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規模》
作者介紹
羅伯特·D.阿特金森(RobertD.Atkinson),杰出的創新經濟學家,全球科技政策智庫翹楚“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主席和創始人,具有重要的政策影響力,曾被奧巴馬政府提名為“國家創新與競爭力戰略咨詢委員會”顧問(2011),被《連線》雜志下屬科技網站ArsTechnica評為“科技政策年度影響力人物”(2009年)。
邁克爾·林德(MichaelLind),得克薩斯大學約翰遜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曾在哈佛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任教。公共政策智庫“新美國”(NewAmerica)聯合創始人。長期在《紐約時報》《金融時報》《紐約客》《哈潑斯》《新共和》《國家利益》等主流媒體擔任編輯或撰稿人。
書評
本書基于大量實證數據和細致入微的分析,從歷史、效率、創新和國際競爭4個維度,系統探討了企業規模問題。
從歷史上來看,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有高于小企業的生產率,正因為如此,它們才可以發展壯大,付給雇員更高的工資,提供更好的福利和培訓。
如何將大企業納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實現國家創新和生產率增長的最大化,是一個國家在全球競爭中勝出的戰略關鍵。
立足歷史、學理和數據,作者雄辯地證明:產業政策應該保持“規模中立”,而不是無原則地針對大企業,偏向小企業。本書為我們全面公允地理解企業規模,提供了重要的啟示和參考。
價格:¥98.00
《幸福理財:從“韭菜”到行家》
作者介紹
魏尚進,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學與經濟學及中國經濟與商務終身講席教授,現擔任《復旦金融評論》主編、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訪問教授,孫冶方經濟學獎和當代經濟學獎獲得者,曾任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副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貿易與投資處創始處長、世界銀行顧問等職務,目前兼任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中國經濟研究組主任。
李清娟,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智庫中心主任,長三角智庫聯盟秘書長,華夏經濟發展研究院創始成員,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曾任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研究室主任。
年四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博士,上海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現就職于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管理部。
書評
這是一節集結了行業專家的“幸福理財課”,本書回答了“何為幸福理財”這個問題。通過比較錯誤的理財觀念和科學的理財方式,幫助投資者澄清投資誤區,避開投資陷阱,同時兼顧理論和實戰,介紹了實用的理財工具和方式,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幸福理財之道,做好財富管理,增強收益。
以理財渠道、理財規劃方法和理財產品為主線,本書內容將從投資的陷阱、局限與誤區講起,通過對錯誤的理財觀念和科學的理財方式的比較闡述,幫助投資者找到適合自己及滿足未來需求的幸福理財之路。在此框架下,以收益率和經典學術結論為標準,向讀者介紹投資理財的實用工具。作者將基于實戰經驗,通過理論與通俗案例相結合的方式,幫助讀者澄清投資的誤區,找到科學的投資方式,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求走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之道。通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更加熟悉各類理財工具并形成客觀的認知,還能夠正視理財,樹立良好的投資理財觀念。
價格:¥88.00