠色金融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期。研究表明,我國實現碳中和需要百萬億級別的新增投資,單靠傳統的融資方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現在,我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綠色資管、綠色基金、綠色投資還有很多提升空間,ESG責任投資理念方興未艾。資產管理行業應積極研究碳金融、氣候金融和轉型金融,服務能源生產、存儲、輸送、使用方式的全方位革命,推動新能源、節能環保、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項目建設,支持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開發更多ESG投資指數和投資產品,逐漸擔當起綠色低碳轉型金融生力軍乃至主力軍的角色。
堅定開展直接融資。無論是科技創新中的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還是綠色低碳轉型中的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越是生機盎然的領域,越是渴求直接融資,因為這些領域的活動往往具有發展模式新、未來前景廣、資本需求大、項目期限長、效率要求高等特點,間接融資的特點與之不盡匹配。資產管理行業應把握直接融資發展的市場良機,利用與資本市場緊密銜接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靈活高效、風險分散的功能特點,穩步提升權益類、含權類產品比重,加大在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新三板精選層等新興資本市場的作為,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豐富實體經濟融資渠道,有效把握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紅利。
把普惠包容作為立身之本
客戶是立身之本。資產管理要從資金端著力,提升客戶服務的觸達面、覆蓋率、滿意度,促進不同收入群體之間、城鄉之間、代際之間的金融服務機會均等化,為資產管理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積極服務大眾客群。目前我國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 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資產管理的潛在有效客群非常龐大。但目前我國資產管理的客戶覆蓋面仍然很窄,信托產品存量投資者約90萬,觸達率較高的銀行理財投資者也只有6000多萬,絕大多數人民群眾還在資管市場的“門外”。資產管理不是富人的專利,要堅守人民金融立場,大力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積極創設老百姓看得懂、買得起、購得到、拿得住、收得回、叫得響的資管產品,不斷優化客戶體驗,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把資金的涓涓細流匯聚成資管的汪洋大海。
緊密融入鄉村振興。現在的鄉村已與過去大不相同,脫貧攻堅的勝利收官、移動互聯的深入普及,讓很多農民有基礎、有渠道接觸現代金融服務。過去十年,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下降,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恩格爾系數降至32.7%,農村家庭理論上普遍成為銀行理財的有效客群,資管空間潛力很大。要把鄉村地區作為資產管理的“新藍海”,借助科技手段,積極向農村居民提供適合其特點的資管服務,幫助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豐富鄉村地區的“造血”機制,從客觀上防范民間借貸等各類非正規金融帶來的風險隱患,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現鄉村振興提供更好的保障。
深入探索養老資管。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達到18.7%,老齡化進程明顯加快,而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第一支柱負擔過重,第二支柱覆蓋率不高,第三支柱還未正式出臺,養老問題未來將成為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資產管理行業要積極響應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著眼夯實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財富儲備,創設更多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資管產品,對老年客群提供更多個性化、定制化資管服務,充分發揮金融的跨期資源配置功能,幫助實現客戶收支的全生命周期平滑,推動更多居民逐漸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轉變。
把創新變革作為第一動力
過去十年,我國資管產品與存款產品之比大約從1∶3翻番到2∶3,資產管理行業總體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近年來,面對發展過程中暴露的矛盾和問題,黨和國家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監管治理,推出資管新規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推動資產管理行業去杠桿、去通道、去資金池,正本清源、轉型發展,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展望未來,隨著共同富裕的扎實推進,以及在此過程中低收入群體向中等收入群體的邁進、居民家庭資產中房地產資產向金融資產的轉移、社會資金從非持牌金融向持牌金融的回流,資產管理將迎來標準統一、前景廣闊、百舸爭流的新時代。資產管理行業應珍惜市場紅利,加強能力建設,把創新變革作為驅動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共同富裕作出更大貢獻。
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資產管理上游連接投資銀行,下游連接財富管理,資產組織、產品設計、產品銷售形成了完整的業務和價值鏈條。因此,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積極構架大資管運營體系,形成投資端、產品端、銷售端“三位一體”協同作戰局面, 降低各環節的交易成本和整體生產成本,盡可能讓利客戶,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大業務流量和規模,進一步提升儲蓄向投資的轉化效率。
積極構建合作生態。資管標準的統一必將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形成大中小共舞、綜合化與專業化并存的市場格局。所以,資產管理機構要在競爭中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市場各方的比較優勢,互薦客戶、互換資源、互補功能, 為各類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資管服務。隨著理財子公司的設立、風險的隔離、剛兌的打破,資管業務將變為真正的輕資本、高估值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皇冠上的明珠”。美國銀行系資管機構在最大的20家資管機構中占據“半壁江山”,其中很多銀行表外管理資產與表內自營資產規模之比達到1∶1,而我國大中型銀行普遍在1∶5、1∶6的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商業銀行過去是資管市場的重要參與主體,未來仍將占據重要位置,在協同各方共建更有活力、更加普惠、更可持續的資管市場進程中,要發揮更大的關鍵性作用。
加快推進數字經營。數字時代,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都在發生深刻變化,銷售渠道網絡化、客戶服務定制化、投研體系智能化、風險管理信息化、運營保障自動化快速推進,決定著資產管理的綜合實力。過去的渠道為王、產品為王、投研為王,將逐漸讓位于數字為王。國外的研究表明,數字化領先的資產管理機構具有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利潤率和AUM增長率。我國資產管理行業要借助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機遇,全面加快數字化轉型,讓數字能力成為在國內國際更高水平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