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紅 米朋樹 張冬梅
摘 ? ?要:參賽教學法能夠強有力地雙向激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潛能,取得常規課程教學及其他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師生雙向驅動的教學效果。文章通過對大興安嶺職業學院運用參賽教學法情況及效果的考察,闡明應用參賽教學法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促進教師對教學的投入與熱情。
關鍵詞:參賽教學法;師生雙向驅動;激發學習動機;提高教學狀態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2-0049-02
高職生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不足、學習自我效能感低等問題,高職院校學生整體學習動機有待增強[1]。心理學家認為,動機的激發或喚起,對學習具有最佳的效果。學習動機過弱者,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在認識上重新調整對學習活動的定位,在情感上進行正向的強化,在行為上多進行學習活動的嘗試,需要采取多種措施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2]。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也存在職業倦怠問題,教師個人因素、高職院校穩定的事業編制特點、激勵體制不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高職院校教師教學熱情與動力的懈怠[3]。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面臨的問題,能夠對高職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雙向驅動的教學方式方法,就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現實途徑。
一、參賽教學法對師生雙向驅動作用的分析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將專業職業技能賽事與教學活動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稱為參賽教學法,也稱為參賽式教學。大量研究表明,應用參賽教學法的課程教學取得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課程教學,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等[4]。參賽教學法的核心要素是將課程教學內容與專業職業技能賽事融合起來,所以專業職業賽事的特性決定了參賽式教學的特點。專業職業技能賽事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真實社會活動,具有水平高、公開性、競爭性、權威性特點,對參與比賽選手的專業職業技能要求較高。各級各類高水平專業賽事活動有著成熟的賽事組織與評價體系,能夠使參與學生跳出本校視野,通過跨校、跨地區、跨省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評價出其專業水平。學生能夠參加哪一類型級別的比賽及其獲獎名次,標志著參賽者及其指導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也標志著參賽單位的綜合實力。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專業技能為主,相對于研究性學習內容,職業專業技能類學習內容更容易參與各級各類比賽。我國職業專業技能類賽事活動比較多,且已經形成體系,社會認可度高,在高職院校中應用參賽教學法具有優勢。
從應用參賽教學法的課程教學過程來分析,首先其預期是通過教師階段性的輔導,使學生能夠參加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比賽,并力爭獲獎,教師也能因此獲得榮譽?;趯I職業賽事活動的特點,以參加賽事活動為目標的教學與以完成課程標準為目標的教學相比,對學生與教師的心態行為影響較大。這種心理影響是參賽驅動教學法具有師生雙向驅動作用的前提條件。在進行參賽式教學前,教師會充分評估學生水平,對認為具有可行性的課程和班級或學生團隊進行參賽式教學。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強調,進行參與競賽及獲獎的教學能夠給學生帶來的成長價值與成就價值,這兩項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措施為激發學生學習期待動機與學習任務價值動機奠定了理性認識的基礎。師生都能夠認識到參賽的可行性,認識到以參賽為目標的教學能使師生獲得更高的專業技能,認識到參與這一真實的社會競爭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認識到參與權威比賽與獲獎能使學生和指導教師獲得成就感,提高自身的社會評價度,師生認識到參賽經歷及所獲獎項在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具有實用價值。在對參賽與獲獎價值的認識中,教師更能深刻認識到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獲益,這種認識能激發出教師的職業責任感,使教師帶著使命感完成這一教學過程。在參賽教學法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按照賽事項目專業職業標準調整教學標準,這一標準要高于常規課程標準。變化后的教學目標更有利于激發學生與教師的潛力,以及師生教與學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在整個參賽準備過程中,師生都能夠意識到學生選手之間、指導教師之間、參賽院校之間的實力競爭。競爭環境下為取得預期參賽目標,師生均會形成斗志,挖掘出所有潛能。參賽教學法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形成成熟的專業職業技能與實踐參賽能力,教師帶領學生參加比賽,在參加比賽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綜合能力均獲得提高,學習成就感與價值感也隨之提升。
二、參賽教學法師生雙向驅動作用的應用實踐與調查
為深入分析高職院校中應用參賽教學法對學生各學習狀態與對教師各教學狀態的影響,筆者在大興安嶺職業學院藝術體育類課程中實踐應用了參賽式教學法。在體育課程中實踐省賽型參賽式教學,在美術類課程中實踐校賽型參賽式教學,實踐后測評調查分析。進行省賽型參賽式教學實踐的課程包括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徑、武術、籃球課,有8名教師、63名學生參加實踐。實踐過程是在上述六門體育課程中選拔優秀學生成立專項隊伍進行參賽式教學,參賽式教學課程內容標準結合省大學生運動會的項目要求進行。在為期四個月的參賽式教學后,參加黑龍江省第十七屆大學生運動會。進行校賽參賽式教學實踐的為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書法課,藝術設計專業的平面設計課,有5名教師、52名學生參加實踐。實踐過程是在2019年兩個學期初組織發起校級美術學科技能賽展,擬參加賽展的美術、書法、藝術設計課程,在學期內將班級教學的常規授課內容與參賽內容結合起來,按照賽展標準進行課程教學,于兩個學期末選拔優秀作品參加技能賽展,并評出學生與教師獎項。前述兩項實踐結束后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采用比較參賽式教學與常規教學時的學習狀態和教學狀態,調查分析參賽教學法對學生十項學習狀態的影響,對教師四項教學狀態的影響。調查使用自編問卷《參賽課程與常規課程的學習狀態比較問卷》《參賽課程與常規課程的教學效果比較問卷》 。
對學生進行參賽課程與常規課程學習狀態比較調查,要求學生自測比較的十項學習狀態分別為學習興趣、學習質量、學生效率、學習主動性、學生協作能力、學習堅韌性、學習目標設置、投入的精力與熱情、自我要求、學生專業技能。調查結果統計顯示,參與測試的72名學生中,認為以上十項綜合學習狀態在參賽課上更高的學生平均數為42,占比58.3%,認為在兩種課上差不多的學生平均數為22.5,占比31.3%,認為在常規課上更高的學生平均數為7.5,占比10.4%。在參賽課上,十項學習狀態中,學習興趣更高的學生占比72%,自我要求更高的學生占比64%,學習堅韌性更強的學生占比61%,投入的精力與熱情更多的學生占比60%,學習目標設置更高的學生占比60%,協作能力增強更多的學生占比58%,學生學習質量更高的學生占比54%,專業技能更能提高的學生占比50%,學習主動性更強的學生占比49%,學生效率更高的學生占比28%。
要求教師觀察比較的六項學習狀態分別為學習興趣、學習質量、學生效率、學習主動性、學生協作能力、學習堅韌性。參與測試 的11名教師中認為以上六項綜合學習狀態在參賽課上更高的教師平均數為10,占比91%,認為以上六項綜合學習狀態在兩種課上差不多的教師平均數為1,占比9%,認為在常規課上更高的教師平均數為0。
要求教師自測比較在參賽課與常規課上的四項教學狀態分別為:教師教學目標設置、教師投入的精力與熱情、教師對學生嚴格要求的程度、教師教學專業技能提高。進行參賽式教學的11名教師中,認為以上四項教學狀態在參賽課上更高的教師平均數為8.6,占比78.2%,認為在兩種課上差不多的教師平均數為1.8,占比16.4%,認為在常規課上更高的教師平均數為0.6,占比5.4%。在參賽課上,四項教學狀態中,對教學目標設定更高的教師占比100%,投入的精力與熱情更多的教師占比82%,對學生嚴格要求程度更高的教師占比73%,教學專業技能提高更多的教師占比55%。
三、結語
參賽教學法將專業職業技能賽事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使得參加具有水平高、公開性、競爭性和權威性特點的賽事活動成為課程教學中師生共同努力的目標,能夠強有力地雙向激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積極性與潛能,教學效果優異,能夠取得常規課程教學及其他教學方法難以達到的師生雙向驅動的教學效果。
在大興安嶺職業學院的實踐應用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教師與學生認為參賽教學法比常規教學法能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狀態,其中教師所判定的學生學習狀態提高程度比學生自認為的學習狀態提高程度更高。絕大多數教師認為參賽教學法比常規教學能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狀態,按照教學狀態的提高程度排序為教學目標設定、投入的精力與熱情、對學生嚴格要求程度、教學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朱蘇,趙蒙成,顧羊林.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特征與激發培養策略探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9(10).
[2][美]布羅菲.激發學習動機[M].陸怡如,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13.
[3]曲鵬,王佳銳,吳建偉.高職教師職業倦怠問題成因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7).
[4]李麗鳳.參賽教學法在藝術類課程教學中實施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25).
收稿日期:2020-12-03
作者簡介:楊麗紅(1975—),女,黑龍江大興安嶺人,大興安嶺職業學院藝術體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高職教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參賽驅動教學法及其在高職藝術體育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ZJC1319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