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王海鑫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紅色革命老區的食品文化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通化東北抗聯革命老區為例,整理出抗聯時期特有的五種特色食品的標準生產工藝,對食品包裝和保鮮進行基礎技術提升,在傳承東北抗聯食品文化的基礎之上,不斷探索東北抗聯食品創新發展路徑,旨在因地制宜發展東北抗聯革命老區的食品產業,促進東北抗聯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和經濟發展。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氣貫長虹的英雄史詩,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百折不撓革命精神的彪炳彰顯,東北抗聯精神已經融入了生生不息的民族血脈,成為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和恒久動力源泉。
通化市作為東北抗聯的主要根據地之一,是一座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在通化,抗聯食品文化資源豐富、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發展紅色食品文化產業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地域優勢。
1. 東北抗聯食品工藝整理
本文以通化抗聯革命老區為范圍深入挖掘抗聯基因,整理出五種抗聯食品的制作標準工藝,分別是刺榛煎餅、干豆腐、特色野菜團子、人參木耳油茶面、藍莓豆腐,具體生產工藝和流程如下。
1.1 刺榛煎餅
(1)刺嫩芽汁的制備:將刺嫩芽切去頭部和尾部后,再用水漂洗表面附著的泥沙等雜質。
(2)護色:將洗好的刺嫩芽放入沸水預煮1分鐘,再切成大小合適的塊,然后放入打漿機中打漿,打漿至漿液均勻,無大塊刺嫩芽存在。
(3)浸提:按料水1:10加入蒸餾水到原漿中,在60度水浴中浸提15分鐘。
(4)離心:刺嫩芽漿液放入3000r/min的心機中離心,倒出上層刺嫩芽汁備用。
(5)面糊的制備:榛子去殼,將水和榛子按一定的比例加入磨漿機中磨成糊狀。后按面粉:榛子10:1的比例加入面粉調整面糊。
(6)將刺嫩芽汁與面糊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將煎餅鐺預熱一分鐘,盛一勺面糊于鐺中心,用丁字形竹簍子將面糊平轉一圈,即形成薄薄的圓餅,待其符合使用標準即用鏟刀鏟出。
(7)將其成品用風干機風干后,利用減壓冷藏庫或真空預冷機進行真空包裝。
具體流程圖詳見圖一。

1.2 干豆腐
(1)選材:選取色澤光亮、籽粒飽滿、無蟲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保存期為3個月以上。
(2)浸泡:將豆子洗凈浸泡在水中,豆子與水的重量比1:2.3為最佳比例。
(3)磨漿:用三連磨磨漿機組合將浸泡后的豆子打成豆漿,使用磨漿機將豆漿和豆渣分離。
(4)煮沸:將榨出的豆漿汁倒入鍋中煮至沸騰,均勻加熱。
(5)凝膠的制備:把凝固劑按照一定比例加入到煮熟的豆漿中,促使大豆蛋白由溶膠轉變為凝膠。
(6)潑腦:用干豆腐的潑腦系統完成干豆腐的潑腦工作。
(7)壓制:在長方形模具內用重物加壓或用絲杠旋緊加壓,完成壓制。
(8)利用減壓冷藏庫或真空預冷機進行真空包裝。
具體流程圖詳見圖二。
1.3 特色野菜團子
具體流程圖詳見圖三。
產品制作完成后,利用減壓冷藏庫或真空預冷機進行真空包裝。
1.4 人參木耳油茶面
(1)將人參與泡發木耳加工成細粉,準備好面粉、白糖、食用油。
(2)將面粉放置油鍋中火煸炒,同時加入一定比例的人參粉和木耳粉煸炒至金黃。
(3)盛出加入砂糖并攪拌均勻得到成品。
(4)利用減壓冷藏庫或真空預冷機進行真空包裝。

具體流程圖詳見圖四。
1.5 藍莓豆腐
具體流程圖詳見圖五。
產品制作完成后進行24小時低溫冷藏。
2. 東北抗聯食品文化發展
2.1 生產規模
(1)目前的痛點:根據對抗聯革命老區的實地調研,我們發現東北抗聯革命老區居民老齡化比較嚴重,老區的青壯年流失較為嚴重;老區的特色食品種類雖然很豐富,但是食品制作者較少,產量無法達到推進更廣闊市場的需求。因此,提升老區特色食品生產人員技術水平,提升人員制作的產出迫在眉睫。
(2)解決辦法:通過食品專業師生對抗聯革命老區食品工藝的整理,形成完整的制作流程,不斷提升食品生產工藝,在技術上提升產品的產出比;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在抗聯老區廣泛普及標準的抗聯食品制作工藝;動員更多的村民加入抗聯特色食品制作中來,提升東北抗聯食品產量,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必要時,可以嘗試和知名企業進行聯合生產,借助運營成熟的企業提升抗聯食品的產量和生產規模。
2.2 產品營銷
2.2.1產品定位
東北抗聯食品的定位是既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安全、方便食品的物質需求,又滿足人們不斷增進的國家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精神需求,讓消費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能體會到革命者的情懷,帶給人民群眾雙重的體驗和收獲。
2.2.2產品銷售
為滿足市場需求,提升抗聯食品的銷售量,宣傳是關鍵。應竭盡所能把食品背后的紅色文化背景、革命者故事廣泛宣傳出去,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提升民眾的民族自信,可對后續產品銷售奠定良好的基礎。
通過鄉村第一書記代言、直播帶貨、扶貧工作者推銷、機關單位幫銷、各類電商平臺營銷的形式,積極宣傳東北抗聯文化食品。線下,廣泛參加各類食品展銷會,擴大東北抗聯食品的知名度。在東三省廣泛尋求和紅色文化教育機構的合作,將抗聯食品品鑒和制作體驗作為東北抗聯精神學習的固定環節,與東北抗聯老區的旅游業緊密結合,讓人們在學習中銘記東北抗聯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偉大的犧牲精神。
結語
本文通過對東北抗聯革命老區部分食品標準制作工藝的整理和規范,旨在傳承東北抗聯食品文化,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增強國民的文化自信。通過對食品基礎生產技術的提升、營銷策略的研究,探究東北抗聯食品文化的發展路徑,提升革命老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