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琦 鐘家雨 姚瓊
摘 要: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憑借其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與高校、企業合作,開設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打造政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的紅色講解員培訓體系。蓮花培訓模式是蓮花縣打造紅色講解員培訓基地的關鍵,對其培訓課程的設計優化更加有利于蓮花縣培訓課程的長期發展。本文通過調查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現狀,總結其課程設計的優勢與不足,并根據課程開發的相關原則以及蓮花縣自身需求、人員結構、旅游資源,設計符合蓮花縣自身特點的講解員培訓課程,對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設計進行優化。
關鍵詞:紅色講解員;培訓體系;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是基于政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開展的,該培訓課程的開設是為了建設優秀的紅色講解員隊伍,傳承蓮花縣的紅色基因,使蓮花縣的紅色文化價值能夠在講解過程中更好地被發掘、放大,在確立蓮花縣應有的紅色地位的同時發展其紅色旅游。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的開展提高了蓮花縣現有講解員隊伍的質量水平,并借助其優異的師資隊伍及紅色資源,打造專業的紅色講解員培訓基地,形成基于政校企協同育人背景下的“蓮花模式”,為今后培養更多優秀講解員打下基礎。但現有的蓮花縣培訓課程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改進,本文通過對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形成更加系統的培訓課程體系,為今后的長期培訓打下扎實基礎。
(一)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基本概況
蓮花縣采取“政府牽頭,企業和高校共同教授”的政校企合作模式開辦紅色講解員培訓班,由中共蓮花縣委組織部、中共蓮花縣委黨校主辦,由湖南導家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培訓部承辦。培訓授課的教師既有高校教師,也有行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專業與經驗并舉,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由政府搭建培訓平臺,提供培訓地點,培訓于2020年12月23日開始,歷時3天。此次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以大班制講座的形式進行。高校教師與企業人士輪流為學生上課,課程內容涉及中國共產黨發展史、導游詞創作以及導游的一些禮儀禮節和實用技能等,幫助學員在紅色景點的日常講解中更好地融入紅色歷史,服務游客。
(二)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調查概況
為了解此次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班的課程設計現狀及培訓效果,以便對今后的培訓課程體系進一步優化,作者針對此次培訓的學員進行了跟蹤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以互聯網發放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時間為2021年1月8日至10日,調查對象為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班全體學員,總共發放問卷80份,其中有效問卷70份,回收率為87.5%。
調查發現,參訓學員來自蓮花縣的各個鄉鎮,年齡分布廣泛,以青壯年為主,文化水平也參差不齊,學歷主要集中于大中專及本科,文化水平的參差不齊致使學員對培訓內容的理解程度不一,影響培訓效果(見圖1)。

從職業分布情況來看,學員中有原本就從事講解員工作的學員、鄉鎮兼職干部以及從事其他職業的學員。其中,職業為講解員的學員比例僅占全員的28.57%。專業講解員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理解能力普遍高于普通學員,同樣的授課內容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見圖2)。

在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調查中,大多數學員認為自身的接受程度、文化水平以及內部學習意愿對自身學習的影響較大(見圖3)。

在對授課方式的期望調查中,有84.28%的學員偏好于互動式及體驗式的授課方式,對課程內容偏好于紅色歷史及模擬體驗(見圖4)。

(三)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的問題
蓮花縣培訓課程采用的是政校企協同育人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更加精準地培育人才。企業將社會最新變化和行業經驗提供給學員,學員在學習新知識之后成為企業人才的后備軍,而企業行業人員也能與高校教師進行互補,共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該模式的運行極大地提高了蓮花縣紅色講解員隊伍的質量,為其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紅色講解員,并為后期打造蓮花縣講解員培訓基地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對培訓班學員的調查可知,該模式下的課程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
1.培訓缺乏針對性
優質的培訓需要在前期進行充分的需求調研及合理的計劃安排,采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培訓內容、知識、技能進行梳理、分析,確定培訓需要[1]。學員的年齡、學歷以及職業對培訓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紅色景點的講解工作要求講解員掌握大量的歷史知識,并對紅色歷史具有良好的解讀能力與共情能力,如此才能在為游客講解的過程中完整地表達情緒和再現故事背景,渲染氣氛,這對紅色講解員工作提出了較高的專業要求。通過對影響教學因素的效果調查可知,大多數學員認為自身的接受程度、文化水平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較大影響。當學員存在知識和理解差距時,同樣的課堂教授內容會對不同學員產生不同的作用,導致培訓效果出現明顯差異。而蓮花縣的培訓課程并沒有對培訓的學員進行前期調查,現有的課程設計偏向于“一刀切”的方式,沒有考慮到學員的水平問題是否會影響教學效果。
2.培訓形式單一
通過對培訓課程期望的調查可知,84.28%的學員偏向于互動式及體驗式的授課方式。而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班目前仍以講授法為主,該方法的優點是教師對培訓進程易于把握,并且培訓和受訓人員知識信息傳授和接收效率較高。但同時這種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教師不能充分調動學員的參訓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出現知識單向輸出、學員知識接收率較低的情況,最終影響培訓效果。紅色講解員工作是實踐性的工作,僅憑理論講授難以達到良好的培訓效果[2]。
3.培訓課程缺乏系統規劃
通過對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設置的調查可知,學員希望能夠增加紅色旅游、鄉村旅游等與蓮花縣實際相關的課程內容。通過蓮花縣培訓課程內容設置可知,此次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的課程主要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導游詞的創作、語言表達技巧以及導游的一些基礎知識。課程內容豐富多樣,但缺乏有關蓮花縣旅游資源及當地紅色歷史發展的課程,在課程設計方面缺乏系統規劃。在短期的課程學習中,學員很難將所學知識與蓮花縣的紅色景點講解相結合,對培訓效果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蓮花縣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基地,承載著豐富的紅色歷史,急需借助時代的浪潮發展本地的紅色旅游,培養出一批符合國家需要的優秀紅色講解員隊伍。因此,課程培訓成為蓮花講解員隊伍能力建設的需要。課程是培訓的核心部分,是決定培訓質量高低的決定因素,培訓課程的開發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培訓的需要,使課程的知識與講解員工作充分融合,切實提升學員的知識能力和技術能力,提高蓮花縣紅色講解員隊伍的質量。
(一)培訓課程開發原則
1.自主開發原則
課程開發應該注重從實際出發。蓮花縣的培訓課程應該貼合蓮花縣現有的旅游資源和歷史背景,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自主開發,建立貼合學員實際情況、符合蓮花景點情況的課程。
2.提高能力原則
培訓應當切實提高學員的知識水平,端正學員的態度,以提高能力為原則。在課程開發方面,在幫助學員掌握必需知識的基礎上,建立蓮花縣現有資源所需要的若干個知識模塊,以此進行課程開發和課程設計,達到提高受訓學員專業能力的目的。
3.可持續發展原則
培訓課程的設計不僅要重視學員知識與能力的培養,也要關注學員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注重終身學習的職業態度的養成和職業價值觀的塑造,使其能夠通過此次培訓提高專業水平,更加熱愛工作崗位,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4.分層級教學原則
根據每個學員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針對本身從事講解員工作的學員,課程內容可以更加具有專業性;對于從事非講解員工作的學員,則需要從講解員的基本禮儀和技能知識開始講授,從基礎開始層層深入教學,引導他們進入學習狀態[3]。
(二)培訓課程設計
課程開發應當了解學員具體情況,在整合教學資源和教師資源的情況下,將所需的知識進行整合開發,建設新的課程內容。這是一個有目的的準備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訓課程需求分析
培訓需求分析是組織者和相關負責人對培訓相關人員進行調查,分析他們對于此次培訓的目標、期望等,最終確定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法,使此次培訓能夠達到預期目標。通過此次對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班學員的期望調查,了解學員需求,在后期的培訓課程中應該增加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和課程內容,以實現培訓課程的優化。蓮花縣的紅色講解員培訓課程設計不僅要對培訓對象進行需求分析,還應當對授課者及管理者進行三維度的需求分析,了解其期望和目的,使課程開發能更加貼合三者的需求,從而確定培訓的具體方案和課程內容,對課程的開發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4]。
2.培訓課程內容設計
學員是課程內容開發的主體,課程內容應當與學員的知識能力及專業能力相匹配。針對前期所獲得的需求分析以及對蓮花縣現有資源的調查,確定課程開發的內容。以蓮花縣的紅色景點講解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將原本涉及的高校純理論知識進行拆分重構,加入市場需求下的新要求以及相關行業經驗,結合蓮花縣現有實際情況進行教材編寫,加入紅色旅游、鄉村旅游以及經典案例分析等學習內容。除此之外,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水平進行教材編寫,有選擇性地增加或刪去專業知識點,使教材定制更加具有針對性[5]。
(三)培訓課程實施
課程實施與改進是課程開發的最終環節。課程在開發后,經由授課教師對學員進行傳授,最終運用于實際。蓮花紅色講解員培訓可利用好政校企合作這一特點,將高校教師與企業負責人等資源利用起來,實現課程理論與實踐經驗的統一。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不斷進行整改,以實現培訓效果最大化。
1.培訓授課方式
培訓課程的教授不應當局限于講授法的使用,蓮花縣紅色講解員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該采用靈活的課程授課方式,以提高學員對課程的接受程度,提升課程價值,實現培訓效果的優化。
項目式教學法是依據該專業核心崗位工作項目的需要選擇、組織教學內容,進而完成工作任務的課程教學模式。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的課程構建應以所需的紅色講解員崗位的職業能力為核心,課程內容的設置以項目課題的形式,把紅色歷史講解、導游實務的實際工作任務作為課程設置的核心,把景點的具體講解作為教學內容,通過項目化的方式,以具體形式進行探索學習[6]。
通過案例分析法展示案例告知學員突發情況的應對及處理辦法,培養學員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通過體驗式教學法讓學員以親身體驗的方式深入了解培訓內容,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運用。
2.培訓課程設置
分層次教學要求面向所有學生,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設計不同層次的教案,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因“層”而教,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培訓具有針對性,增強培訓效果。培訓課程應當符合各個層級學員的特點,對講解員工作毫無了解且年紀較大、學歷較低的學員,授課內容應以基礎理論知識為主,課程設置應較為淺顯(見表1)。本身從事講解員工作,或學歷較高,對所學內容較容易理解的學員,可教授一些拓展性知識以及專業性較強的知識。與此同時,此次紅色講解員培訓是基于政校企協同育人的模式進行的,要充分利用此次培訓的教師資源,從蓮花縣實際需求出發,合理設置培訓課程,使所開發的課程更加貼近學員實際,更容易被學員接受,切實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將課程與實際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培訓課程的特色,切實調動學員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使培訓效果得到顯著提高[7]。

此次蓮花縣紅色講解員培訓班課程設計的優化是在蓮花縣現有模式的前提下,通過對一些相似培訓課程體系的研究對比以及對此次培訓學員的期望調查,總結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進行課程優化設計,以期使蓮花模式更加系統完善,育人工作的效果得到最大化,蓮花縣的紅色講解員培訓班在今后能夠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壯大講解員的隊伍行列。
[1] 陳娛.Z公司員工培訓體系設計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8:2.
[2] 楊倩.BZ公司培訓體系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3:5.
[3] 趙婉.LF公司技能員工培訓課程開發研究[D].大連:大連海事大學,2018:7.
[4] 臧家潔.A酒店員工培訓體系優化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4:10.
[5] 賈勝穎.校企合作模式下《數據結構》課程設計與教學實踐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4):40-41.
[6] 陶玉梅,馬媛媛.以就業為導向校企合作實施課程教學:《電子設計初步》課程設計分析[J].統計與管理,2014(5):179-180.
[7] 申軍紅,崔瑩瑩,梁華,等.基于特征研究和需求分析的新任教師培訓課程設計[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