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 強
在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文化產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文化產業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新時代圍繞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轉變的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英國學者克里斯·比爾頓認為,創意要與組織結構和組織戰略息息相關,是“創意管理”讓“創意”真正成為文化產業。他將創意戰略分為創意商業創新、創意領導力、創意企業家精神和創意組織化管理等四個核心要素。其中,創意商業創新包括價值創新、成本創新、容量創新、市場創新、邊界創新、學習創新等六度創新模式。[1]
本文借由觀察文化品牌“一刻talks”的經營案例,按照克里斯·比爾頓的創新戰略理論體系,探討文化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行性路徑。
“一刻talks”隸屬于北京掌娛互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采用類TED模式,聚焦于深刻影響未來變化的智能、基因、商業、金融、教育、藝術6大創新領域。項目創辦于2016年,并于2018年獲得騰訊A輪融資。根據創新戰略理論體系,我們將按照創新戰略的六度模式來分析“一刻talks”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如表1所示。

表1 “一刻talks”的創新模式分析
價值創新是一種深度創新,是發現和創造對消費者來說更有連接價值的創新,是創造新的價值鏈或延伸原有的價值鏈,從而不斷地拓展文化品牌的價值內涵。以“一刻talks”而言,價值創新在于提供新知分享平臺。相比較國內同類型演講平臺項目,“一刻talks”主張“只聚焦未來”,定位清晰、調性固定,通過邀請行業內的國民級名人講者吸引消費者的廣泛關注,沉淀更高的粉絲忠誠度。
成本創新是一種長度創新,核心點在于降低生產或服務的成本。“一刻talks”的內容分發覆蓋全網50多家平臺,形式包括視頻、音頻、圖文多媒體等。通過和騰訊、優酷、微博等直播平臺的合作,每次現場演講可以帶來100多萬的直播流量。在線下部分,“一刻talks”還和北京地鐵、公交、城市寫字樓LED、航空視頻等傳統渠道合作,形成多平臺矩陣傳播。
2018年7月,“一刻talks”開通短視頻運營模式,將每場15分鐘的演講視頻拆分為短視頻分發。視頻分發方式的變化,帶來播放量的穩定增長。短視頻端平臺(抖音、微視、快手等)視頻內容供應能力大幅度提升,由此獲取的廣告收益極大地降低了單個視頻的生產成本,讓文化品牌可以有更多的溢價空間。
容量創新是一種寬度創新,拓寬原有的價值鏈和產品線。大部分的演講平臺項目將自己定位于現場體驗式平臺,但觀眾所受的局限性會比較大。如果項目的影響力只能覆蓋現場幾百位聽眾的話,項目的商業價值就很低。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短視頻和直播正在爆發驚人的力量,而移動網民增速卻呈現放緩趨勢。現場演講項目作為純粹的內容生產機構,僅靠每月一次的演講現場活動視頻顯然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內容需求。為了滿足現有千萬級用戶的內容需求,并且進一步擴大潛在的觀眾人群,“一刻talks”逐漸將自己定位調整為“全球演講表達與新知分享平臺”,并在APP的“首頁發現”頻道中聚合了13個類別近百個視頻合作商為其提供內容。“一刻talks”APP產品迭代為視頻內容的分發平臺,通過吸納優質自媒體資源進行內容擴張、降低內容風險,不僅滿足了現有用戶多元的內容升級需求,也從商業化角度得到了廣告主的認可。
市場創新是一種廣度創新,通過市場營銷的創新戰略建立或轉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縱觀市場營銷方式的變遷,可以發現市場營銷的變遷是伴隨著媒介形態的進化而變化的。在中國,獨特的消費、媒體與技術環境,塑造出與眾不同的市場。移動設備的普遍使用打破了以往的信息獲取方式與營銷環境,并徹底改變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方式。傳統的市場營銷手段已無法滿足品牌日新月異的業務需求,于是“MarTech”的概念隨即應運而生。作為一個術語,“MarTech”是Marketing Techology的縮寫,表示營銷技術,或技術營銷學,指用于管理和評估所有數字營銷活動及電商活動技術和方法。[2]
在演講平臺項目中,各平臺的視頻播放量都存在類似的問題,也就是話題熱度僅在視頻發布后有較大增長,其他時段停滯甚至出現大幅下滑。如何讓高品質的內容持續影響高凈值的客戶?這是所有行業從業者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一刻talks”采用“MarTech”流量池營銷技術,通過大數據技術支持,收集不同場景下的用戶信息反饋,實現內容的精準渠道投放,持續為企業增長與業務創新尋找新的著力點。未來,伴隨移動互聯網服務、大數據、IOT、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市場營銷與前沿技術的結合將成為文化產業市場創新的需求與共識。
邊界創新是一種幅度創新,通過跨領域或跨市場實現融合創新,目的是發現或創造在消費者眼里完全嶄新的產品或體驗。“一刻talks”立足于內容IP的打造,縱向挖掘上下游服務場景,橫向拓展IP資源,深入挖掘垂直領域上下游服務場景,進行資源關聯式發展。其多元化的商業變現路徑如表2所示。

表2 “一刻talks”多元化的商業變現路徑
以現場TED式演講為起點,“一刻talks”將自己的產品拓展為三大主力產品線。“一刻·演講局”引入西方演講局概念,將此前的現場演講產品迭代為高端名人堂社群產品,主打國內名咖最多的演說類短視頻節目。“一刻·干貨現場”聚合全球優質演講和論壇,結合短視頻、直播形式,打造優質視頻內容分發平臺。“一刻·新知學派”則以知識付費的形式,提供“職場演講、商業財經、人文藝術”三類課程,打造會員成長體系和線下訓練營。
在商業變現方面,“一刻talks”除了常規的廣告贊助之外,也通過聯手中科院、微博企業家、寺庫SECOO等合作方,孵化系列原創視頻節目IP。面向不同的用戶群體,創作不同調性的視頻節目,形成“一刻talks”IP矩陣,更有利于其品牌實力的增強。
“戰略創新不只是一個新的開始,而是一個不斷向外學習新的想法和知識,向內探索自我資源和能力的過程。”[6]當前,文化品牌所處的市場環境日新月異,曾經成功的商業模式往往也無法完全復制。在創意戰略的視野之下,“一刻talks”在價值創新、成本創新、容量創新、市場創新、邊界創新等維度上各有打法。它以創意思維實現差異化定位和多元化運營,它的模式創新為演講平臺類項目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給其他文化產業品牌的商業模式創新帶來啟示。
TED大會之所以能成為享譽全球的演講平臺,與它最初的定位和傳播策略是分不開的。TED大會注重內容,保證質量的同時也保證了TED的前沿性和領導性。[5]對于國內采用TED模式的演講平臺而言,無論產品線如何迭代,都必須始終堅持較高品質的內容創造力。
“一刻talks”通過上千位名人講者、聚焦未來話題、只提供應對未來的新知等方式,“一刻talks”將自己與權威KOL進行密切連接,較為成功地塑造出行業高端的品牌形象。平臺所輸出的內容也與品牌調性保持高度一致,其特定的價值觀導向能夠吸引趣味相似的受眾,同時也在不斷地加深和立體化品牌自身形象。持續給消費者營造高品質的內容體驗,有益于形成長期的信任背書和品牌歸屬,為項目中長期的發展帶來穩定流量。
受到用戶內容消費專業化、形式多元化等需求持續升級的影響,文化品牌需要帶給用戶多維度的信息,提升內容消費的體驗感。對于演講平臺項目而言,則需要增強演講的視覺性、互動性和多元化,激起人們的共鳴和深思,促使消費者更加立體、綜合地感知品牌。
文化品牌的內容運營需要形成更加立體的駕馭內容資源的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的內容分發能力,占領多元化的內容流量入口,適應用戶不同場景的內容需求。通過建設全網全平臺全渠道的內容分發能力,覆蓋視頻、音頻、圖文多媒體的創必矩陣,形成多傳播層級、多形式創意,帶給消費者更多的認同感。
文化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是多重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在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當下,文化品牌需要及時對新市場、新技術、新消費、新業態等方面的變化主動適應,以創新戰略去把握新的趨勢,將內容優勢轉化為商業價值,并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找到動態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