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利 黃家偉
農產品生產、供給情況關系國計民生,直接影響人們的基本生活,穩價保供應成為今冬明春農產品領域的關鍵詞。
隨著天氣轉冷,人們對于肉、蛋、奶以及蔬菜等農產品的關注度日漸升溫。2021年11月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今冬明春重要農產品生產保供情況。
自然災害、成本上漲致蔬菜價格波動
蔬菜價格直接關系到人們的日常飲食和生活,人們對于其價格的敏感度要高于其他生活所需。日前,多地出現蔬菜價格浮動的情況。農業農村部監測的28種蔬菜10月份批發均價是每公斤5.25元,環比漲16.7%,同比漲11.7%。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了菜價上漲的原因,一是災害性天氣導致上市量有所減少。9月以來,北方地區遭遇多年不遇甚至是空前不遇的秋汛和洪澇災害,一方面造成農田過濕,部分田塊出現積水,導致蔬菜受災200多萬畝;另一方面,持續低溫、寡照,導致光合作用下降,蔬菜生長發育受阻,甚至落花落果。
二是農資價格上漲增加了生產成本。今年以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持續上漲,抬高了蔬菜的生產成本。以設施蔬菜為例,僅化肥價格上漲一項,每畝黃瓜的生產成本就增加了490元、每畝菠菜增加了210元,折算到每斤成本,黃瓜每斤增加了2毛錢,菠菜每斤增加了4毛錢。
三是運輸流通成本明顯增加。許多“菜籃子”產品現在都是“買全國、賣全國”。由于北方蔬菜受災導致茬口銜接不暢,部分品種跨區調運增多,運距拉長,再加上汽油、柴油價格上漲,帶動了運輸成本明顯增加。
四是一些北方設施蔬菜主產省電力供應不足,也影響了蔬菜集約化育苗和工廠化生產。此外,個別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點狀散發,也增加了產銷銜接的難度。
蔬菜生產總體正常? 供應充足
唐珂表示,全年及當前包括往后“兩節”期間,全國蔬菜生產總體是正常的,災害影響是局部的、階段性的,影響的只是部分品種,除菠菜、油菜、生菜、芹菜等葉類菜因災略有減產外,其他主要品種面積和產量都略有增加,供應總量充足。
會上,唐珂從產量、品種等角度分析了我國蔬菜產銷供給情況,從全年看,預計全國蔬菜面積3.2億畝,產量7.5億噸,比上年增加1%左右。從當前看,在田蔬菜面積達1.03億畝,同比增加了400萬畝。
從區域看,“南菜北運”的七個大省包括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福建、海南,北方設施蔬菜的六個大省包括山東、遼寧、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冬春蔬菜面積產量占到全國的八成以上,是保障冬春和“兩節”市場供應的主力軍。這13個省在田蔬菜面積達到9130萬畝,同比增加了350萬畝,這些地區陸續進入蔬菜采收旺季,能有效增加和保障市場供應。
從品種看,黃瓜、西紅柿、茄子等茄果類蔬菜和蘿卜、洋蔥等根莖類蔬菜面積目前也是增加的,10月份速生葉菜擴種了300多萬畝,后期上市量將有所增加,有利于調劑余缺。
畜產品產量穩定
據介紹,9月,全國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屠宰的生豬是2509萬頭,同比增長95.2%。10月,屠宰生豬的數量達到了3023萬頭,同比增長111%。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陳光華表示,在養殖環節,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3月以來,全國規模豬場每個月新生仔豬數量都在3000萬頭以上,并持續增長。這些仔豬育肥6個月之后就可以出欄上市,預計今年四季度到明年的一季度,上市的肥豬同比還會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的局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仍比正常保有量多6%,預計到明年年初才能調整到合理的水平。
從畜牧業總體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全國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主要畜產品市場供應比較充裕。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前三個季度全國豬肉產量3917萬噸,同比增長38%;牛肉產量468萬噸,同比增長3.9%;羊肉產量341萬噸,同比增長5.3%;禽肉產量1702萬噸,同比增長3.8%;牛奶產量2514萬噸,同比增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