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加強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實踐的應用推廣,引導全市各區域、領域培育樹立更多具有時代特征、行業特色,可借鑒、可推廣的標桿經驗,以質量提升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助力技術攻關突破,上海市經信委在全市范圍內持續組織開展“質量標桿”活動。本刊上期介紹了上藥藥材的“五星”中藥全產業鏈質量管理模式,本期介紹上海地鐵第四運營有限公司的“智慧車站”項目。
隨著上海軌道交通超大規模網絡發展和客流量的不斷攀升,如何有效提升客流管控效能是確保車站、線路安全有序運營的首要課題。上海地鐵第四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四公司”)積極響應申通地鐵集團“國內領先、國際一流”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以超大型換乘樞紐站漢中路站為試點,推行實施“智慧車站”項目,從而實現了“科學預判、合理預防”的智能化客流管控。
地鐵四公司基于PDCA循環管理邏輯(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Act處理),以乘客需求為導向,從服務的策劃、執行、監測到改進,不斷優化車站大客流管控模式。通過“上海軌道交通票務信息管理系統”及“上海申通地鐵運營管理”兩大平臺,完成了對車站分時段客流、極值客流、斷面客流的數據采集工作,并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對車站客流流量、流速和密度的實時監測,為輔助運營決策提供實時、精準、有效的技術支撐。
地鐵漢中路站利用數據監測,形成實時動態的熱力圖像,通過顏色的區分直觀地展現各區域人群流量分布,并通過對客流數量、分行比例、時間分布特征進行自動分析,精準還原客流詳細走行軌跡,從而獲知車站客流狀態與趨勢,為引導客流走向、信息智能發布、客流預警和應急疏散指引等提供決策依據(圖1)。

圖1 實時客流監測系統示意圖
根據客流熱力圖分析獲知車站高峰時段客流對沖區域位置后,地鐵漢中路站對現有空間布局進行改造,通過增設物理分流欄桿、可調節反向投影儀、懸掛式導向幕布、調整自動扶梯運行方向等手段對換乘客流的走向進行合理設計,從而形成了“逆時針單向換乘”方案,消除了對沖區域,實現了車站有序換乘(圖2)。

圖2 漢中路站工作日高峰期間客流對沖區域示意圖
此外,新型的智慧車站服務現場布設有1080P的高清智能攝像探頭及全景網絡高清球機,通過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可實現實時分析結果的共享,360度無死角查看現場客流動態,對乘客及設施設備的異常行為進行智能分析,從而有效提升車站應急處置能力(圖3)。

圖3 智能監控系統——出入口高清探頭

地鐵四公司運用大數據和智能化的大客流動態管控方法,持續對車站客運組織及大客流預案進行優化,乘客通行效率顯著提升,同時也加強了崗位聯動、減少了人員冗余。該經驗的成功試點為地鐵車站現場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夯實了基礎,部分經驗和技術已逐步進行推廣應用,獲得業內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