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玲
摘要:本文通過觀察聽障兒童在聽力語言康復中心中的同伴關系,分析良好的班級環境因素對學齡前聽障兒童同伴交往能力的發展有著怎樣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環境學齡前聽障兒童同伴交往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5-333
班級活動室環境是指班級活動室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物質環境主要包括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等有形的物質,精神環境主要包括文化環境和心理環境。蒙臺梭利說“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溶入自己的生命之中。”近幾年我國特殊教育的迅猛發展,使特殊兒童的同伴關系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一、創設一個積極互動的精神環境
想要培養聽障兒童同伴間的交往能力,關鍵是教師要給孩子們營造一種溫暖、關愛、尊重和信任的交往環境。使他們想交往、敢交往、有機會交往。孩子們在游戲和活動中獲得支持和鼓勵的力量能更好的發展同伴間交往的能力,交往的技巧和水平也會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同伴交往是最大量的、最真實的、最自然的。每天早上進中心時的問候,洗手、喝水,就餐,散步,自由活動等時段的交流。教師在其間可以及時運用隨機教育和個別化教育,對聽障兒童進行正面的鼓勵和引導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發現內向膽小不喜交往的聽障兒童需要幫助,就能力強的孩子來幫忙,并可以提示他要運用適當的禮貌用語,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交往的技能。當發現內向的聽障兒童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時應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因為只有在實際情境中,聽障兒童通過交往技能的訓練,才能真正積累交往的經驗。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孩子愛模仿的天性,引導他們在交往中能初步運用禮貌用語。如:每天我都會主動對孩子們說“早上好”、“再見”。經常在情景中運用一些如“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示范給聽障兒童看,提出請求時要說“請幫我……好嗎?”接受幫助后要及時說“謝謝”等。久而久之,孩子們開始有意識地用禮貌用語來進行同伴交往。
二、創設豐富、開放的物資環境
皮亞杰曾提出:“知識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特別要強調個體與物理環境和材料的有效互動。”所以教師要創造性地為聽障兒童提供豐富的、具有層次的、可供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的材料和環境。
2.1創設良好的班級交往環境
班級作為聽障兒童第二個家,其在他們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促進孩子在班級中與伙伴的交往,教師可通過在班級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互相合作。教室的空間大小是不能改變的,故此,我將桌椅重新擺放,盡可能設置障礙,減少孩子們發生問題行為的可能性,在座位上也做了一些改變,將一些需要關注的孩子安排在離我近的位置,方便我及時照顧到并加以干涉,
2.2提供適宜、適量的活動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提供一定數量的有利于聽障兒童開展社會性交往的玩具。所以在設計教室環境時規劃出一個區域來收納所有玩具,利用收納筐分類擺放好,這樣做能夠很好的遮擋孩子們的視覺注意,不會因為玩具的吸引而出現跑動的現象。并添置了大量的益智玩具及各類模型,這樣孩子們不會因為玩具的不足而發生爭搶。同時選購了一些可以帶動孩子積極交往行為的器械,例如平衡木、跨欄、兒童球架,在活動中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孩子們的輪替、等待、合作的行為。
2.3主題活動中的環境創設
維果斯基的“合作建構論”使我們得到了重要啟示:即兒童的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我們在主題活動中不光要重視活動過程中創設的情境,也要重視班級活動室的墻飾對主題活動的拓展與延伸,主題墻的更換是有一定周期的,在這一時間段里可以幫助那些膽小的孩子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學習到的交往技能進行鞏固練習,還可以為孩子提供素材使他們延伸出更多的交往話題。教師在墻飾設計中要敢于思考,敢于別出心裁,多一點獨特的創意,才能讓主題墻獲得孩子更多的關注。如主題墻飾“我愛我家”,我把背景設計一幢房子,把孩子們從家中帶來全家福照片,剪貼成各種造型來裝飾房子,鼓勵孩子在自然、寬松、溫馨的氛圍中,介紹自己的家人。在平時的留心觀察中,經常發現總有孩子們圍在墻飾邊,指指點點,由此,我覺得主題墻很好的給孩子們的同伴交往創造了機會,即發揮了它應有的教育功能,又能更好地促進了聽障兒童交往技能的發展。
2.4一日生活中的環境創設
生活就是教育,生活本身就需要交往。教師要抓住聽障兒童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創設適當的環境來培養同伴之間的交往能力。例如小班聽障兒童在飲水時往往有擁擠現象。干是,我就在水桶一側的地面上貼了一串小腳印,并在桶壁上貼了一張笑臉,然后告訴孩子們說:“喝水時,要踩腳印,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看到笑臉時,請喝水。誰最棒,就會得到笑臉”同時,還要給遵守規則的孩子以表揚和貼畫獎勵。在笑臉的提示下,孩子們很快改掉了飲水擁擠的壞毛病,每次都能排隊飲水。可見,恰當的環境創設使聽障兒童養成了謙讓等待等良好的交往品質。
總的來說,要提高聽障兒童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充分利用人、物、時空等各種因素,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用聽、說、唱、畫、手工制作等各種形式激發孩子的交往興趣,發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7
[2]湯志民:《幼兒園環境創設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9
[3]樸永馨主編特殊教育辭典[M].華夏出版社,2006
[4]王娜李彥璇劉莉華石雯婧李卉聽力障礙兒童社會情緒、適應行為與語言能力的關系[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