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甄敏蔚 / 文

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如何增強組織韌性,提升抗壓、抗風險能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11月8日下午,主題為“質量、韌性與可持續”的2021年進博會國際質量創新論壇在滬成功舉行。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局長黃國梁在視頻致辭中說,在疫情侵擾之下中國依然如期舉辦第四屆中國進口博覽會,體現了中國通過更高水平開放、更大規模同世界共享市場的努力。本次論壇以“質量 韌性 可持續”為主題,探討制造、服務、建造以及數字新經濟企業的組織韌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質量領域變革創新,將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質量領域對話、合作與交流,在學習引進國外先進質量理念和經驗做法的同時,分享中國質量實踐的成功經驗,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許瑾在致辭中代表上海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本屆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他說,在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大背景下,上海企業應更加聚焦提升質量競爭力,更加強化以質取勝的戰略意識,不斷提升質量意識和質量素養,積極做標準的制定者、質量的管理人。
上海市質量協會會長俞光耀在致辭中說,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要質量專業論壇,本論壇已連續舉辦到了第四屆。本屆國際質量創新論壇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搭建一個云端互聯、開放共享的質量新平臺,在全球范圍內同步分享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理念。

本次論壇得到了國際質量界的鼎力支持。國際質量科學院、歐洲質量組織發來致辭。美國質量學會、國際項目管理協會、英國標準協會等國際專業組織和上海市質量協會的負責人、專家通過線上或線下方式參加論壇,論壇還舉行了中外企業家論壇。
國際質量科學院IAQ理事長伊麗莎白?凱姆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當今世界的發展形勢對質量方法論和專業人士提出新的挑戰,質量領域需要提出提高質量韌性的新方法,以幫助企業適應互聯網以及技術對質量體系日益擴大的影響。快速變化的世界,不僅要求企業變得更加敏捷,也要求質量專業人士運用質量思維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促進績效提升,并不斷創造價值。
與會嘉賓圍繞主題,就如何促使企業從生存危機中快速復原并推動企業持續增長能力的提升、如何培育組織韌性,從文化、戰略、領導力、資源、員工敬業、顧客關系、供應鏈、財務績效以及社會責任等不同維度進行探討,發表真知灼見,為企業提升抗擊風險與應對挑戰、轉危為機的能力,提供可借鑒的路徑和方法。
英國標準協會大中華區戰略伙伴關系總監保羅?洛佩斯,將組織韌性定義為“組織為了生存和繁榮預測、準備、響應和適應漸進性變化和顛覆性變化的能力”,包含運作韌性、供應鏈韌性和信息韌性等三個相互關聯領域,其中領導力、人、流程和產品是四類關鍵變量。他指出,國際公認的碳中和標準PAS2060,將有助于企業減少碳排放,提高韌性。
美國質量學會專家塞爾杰奧?弗利亞斯在以“服務和經營質量”為題的視頻演講中說,經營質量涉及產品、服務、環境、社會等各個方面,最終以價值質量呈現。服務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客戶體驗,做好質量的個性化設計,這將會對復合型人才提出更多需求。
國際項目管理協會IPMA副主席奧克薩娜?克利門科認為,處在VUCA時代,個人和組織正在改變思維方式以適應新的環境,項目管理行業出現了可持續項目管理、綠色項目管理等新項目管理模型。她認為,組織管理和項目管理是雙向關系,首先要制定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將目標管理納入其中。
上海市質量協會副會長、國際質量科學院院士、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核能顧問、國家電投集團核能總工程師鄭明光作了題為“綠色低碳新能源體系”的演講。他認為,碳中和的實現路徑,要從七大方面去努力,關鍵是全球協同合作。
本次論壇舉行的中外企業家論壇,匯聚了來自博世、拜爾斯道夫創新中心、上海沃比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申通維保、上汽集團乘用車、城建集團城市運營集團等中外企業的高管,就“工業4.0與敏捷管理”“數字化轉型”“綠色創新”“智慧運營與標準”“質量與自主創新”等話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作為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海交易團的配套活動之一,本論壇由上海市質量協會組織舉辦,得到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發展局、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外辦的關心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