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對中美關系關注的熱度,隨著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的舉行而升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11月16日長達3個半小時的會晤給了外界充分的想像空間,會后,有關此次會晤的更多內容和中美達成的一些具體承諾陸續披露出來。
中美元首視頻會晤結束后沒幾個小時,參會的沙利文在布魯金斯學會的網絡研討會上表示,拜登與習近平會晤達成的一個重要共識是,美中需要通過最高領導人“持續和定期的”溝通來為兩國關系指引方向,同時為下級布置具體任務。據美國“Axios”網站16日報道,沙利文在研討會上稱,可以將未來的中美雙邊接觸分為四個層面。第一層面,在美中兩國利益一致的緊迫問題上進行合作,如執行氣候協議、為全球接種疫苗以結束新冠肺炎疫情等。第二層面,應對兩國歷史上曾經合作、如今仍然面臨的重要挑戰,包括伊核談判和朝鮮導彈試驗。第三層面,加強直接溝通,有效管理分歧,比如臺灣問題。第四層面,解決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懸而未決的問題。
據《紐約時報》報道,16日美中宣布達成協議,放寬針對雙方記者在兩國的限制。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稱,雙方已就保障記者正常進出對方國家等問題達成三項共識,這一成果“來之不易,符合雙方媒體利益,值得珍惜”。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17日對記者說,美國現在非常迫切地想要跟中國合作,主要原因是中美之間存在多個層面的共同利益,這個事實不以美方一些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美方現在喜歡把合作說成是“給競爭加上護欄”,這個說法非常可笑。實際上,從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訪華,到9月拜登同習近平通電話,都表明美方意識到在越來越多問題上需要跟中國合作,所以才很急切地來訪、見面、通話。
(摘自《環球時報》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