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福
摘要: “O2O”教學模式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智慧教育模式,現已成為研究的熱點。本文結合北師大版生物學教材闡述基于微課的“O2O”教學模式實施方案。
關鍵詞: 微課 “ 020 ” 教學模式 呼吸系統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具有變革性的技術,正改變著人類知識傳播的方式是。互聯網新思維、新技術正對整個教育生態進行滲透,也推動著課堂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催生了一些新型的教育教學模式,“ 020 ”教學模式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
一.基于微課的“ 020 ” 教學模式
( 一) 基于微課的“ 020 ” 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 020 ” 教學模式是在建構主義理論和信息化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展開。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它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采用全新的、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模式。同時,老師要利用情境、協作等學習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其中,老師就可以利用多種新媒體、新技術,創造和展示各種趨于現實的學習環境 ,開展“ 020 ” 教學模式,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有利于開展自學、協作,幫助學習者知識意義的建構。
( 二) 基于微課的“ 020 ” 教學模式的流程設計
本基于微課的“ 020 ” 教學模式依托平臺,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的便利性,打破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性,將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預習、鞏固、拓展等環節延伸到線上進行。基于基于微課的“ 020 ” 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學生課前微課自學提出問題“、“老師課堂授課,學生課堂交流問題,解決問題”、“課后學生鞏固練習”、“課后學生能力拓展提升”四大部分。其中, 除課堂授課在教室(線下)進行,其余環節皆在借助線上進行。老師根據教學的需要適時的推送微課。
二.教學模式在初中生物課堂實際教學中的應用
“呼吸系統”是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10章第2節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第1課時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為探討呼吸系統的組成,要讓學生通過演示和討論,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并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借助于“ 020 ” 教學模式,利用相關的微課及學習任務單,讓學生進行自主先學、合作探究、質疑拓展、課堂檢測等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可很好的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 一) 教學設計
l. 課前預習(Online):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器官、系統的概念及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等內容,并對呼吸系統相關內容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但是對于呼吸系統組成中的器官的結構特點及其對應的功能還很陌生。因此課前一周,任課教師圍繞新授課內容建立情境,設計制作并發布微課, 拋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促使學生自主預習。例如“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這部分內容,結合呼吸道傳染病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認識呼吸系統結構的熱情,然后展示人體呼吸系統各部分器官的3D解剖動畫,讓學生借助微課,先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學習過程中,通過反復的觀看學生微課,可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
2 . 課堂教學(Offline): “ 020 ” 教學模式中,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 由于學生在課前的微課學習中已經對所學知識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課堂上教師已經不必花太多時間進行講授,可組織學生闡述通過預習捕捉到的知識,討論在課前預習階段產生的問題或興趣點,學生也有備而來,參與討論更主動、更有效,然后 教師從旁答疑指導。在此過程中,學生可知呼吸道傳染病之所以會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的原因,同時可以探討空氣在進入人體的過程當中,人體呼吸道對空氣進行的清潔、溫暖、濕潤的處理。以及肺的結構對肺泡適合于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培養了學生生物學素養的結構與功能觀。
3 . 鞏固練習(Onhne) 課堂授課后的第二天, 教師發布專題要點精煉講解微課, 并通過問卷網布置課后作業,通過群推送給學生。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微課再學習,然后完成作業,并可以實時得出測試成績。
4 . 拓展提升(Online) 教師每周六將與本周學生內容有關的一些課外拓展知識,如文字、圖片、視頻 、微課發布到公眾號,然后推送給學生,旨在開拓學生視野, 提高學習興趣。
三.結語
基于平臺的“ 020 ” 教學模式, 充分發揮了線上、線下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勢, 可建立起“ 我要學習、自主構建、協同進步、終身學習” 的良性教育循環。但也會面臨老師必須要具有較好的微課設計能力、需要網絡化教學環境的支撐、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覺性和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識與支持等問題。但未來已有,廣大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積極學習現代化信息技術和手段,充分實踐新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破解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多樣性和個性化定制的方式為創新性智慧人才培養提供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衛華. 基于信息技術課程“翻轉課堂”的Internet學習環境設計[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3,(7):37-38
[2] 朱宏潔, 朱赟. 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 課程與教學,2013,(8):79-83.
[3]趙國忠 微課:課堂革命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