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寶
摘要:“雙減”是指減少學生們的課后作業量和減少學科類的培訓機構,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學生們將會擁有更多的課后學習時間,進而教師們也就要及時去優化家校共育的形式和內容,以求在“雙減”的前提下來有效保障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對此,本文從“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家長觀念意識”“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家校互聯方式”“注重實踐作業,增強學生生活體驗”三個方向出發,對如何在雙減背景下開展中學階段的創新家校共育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中學;雙減政策;家校共育;信息技術;實踐作業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045
家校共育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觀念,其需要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來為學生們提供更加優異的外部學習條件。而“雙減”政策也是國家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所提出了符合國情以及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戰略方針,其對于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有著極強的促進作用。在“雙減”政策的影響下,學生們擁有了更多可以自主安排的學習時間,一方面適當的課后延時教學服務意味著從教師方面提供了教學質量,使得學生們在校期間有著更強的學習效果;而另一方面,家長們也要結合教師們的指導去及時優化孩子在家學習的外部環境,要幫家長們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否真正需要上課外培訓班,理性看待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也促使家長更好地督促和引導自己孩子在家學習,最終真正發揮出家校共育的實際價值。
一、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家長觀念意識
很多家長在日常忙于工作,對一些新穎的教育政策的關注度可能不足,同時由于很多家長的行業與教育相差較多,所以其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指導也僅限于口頭上的督促。對此,學校和教師們就要加強日常的教育政策宣傳,諸如對“雙減”政策的深層次解讀,去幫助家長及時提高自身的教育觀念意識,進而能夠促使家長們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貢獻更多的力量,以求更好地實現對孩子學習的保駕護航。
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的開展家長會,然后在開展家長會的過程中對家長宣傳“雙減”的政策,進而使得學生家長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雙減政策的內容,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家長通過雙減政策對學生的教育進行更多的思考,比如要理性看待學生的學習成績,從而使學生和家長都減少不必要的焦慮、還比如家長不能盲目跟從其他家長對學生的教育,要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等等,從而真正的幫助學生來“減負”,有效提高家長的觀念意識。
二、借助信息技術,豐富家校互聯方式
信息時代的來臨,讓現代人們的聯系更加便捷、高效,對此教師就要能夠借助信息技術來充分豐富家校互聯的方式,以便雙方更加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和在家時的學習情況。此外,尤其是在如今倡導“雙減”的背景下,教師和家長們更要能夠就孩子的相關教學內容達成統一認知,而在這其中有效的家校互聯也就在其中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最終既要能夠真正降低學生的學習負擔以及家長的教育負擔,也要能夠切實提高日常的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可以建立班級QQ群和微信群,并且及時的在群里向家長匯報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態及情況,同理,教師也可以及時的在班級群里向學生家長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情況,進而使得教師和家長都能夠及時、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每個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變化做成表格或者統計圖發給學生家長,進而讓學生家長更加有針對性的和教師共同幫助學生、監督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提高日常的教學效率。
三、注重實踐作業,增強學生生活體驗
“雙減”政策的落實,教師們需要對學生們的課后作業設計進行科學、合理地優化,對此注重實踐作業的開展便是教師們所需努力的方向之一,進而有效增強學生們的生活體驗。這時,教師們就要合理利用課后延時教學服務,帶領學生們去進行更加豐富多彩的實踐作業,幫助學生們去提升其綜合品質,同時在此過程中也可以邀請一些時間相對充足的家長參加,以保障學生們擁有更多家長陪伴的學習時光。
例如,教師在設計各科的作業時,應該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還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綜合性的培養,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的延時作業,比如讓學生用樹葉子貼副畫、讓學生觀察身邊的不同事物并寫成一篇小作文等等,進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的鍛煉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同時減輕學生課后的作業負擔,幫助學生增加對生活的體驗,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雙減”政策的出臺為進一步發展家校共育提供了新契機,教師們要能夠有效把握住這一機會,及時優化當前的家校共育體系,以求在雙方的力量下共同來呵護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此外,教師們要始終堅持落實素質教育、提效減負等一系列的先進教育理念,要能夠真正結合當代初中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特點來進行知識和能力教育,同時也要發展學生們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等等,最終有效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潮海, 徐文娜, 康健. 新時代中小學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論基礎與策略創新[J]. 現代教育管理, 2019(11):12-17.
[2]楊曉陽. 新時代創新家校共育工作的實踐路徑探究[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 2019, 000(002):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