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軍
(福建省永泰縣林業局, 福建 永泰 350700)
美國紅楓(Acerrubrum)是道路綠化中應用的彩葉樹種之一,原產于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大部分地區,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因秋季葉片呈現奪目的紅色,又被稱為紅花槭,近年來在公園、小區、街道的綠化中被廣泛種植[1-2]。自2017年以來,為加快森林生態景觀建設,福建省永泰縣按照“樹種多樣化、品種珍貴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在縣城周邊、“三沿一環”、生態旅游景區等重點區位,打造了更多優質森林生態景觀,集中應用和合理配植以美國紅楓等秋色葉樹種為主的彩葉樹種,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但引種的美國紅楓因受星天牛(AnoplopharachinensisForster)的危害,導致植株枯死或半枯狀態,使美國紅楓失去原有紅艷鮮麗的優美樹姿,影響其觀賞價值。因此,于2019年對星天牛在永泰縣的發生危害及規律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為有效防治星天牛對當地美國紅楓的危害提供參考。
以永泰縣嶺路鄉對山村的山尾山場、赤錫鄉玉錫村的白林坑山場為研究區域。兩地種植樹種為美國紅楓,選用胸徑3 cm以上大苗造林,初植密度為1 200株/hm2,種植總株數11 400株,造林總面積9.5 hm2。2019年,在調查森林生態景觀林造林成效時發現其所種植的美國紅楓遭受星天牛危害。在兩地森林生態景觀林中各隨機選擇設置2個調查樣地,每塊樣地0.1 hm2,調查樣地內總植株264株。采用逐株調查方法,對未受害植株數、受害植株數進行調查。其中,受害植株主要調查受害部位、星天牛危害的枝條數、星天牛新鮮蟲糞排泄孔數、活動蟲數等。對受害株率、枯枝率、蟲口密度、有蟲株率、危害度等按以下公式進行計算,蟲害等級劃分見表1。

表1 美國紅楓的星天牛蟲害等級劃分[3]




式中,P表示危害度,Vi為某蟲害級別代表值,ni為某級別株數,N為調查總株數,Va為最高級別代表值[3]。
調查的264株2年生美國紅楓中,受害株數195株,采害株率74%,其中枯死株數130株,受害枯枝(包括折斷主干)株數65株,枯枝率24.6%。有蟲株率73.9%,蟲口密度1.6,蟲害等級為四級,危害度為73.3%。
永泰縣地區星天牛2~3年發生1代,其越冬方式主要以成蟲和幼蟲為主。每年3月,越冬后的幼蟲孵化后鉆入紅楓樹皮內蛀食一段時間后進入韌皮部[4],隨后蛀入木質部,直至4月中旬幼蟲化蛹結束后才停止蛀食,并且老齡幼蟲的危害最大;新一代蟲卵在每年的5—6月孵化,直至越冬結束后才停止蛀食活動。幼蟲有10~11個月時間在樹干內進行蛀食活動,方向多數向上,少數向下[4]。幼蟲向上蛀食樹干,會降低樹木主干機械強度,在此情況下如遇大風會使樹木主干折斷;幼蟲向下蛀食,導致樹干形成空洞,嚴重影響樹干正常的營養輸送,導致樹木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生長,造成樹木逐漸枯死。永泰縣景觀綠化樹種紅楓的受害情況顯示,大量星天牛幼蟲在地徑3 cm以上的紅楓樹根部蛀食,導致紅楓樹皮開裂,對其水分和養分傳送產生嚴重危害,造成紅楓幼林生長衰弱甚至大量死亡。星天牛成蟲的危害其一般在5—8月,5月雌成蟲在樹干基部近地表出的樹皮夾縫中產卵,并形成“T”形或“人”形產卵痕;6月中下旬,蟲卵開始大量孵化,進入高峰期;6—7月,成蟲羽化出樹并在中午前后活動最為活躍,啃咬主干樹皮和分枝的嫩表皮,形成唇形刻槽,導致樹枝枯死。
通過對永泰縣山尾山場和白林坑山場2年生美國紅楓受星天牛危害狀況的調查發現,樣地中美國紅楓的采害株率達74%,枯枝率達24.6%,有蟲株率達73.9%,蟲口密度為1.6,蟲害等級為四級,危害度為73.3%。表明,近2年中星天牛對永泰縣美國紅楓已造成嚴重危害,需及時加強對星天牛的防治。由于星天牛在不同蟲態及相應時期對美國紅楓的危害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當地美國紅楓星天牛蟲害的發生特點,針對蟲態和危害時期等情況的不同,在星天牛防治中科學采取營林技術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等不同方法,以實現較好的防治效果。
1) 營林技術防治。在新造林地栽植健康優質、未受蟲害的苗木,同時為促進幼林生長,應在幼樹之前的3年內加強撫育管理,以不斷增強樹勢,增強美國紅楓的自身抗力,從而減輕星天牛危害。根據調查發現,人工純紅楓幼林最容易受星天牛危害,并很難控制受害程度,因此,建議選擇臭椿、銀杏等樹種營造闊葉混交林,創造不利于害蟲的生存環境,惡化幼蟲的營養條件[5]。
2) 物理防治。首先,在5—6月星天牛產卵盛期,如在樹干基部1 m以內發現“T”形或“人”形產卵裂縫時,用刀刮除卵粒,或選用木質棒或橡膠質榔頭等硬物對裂縫周邊進行敲擊,以擊碎星天牛蟲卵。其次,幼蟲初期僅蛀入韌皮部1~1.5 mm處,用小錘輕敲樹皮可消滅幼蟲;對蛀入木質部的幼蟲,根據排泄物可尋找其位置,用尖刀剝開樹皮,尋找蟲道,捕殺幼蟲,亦可用8號鐵絲鉤鉤出幼蟲。第三,在成蟲盛期,太陽未出露水未干的早晨,成蟲多集中在樹梢,用小竹竿輕敲擊,使成蟲墜地后捕殺[6]。
3) 化學防治。首先,在5—6月星天牛初卵幼蟲期,在樹干基部涂抹80%敵敵畏乳油10~50倍液,或在樹干侵蛀部位噴射50%敵百蟲乳劑200倍液、吡蟲啉1 000倍液,以殺死低齡幼蟲。其次,在3—4月的幼蟲期、6—9月的越冬前幼蟲期,根據地面上成堆的粉狀黃色蟲糞,用細鐵絲鉤找到蟲道后將糞屑從蟲道中鉤出。由于這兩個時期星天牛幼蟲一般在樹干深部或淺部,木質部已被蛀成一個坑道,因此,鉤出糞屑之后可用80%敵敵畏10~50倍液或40%樂果乳油浸過的藥棉球塞入蟲道中,也可在蟲道中注射80%敵敵畏乳油500~600倍液,并用泥土封住所有蟲道口。三是5—8月的成蟲期,在樹干、樹冠,每隔5~7 d噴施1次2.5%溴氰菊脂乳油500~1 000倍液、綠色威雷微膠囊300~400倍液、3%噻蟲啉粉劑,連續噴2~3次,選擇晴天露水未干時噴藥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