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醫保談判成為藥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劑,建議投資者關注有望納入醫保的品種,但須警惕藥物過度降價風險。
新一輪醫保談判結果將公布,業內建議關注創新藥納入醫保帶來的機會。醫保談判作為藥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劑,是銜接創新藥研發和商業化的重要一環,建議投資者關注有望納入醫保的品種,但須警惕藥物過度降價風險。
國家醫保局官網發布《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和《2021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稿)》。
根據征求意見稿,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獲批的新藥或新適應癥均有機會參與醫保談判,預計本月公布結果。
中泰證券認為,多個上市公司品種有望參與談判,如恒瑞醫藥(氟唑帕利)、貝達藥業(恩莎替尼)、海思科(環泊酚)、再鼎醫藥(瑞派替尼)、榮昌生物(泰它西普、緯迪西妥單抗)、諾誠健華(奧布替尼)等。醫保目錄動態調整常態化,國產創新藥正加速進入醫保,有望加快放量節奏,建議關注相關創新藥企。預計國產四大PD-1品種參與今年醫保談判。國內目前8個PD-1品種上市,2家進口6家國產,進口品種參與談判意愿較低,國產品種中僅4家有談判資格。信達生物信迪利單抗、百濟神州替雷利珠單抗、恒瑞醫藥的卡瑞利珠單抗和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進展值得關注。
安信證券分析,多個稀缺性強、具備療效優勢的非腫瘤藥物有望參加本次醫保談判,預計未來納入醫保后將加速放量,主要包括注射用泰它西普(榮昌生物)、環孢素滴眼液(Ⅱ)(興齊眼藥)、阿芬太尼、咪達唑侖口服溶液、苯磺酸瑞馬唑侖(人福醫藥)、甲苯磺酸瑞馬唑侖、海曲泊帕乙醇胺(恒瑞醫藥)、蘋果酸奈諾沙星氯化鈉注射液(浙江醫藥)、環泊酚注射液(海思科)等;上述公司值得關注。
行業研判
東吳證券
政策驅動原料藥行業集中
11月原料藥新政發布,開啟原料藥生產供應信息采集,利好行業龍頭。多品類原料藥產品如抗生素類、沙坦類等出現漲價,企業盈利明顯改善。這種趨勢2022年將進一步體現。原料藥行業或迎來板塊性投資機會,建議關注:制劑一體化公司:推薦博瑞醫藥、華海藥業,建議關注司太立、仙琚制藥;拓展CDMO業務公司:推薦九洲藥業、美諾華,建議關注普洛藥業、天宇股份、奧翔藥業。
華西證券
碳減排工具利好新能源產業鏈
碳減排工具的推出,有助于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碳減排領域,低利率則利好新能源產業鏈,推動企業投資建設,增加新能源運營商在運規模,受益標的包括三峽能源、福能股份、中閩能源、節能風電、太陽能、晶科科技;細分到支持的重點領域,高效儲能(包括電化學儲能)的快速發展,將加大鋰資源需求。上下游一體化企業有優勢,推薦關注川能動力,受益標的融捷股份、盛新鋰能、鹽湖資源。
民生證券
優勢企業有望受益5G消息商用
中國聯通在全國啟動5G消息試商用,并開展“5G消息體驗招募活動”,面向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免費的5G消息體驗包。5G消息商業進程有望加速落地。由于5G消息功能類似于小程序和公眾號,企業和個人可以充分交互。平臺服務及行業應用等細分領域有望長期受益。建議重點關注在5G消息領域具有領先優勢的夢網科技,關注佳訊飛鴻、星網銳捷、初靈信息。
投資策略
廣發證券
“真空期”緊握財報與基金配置雙線索
從新華社《十問中國經濟》及近期的高頻數據來看,短期逆周期調控大幅加碼的概率不高,當前“真空期”還會延續一段時間。同比2019年同期,A股非金融三季報盈利增速較中報小幅回落,但三季報單季增速落至負增長區間,基金三季報已全面布局“低碳”時代,配置向“高耗能”周期、與“綠電”新能源傾斜,但基金已有高區-低區均衡配置。
A股仍處于內需擔憂升溫+穩增長將出未出的“真空期”,在未有明確政策信號前將維持震蕩格局。碳中和頂層設計落地夯實中長期產業邏輯,“真空期”緊握A股三季報與基金配置兩條線索,建議高區-低區均衡,尋找“低估值+X”的配置方向:①低估值低配+三季報景氣觸底改善的內需壓艙石(汽車、白電);②碳中和頂層設計+新基建穩增長(光伏、風電、新能源車);③逢低關注“結構性信用錯位”邊際修復的低區大盤價值股(銀行)。
中金公司
A股料將有“驚”無“險”
2022年A股市場路徑可能仍有波折,但未來12個月中性偏積極,重在依據市場主要矛盾變化把握階段性和結構性的機遇。
數字經濟螺旋上升,碳中和趨勢下的新老能源轉換日益明顯,“共同富裕”政策框架逐步明晰,居民資產配置正在經歷從實物資產到配置更多金融資產的拐點等,在2022年依然是值得重視的結構性趨勢。指數可能暫時偏平淡,當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指數可能會迎來階段性機遇。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觀察窗口期。隨著上游壓力逐步緩解,配置方向逐步偏向中下游,中期方向仍偏成長。
具體來看,從當前到未來3至6個月建議投資者關注3條主線:高景氣、中國有競爭力的制造成長賽道;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的領域;當前到未來一到兩個季度,可能受穩增長政策預期支持的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