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8日,在池州境內的九華河流域和國網楓嶺220 kV變電站,國網安徽“汪湜護線愛鳥工作站”和當地野生鳥類保護協會的十幾名志愿者正在用望遠鏡觀察處在濕地邊緣的110 kV輸電線路運行情況和今年夏候鳥帶雛情況。同時,志愿者們還重點巡護了夏候鳥的繁殖地,發現它們正在帶雛練飛,為即將到來的南遷做最后的準備。
隨后,志愿者們走進村莊,向村民發放有關候鳥保護和用電安全的宣傳單,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和野生鳥類保護的重要意義(見圖1)。
隨著秋季氣溫不斷下降,大批候鳥自北向南開始了遷徙越冬之旅。每年3至7月是夏候鳥在池州的繁殖季節,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棉鳧、水雉、白胸翡翠、斑頭鵂鹠等也選擇在此安家落戶。

目前,夏候鳥的繁殖已接近尾聲,親鳥正在進行喂雛和帶雛,從10月初開始,它們就會陸續離開繁殖地遷徙到南方越冬。在幼鳥成長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危險,如天敵侵害、惡劣天氣、獵捕等因素。因此,開展夏候鳥繁殖地巡護和清除捕鳥網是保證夏候鳥順利南遷的重要手段。
國網志愿者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一是要對夏候鳥繁殖地進行巡護,查看今年新出生的幼鳥生長情況,周邊是否有影響候鳥遷徙的異?,F象;二是對池州境內的特高壓密集通道進行巡護,為冬候鳥安全遷徙開展排查。
隨著今年國網安徽“汪湜護線愛鳥工作站”的創建,志愿者持續開展候鳥“護飛行動”,結合電網所處濕地的特點,走進濕地、學校、社區開展候鳥越冬巡護、越冬補飼、拆除非法捕鳥網和“零野味”以及鳥類保護與安全用電科普宣傳等活動。(見圖2、圖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