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灝 馬瀟驊 唐 周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依托,讓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并保持原有的社會關系和生活習慣的一種養老模式。居家養老是大部分老年人喜歡的一種安度晚年的生活模式,也是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傳統的農村住宅在建造之初往往只考慮到滿足當時的基本居住功能,若干年后,居住群體由于年齡的變化所產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衰老,以及老年人活動方式及活動場地的限制,導致就地居家養老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給居家養老帶來種種不便。
桂北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居住著漢族和壯、瑤、侗、苗等少數民族,保存著當地較為完整的民俗文化及當地獨具特色的傳統鄉土建筑文化。
現今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向城市,“空心化”成為桂北農村地區村落的常態,空巢老人數量隨之增加。調研資料表明,除了少數老人需要照顧孫輩跟隨子女暫住于城市外,大多數老年人因無法適應與融入城市生活等種種原因依然留在故土居家養老,其中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大部分是獨自居家養老。然而桂北農村地區老年人口的居家養老存在傳統建筑內部空間布局的缺陷,以及活動及醫療等基配套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嚴峻問題。
桂北地區的農村住宅布局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前堂后室式(如圖1),另一種是半圍合式(如圖2)。因種種原因大部分老人選擇獨居于老宅中,而老宅建筑內部平面布局基本以堂屋為核心,其他功能空間圍繞堂屋組織。建筑內部空間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空間功能的重疊與缺失:堂屋作為整個居住空間的中心,兼具就餐、休閑等功能;臥室兼具儲藏間功能;廚房一般在建筑內部的一間房內布置或者在建筑外部設置一個附屬空間,以燒柴為主,功能不全;建筑內部沒有洗澡、如廁等衛浴空間,少數有的也是后期居民自主加建。

圖1 前堂后室式

圖2 半圍合式
由于空間功能的不全面、流線設計得不合理及廚衛空間與主體建筑的分離,使得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越發不方便。無論家中老年人身體狀態是處于自理型、介護型還是失能型,室內的空間布局幾乎沒有區別。然而不同狀態下的老年人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異,適老化改造需要根據老人的健康類型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年人,由于長年勞作,加之經濟條件的制約使得養生意識淡薄,步入年邁時身體的健康問題愈發突出。農村的生活方式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現代化,原有的建筑內部空間結構無法滿足現代人追求舒適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功能空間如臥室、堂屋、廚衛等存在功能簡單、空間使用感差等特點。
1.2.1 臥室
臥室大多流線設計不合理,只提供了簡單的床、衣柜等,家具的選用并沒有考慮到無障礙設計,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習慣,忽視了老年人起夜等常見的問題。臥室內沒有預留空間,比如考慮到老年人行動不便時需要為陪護人員預留空間。除此之外,臥室的采光通風性能也較差。
1.2.2 廚房
桂北農村住房的灶房空間大部分是封閉型的,還有一些是在半室外的棚內,通風排煙性能差,做飯過程中會產生濃烈的油煙,很容易導致老人呼吸道受刺激或引發相關疾病。除此之外,廚房設施簡陋,操作流線設計不合理,且缺少相應的水電系統,空間尺度沒有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及行動特性,而炊事又是老年人一天中最重要的活動,廚房功能不全、操作不便等會增加老年人的身體負擔。
1.2.3 衛浴空間
桂北農村地區部分老年人居住在傳統的老住宅中,建筑內沒有衛生間,通常使用村里的公共衛生間或者傳統的旱廁,旱廁獨立設置在村落中,給老年人如廁帶來很大不便且存在潛在危險。部分新建的居住建筑內衛生間和浴室是一體的,衛生間綜合了如廁、盥洗和洗浴的功能,但沒有進行干濕分區,使用流線也交叉或沖突,更沒有考慮到無障礙設計問題,比如留有輪椅進出空間,適當位置安裝扶手輔助老年人如廁完起身,地磚采用防滑材料等。
1.2.4 洗晾曬空間
老年人的洗漱主要是在院落空間中進行,有簡單的水龍頭或儲水缸及置物架,由于不同空間之間存在一定高差,尤其是雨天地面濕滑,使得這項日常活動變得極不方便。衣物晾曬一般是在戶外搭線或竹竿進行晾曬,雨天則移入室內,主要晾曬空間是走廊上部空間。這種晾曬方式使得簡單的晾曬工作對于老年群體來說不僅難度高而且存在潛在危險。
桂北農村地區老年人的日常行為包括生活必須行為、社交行為以及康樂行為,分析以上行為屬性,得出桂北農村地區老年人的行為模式基本特點如下。
老年人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減退,使得日常起居占據老人每天生活的主要部分。除此之外,老年人最主要的社交空間為村里的公共活動室,三五成群地下棋、閑聊、靜坐。精力較好的老人還會從事一定的生產活動,比如種菜、養雞等。
破碎磨礦是礦物加工的重要作業,其目的是讓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單體解離,為后續重選、浮選、磁選等選別作業提供合適粒級。磨礦作業是整個選礦過程中消耗能量最大的作業。據報道[1,2],用于粉磨作業的電耗約占全世界總發電量的5%,在礦物處理過程中約30%~50%能量(堅硬礦石高達70%)消耗在礦石加工中的碎礦與磨礦作業中。在巨大的能量消耗中,真正用于礦石生成新生表面的能量僅為1%,其中大部分均以發聲、發熱和摩擦等形式損失。為了降低磨礦能耗,提高礦物解離,微波輔助磨礦作為一種處理手段一直備受關注。
總體來說農村老年人的行為模式相對固定,并且活動范圍比較局限,大多以住宅為中心,輻射區僅涉及村落里的公共活動區域,交往模式也相對單一,交往對象相對固定,對于一些介護型和失能型老人而言,其活動范圍則更加受限。
清華大學周燕珉教授在探索老年住宅空間方面卓有成效,她在《老年住宅》[1]中詳盡論述了在設計老年住宅空間時應注意的基本方法和原則,并附以經典的案例進行說明;在《老人·家:老年住宅改造設計集錦》中詳述了對新舊空間進行適老化革新設計的觀念和思想,明確提出設計中需要對老人的生活所需做出切實的考慮,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造策略[2]。但以上都是針對城市地區老年住宅的設計,由于農村與城市各方面都存在一定差異,老年人的思想觀念與經濟條件差異巨大,以上理論對于農村的適用性不強,暫且還不論農村區域性差異。
本文基于農村地區最主要的養老模式——居家養老模式,以及對農村老年人的行為模式及其特征的分析,結合桂北農村當地的實際養老需求,提出適合桂北農村地區的養老住宅可適性設計策略。
目前桂北農村地區傳統建筑內部空間布局的缺陷比較明顯,給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帶來諸多不便。身體健康狀況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別,適老化改造需要根據老年人的健康類型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適應性改造設計需要堅持預留原則,未雨綢繆,按照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完善建筑功能,同時設計要有一定的可預見性,因為大部分老年人的衰老過程分為幾個階段,從自理型到介護型再到失能型[3],因此改造設計中必須考慮到老年人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應針對未來老年人居家養老過程中可能發生的情況預先做出應對的設計方案,提前對這些情況進行預判,準備好相應的解決方法,改造后的空間應能在老年人養老過程中的不同階段只需要通過簡單調整就可以進行模式切換。要完善廚房、臥室、衛浴等主要空間的功能,對現有住宅空間進行合理的調整,設計出符合桂北農村地區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內部環境。
通過對桂北農村地區居家養老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可將老年人對居住空間的要求歸納為安全、舒適兩個基本原則。
基于人的感官舒適度,可將建筑內部空間劃分為不同等級:非常舒適、舒適、一般、不舒適但可以忍受、極其不舒適、惡劣。若按照以上標準對桂北農村大部分老年人的居住空間進行劃分,一半以上的居住空間可以歸為極其不舒適甚至是惡劣。在這樣的環境中,老年人迫于無奈去接受和適應,如此一來養老生活質量堪憂。
改善空間舒適度即對空間中的物理環境進行可適性的改造,尤其針對使用頻率高的空間,應提升物理環境、整治衛生環境和規范管道布置。比如又黑又矮且排煙效果差或者缺乏排煙系統的廚房,由于排水設施布置不當而又臟又臭的衛生間,簡單昏暗的臥室空間等,均是重點改造空間;而使用頻率相對低的公共空間如堂屋,則可進行微改造,在滿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要注意避免過度設計或過度現代化設計成老年人不易于接受的形式[4]。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年人行動越發不便,臥室空間必須考慮到主要家具如床及衣柜的無障礙化設計,以及預留后期的陪護空間。此外,盡可能將晾曬區單獨設在一個半開放空間,方便老年人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都能方便自如地使用,雨天則結合全自動或半自動晾曬架進行晾曬,以確保老年人的安全等。
改善空間舒適度必須遵循以下兩點:一是以老年人自身的意愿為主,畢竟由于長期生活的經歷老年人會更加了解自身的狀況及生活需求,因此在適老化改造設計中,應當著重考慮老年人自身的意見和建議,并結合桂北地區地域環境特征以及當地的風俗習慣進行針對性的設計;二是適老化改造的最終目標要符合當地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認知水平,通過對居住環境的改善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因此,適老化改造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村老人對空間及物品的可接受程度,以及經濟承受能力,避免使用過于復雜和先進的設備。
一般農村老人對居住空間的要求相對簡單,只要滿足基本的便利、舒適即可,因此合理的功能布局、尺度適宜的家具等以實用功能為主的改造才是核心。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考慮到老年人行動和感知功能的衰退,需要從空間及產品設計各方面加以彌補,尤其是對于使用頻率高的空間,更需要加強各種設備設施的設計手段,以保障老年人活動的安全性。對桂北農村地區居家養老建筑內部空間可適性改造設計總結如表1。

表1 可適性改造方法
基于居家養老模式的農村地區住宅室內可適性設計,要根據當地老年人的生活習慣來設計,在設計前需要掌握老年人在居住空間方面的真實需求,對室內空間進行合理化的評測,優化室內空間的布局,強化重點功能區的無障礙設施設計,調整各空間之間的流線使其更清晰合理,提高室內物理環境的舒適度及各操作面板的可視化程度等,盡可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在有限的范圍內幫助其實現居家養老生活質量的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