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要: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給排水系統是十分重要的建設內容。給排水系統可以滿足居民日常用水和生活廢水排放的需求,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對城市化建設有很大幫助。在給排水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做好污水治理工作,確保污水排放符合標準要求,促進城鎮化建設的同時,也可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減少水污染問題。本文對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相應的處理路徑。
關鍵詞: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
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水資源是十分重要的一種資源。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存在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為了滿足用水需求,我國十分重視水資源管理與保護,不僅提倡節約用水,而且加強水資源循環系統的構建,采取有效的污水治理技術,提升水資源的利用率,滿足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做好給排水規劃設計十分重要。因為城市居民每天都會使用大量的水資源,污水排放量較大。在污水處理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進而影響污水處理的效率,需要采取對應的改進措施。
一、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問題
(一)存在治理盲區
數據顯示,在城鎮化快速同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的數量在不斷提升,已經占總人口比例的60.34%。隨著城市人口數量的增多,雖然人口紅利不斷提升,但也帶來了很多資源和環境問題[1]。其中,水資源的消耗和污染問題不斷增加,因為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業生產都離不開水資源,導致廢水排放量增加,城市給排水系統逐漸無法滿足城市廢水的排放需求。很多城市并沒有完善、全面的給排水系統,一些區域的給排水系統已經十分陳舊,系統管網嚴重超出使用壽命,給城市污水治理工作增加難度,造成部分地區的污水得不到有效治理。一些城市郊區、開發區沒有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造成污水的排放比較隨意,污染清潔水源和周圍環境,甚至會影響居民健康。
(二)處理技術落后
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雙創理念廣泛推行的背景下,我國各個行業都開始向智能化、數字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在給排水系統建設的過程中,也要積極采用現代化技術,不僅要進行材料的更新,也要對技術方法進行創新和改進,提升污水處理的效率,滿足城市給排水的需求。但是,很多城市雖然對給排水建設作出了明確的要求,但監管部門并沒有切實落實各項規范要求,污水治理技術也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更顯,很多管網建設工作還比較落后,甚至存在許多漏洞問題,嚴重影響給排水污水處理的效果。不僅如此,由于技術落后、監管不足,造成很多給排水系統質量低下,可能存在污水滲漏的問題,進而對周圍環境、水源造成不良影響。
(三)雨水污染嚴重
降雨也是污水的重要來源之一,對給排水系統有很大的影響,需要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降雨會增加給排水工作量,還會增加水資源中的污染物,可能造成污水的擴散,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不僅會導致雨水積聚,影響城市日常運作,還會污染居民的日常用水[2]。尤其在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雨水的污染程度不斷增加,如果沒有采取有效的凈化和排放手段,會嚴重影響水資源和周圍環境。但是,很多城市地下排水管道比較小,數量也不夠,出現大暴雨就會導致雨水積聚,污染環境、影響交通、破壞設施,帶來巨大的損失。此外,還有一些城鎮將雨水排放到周邊區域,造成周圍水資源被污染和影響。
二、給排水污水處理路徑
(一)加強勘查監管工作
給排水系統的建設具有復雜性和持續性,要根據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不斷完善和更新。在實際施工中,為了保障建設的合理性,需要做好勘察、設計工作,通過現場勘查獲取詳細的水文、地質等條件信息,然后做出合理的規劃設計,包括給排水系統構建材料的選擇、技術方法的應用等等。在系統建設完成后,要采取有效的監管措施,定期對給排水管網進行排查,了解管網中存在的隱患問題,尤其要及時處理污水滲漏的問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要做好數據檢測、收集等工作,保障各個環節的有效落實。此外,要加強現代化技術的應用,不斷創新污水處理技術,并對城市給排水管網的普及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和分析,根據城市建設發展的趨勢進行合理的設計與規劃,消除污水治理盲區,保障治理的有效性。
(二)創新污水處理技術
為了提升城市污水的治理和排放能力,要加強給排水系統的建設,采取合理的設計方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升級。要加強海綿城市的建設力度,提升城市儲水和排放的能力。在給排水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該了解當地的實際情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詳細的勘察和精確的計算,確定具體的排水面積、排水量、管網坡度等參數。施工和設計單位要加強溝通,做好技術交底工作,嚴格按照圖紙內容進行施工。在污水處理技術上,要進行有效的創新與改進,可以采用活性污泥法和CCAS處理技術[3]。前者針主要處理沉淀池、曝氣池中的污水,利用污泥將污水中的微生物吸附走,使其轉化為無機物。在吸附了微生物之后,污泥活性下降,轉化為無機物逐漸沉淀到池底,然后將清液排出。經過沉淀之后,再次加入新的活性污泥,降低污染物數量,達到凈化污水的效果;后者主要對反應池中的污水進行處理,在反應池中加入化學物質,使有機物發生功能反應,達到凈化水體的效果。通過該技術的應用,有機物會不斷發生反應,逐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元素。為了確保污水處理的有效性,可以利用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監測,了解污水處理系統的運行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控。
(三)改進防洪排澇系統
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提升給排水污水處理的效果,就要建設有效地防控排澇系統。根據城市的降雨情況進行設計,提升城市的蓄水和排水能力。堅持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加大內澇區域的整治力度,逐步完成非系統性易澇積水點的治理工作。在實際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構成管網排放、超標應急、源頭減排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防澇能力。確定具體的內澇防治標準,并建立有效地應對策略,尤其要加強老城區的建設,確保雨停之后可以及時排水,提升低洼區的防洪排澇能力。根據城市區域分布、呵護自然形態,對地上和地下的蓄水滯洪空間進行統籌分析,重新規劃城市水系統和排洪通道,確保城市和周邊河湖水系的自然連通與流動,提升自然水系的自凈能力。重點對江河、湖泊、濕地進行修復,對自然洼地、園林綠地等進行合理利用,提升雨水調蓄能力。通常,雨水污染為輕污染,可以通過分流的方式排入城市內河,經過自然沉淀之后可以成為天然景觀用水,也可以為市政工程提供用水。所以,要加強雨水凈化工作,提升地表水的使用效益。一方面,要積極建設污水管網,引導雨水進入污水管網體系,對雨水進行再生利用。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的污水處理措施,通過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利用、管理排放的能力,提升污水處理的效率,使雨水得到有效地利用。
結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給排水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要加強污水處理工作。從目前的情況看,給排水污水處理還存在很多技術問題。針對這些技術問題,可以從勘察監管、技術創新、雨水治理幾個方面入手,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升污水處理的效率和水資源的利用率。
參考文獻
[1]楊磊.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問題及處理方法探討[J].節能與環保,2019,000(002):40-41.
[2]郝黎明.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問題及處理方法探討[J].低碳世界,2019,9(1):2.
[3]靳雪美.給排水污水處理技術問題及處理方法探討[J].電子樂園,2019(12):0429-0429.
安家(建筑與工程)2021年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